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明清时期潮商的基本概括》

《表1 明清时期潮商的基本概括》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明清时期潮商治理制度研究——基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潮商史略》,林济著

潮商自隋唐以来就已开始海洋商贸,在《隋书·陈稜传》里,“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月余而至”,之后提到“流求人见船舰,以为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1),这表明了潮商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与台湾的商业贸易往来。在宋元时期,潮商就已开辟了日本、南洋航线并与日本、东南亚地区进行远洋商贸,在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出土的北宋潮州窑产品和瓷器以及相关史学资料可以得到证明,如《东里志》记载,“富商得以逡巡海道,与一人交通,一人亦能扬帆万里,与中国关市,皆自兹役起之也”(2)。至明朝,受到朝廷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海商私自贸易,不允许船只出海,大部分潮商都停止了海洋贸易,但亦有部分海商受生活所迫走上了“亦盗亦商”的道路,其中有些海商受到官府军队镇压,逃亡至东南亚地区生活。总之,潮商海上经济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打击,这一直持续到隆庆元年(1567)。潮商在“隆庆开关”允许私人海洋贸易的政策背景下,海上商业贸易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康熙二十三年(1684)收复台湾、平定三藩之乱后,朝廷正式解除了清初颁布的“广东海禁”,准许商人和民众出洋贸易,潮商则进入了“红头船”的繁荣发展期。远洋航线更加成熟且商贸船队也更加庞大,营造起了一个“中国-东南亚-日本”海上贸易网络,通常冬季载货从潮州南下到东南亚销售,夏季在东南亚载货北上,途径潮州、厦门等沿岸港口,止于日本长崎,可以说“红头船”时期的潮商正是古代潮商海上商业贸易的兴盛时期。在明清时期,据相关史料和文献记载描述,潮商远洋海贸商品品种多样,上至瓷器、丝绸,下到当地各式土特产(见表1),这也印证了潮人经商的一个观念,即“刣头生意有人做,折本生意无人做”。潮商在外经营谋利发家后,同晋商、徽商一样,也会在家乡购置一些土地作为宗族财产,投资建设宗族祠堂等。[2]但不同的是,潮商并不会将大部分的财富投资于土地或是将金银藏匿在自家宅院里,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潮州地区地少人多,二是远洋海贸投资巨大,这使得潮商不得不将大部分金钱投资于商业贸易中。此外,潮商与内陆商帮显著的不同在于商人与官府的关系,潮州地处省尾国角,受政治影响较小,加之封建王朝对海洋商贸的抵触,使得潮商在商贸时尽量避免与官府搭上关系,崇尚自由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