《表1:是否愿意种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跟进——以拉萨市柳梧村为例》

《表1:是否愿意种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跟进——以拉萨市柳梧村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跟进——以拉萨市柳梧村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回归乡土还是适应城市化,这是一种心理重塑,在柳梧村不同年龄阶段和从事不同职业者的村民心理及理由都是不相同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回归乡土生活,即使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更加方便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对农耕生活以及传统文化路径依赖仍旧很强。45-60岁之间的村民群体,他们的身份是“孩子的家长,家长的孩子”,其对城市化的心理适应是下一代的视角,因为这一群体不仅有养老的压力,同时还有培养下一代的职责。因此,面对现在没有耕地的现状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他们的回答中更多的是期待,同时也是对整个家庭的担当与保护。30—40岁之间的村民当问及是否愿意耕地时,他们的回答是犹豫的,其主要理由是现在他们身强力健、孩子还小,享受着现有的车队等合作组织以及打工所带来的收入,所以种不种地无所谓。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小时候种过地,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还是农民。作为20-30岁的年轻群体来说,他们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对土地的认知只是停留在概念上。他们认为城市生活时尚,更愿意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因此,通过对是否愿意再耕种土地的调查,可以看出在村民心理方面的怀旧与现代城镇化进程中文化跟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