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6—2015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表3 2006—2015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财税政策波动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视角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表中数据由作者计算整理所得。

(4) 制造业要素生产效率问题凸显。表3中的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中国制造业要素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周晓艳等(2009)的研究认为,政策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是影响要素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中国资本效率的变化主要由于不同产业间的资源错配所引起的,传统行业投资过度与高技术产业投资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作为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但是制造业资金效率低下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金融服务业和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抢占,也导致制造业的资本投入要低于最优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中国劳动力要素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户籍制度、行政干预等制度性因素不利于劳动力在不同区域和行业间的流动。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人才的“结构性流失”阻碍了劳动力价格弹性的全面提升。第二,中国已濒临“刘易斯拐点”的瓶颈状态,随着传统生产部门与现代化生产部门的边际产品趋于相同,劳动力无限供给状况难以为继,劳动力工资价格由水平运动到陡峭上升的骤变引致劳动力配置扭曲,并最终反映在劳动力要素生产效率方面。在能源效率方面,中国能源要素价格的扭曲对粗放增长模式产生锁定效应,使得许多低效率产业依然有利可图(林伯强等,2013),加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存在的资源误置,政府对资源初始分配权的垄断管理所滋生出的“寻租”行为,这些都对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