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2—2017年淮海经济区各城市节点中心性分析》

《表1 2012—2017年淮海经济区各城市节点中心性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淮海经济区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时空演化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测算,2012—2017年淮海经济区各地级市网络中心性指标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2012—2017年,城市的中心性无较大幅度变化,相对度数中心度均值小幅下降,由37.895到36.842,表明各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较慢,网络结构无完善趋势。2012—2017年徐州相对度数中心度最大,是整个网络的绝对中心;其次是济宁、临沂,这三个地级市在经济网络中一直居于最核心位置,与其他城市的联系能力最大;莱芜临界于核心区,但远离徐州,相对度数中心度一直最低;除盐城、蚌埠、开封相对度数中心度有所提升,枣庄、日照、莱芜、连云港、淮安、亳州、宿州相对度数中心度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城市都有所下降。这说明整体网络中心城市与各城市联系的能力下降,权力减小。2012—2017年莱芜、宿州、淮北的相对接近中心度均保持较低水平,可见这些城市对其他城市的依赖性低,而徐州的依赖性最高,其次是济宁、临沂,这表明与其他城市经济联系程度靠前的城市,其依赖程度也很高。2012—2017年,淮海经济区相对中间中心度呈现明显的“极化”状态,除徐州、济宁、临沂相对中间中心度高于均值外,其他城市的相对中间中心度均较低,其中开封、蚌埠、亳州在2017年取得大幅提升,徐州在整个网络中处“中介”地位,控制其他城市间关联关系的能力最强,其他地级市还在发展阶段,相对中间中心度均需较大提升。总体而言:淮海经济区中徐州的中心性最显著,对城市群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济宁、临沂其次,但发展速度较慢;中心性较差的有莱芜、淮北、宿州等地,其位置未居核心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具有地缘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