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创新与要素驱动的阶段性差异》

《表2 创新与要素驱动的阶段性差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造纸企业出口增长:创新驱动还是要素驱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90%、95%、99%的置信度下显著。

2004年中国出现较为严重“民工荒”现象,将2004年视为中国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禀赋优势弱化的转折年(蔡昉,2007)。而劳动力资源短缺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倒逼中国企业通过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来应对冲击,以保持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在此宏观背景下,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中国造纸企业出口的驱动力可能出现转换,即2004年前后创新和要素投入的驱动强度可能出现变化。由表2可知,第一,2004年前后,造纸企业出口增长的驱动力确实出现转换的典型化事实,理由为:表征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L)和人均固定资产(K)的系数由1998?2003年的模型中的显著为正转变为2005?2010年的显著为负,表明2004年后要素投入和规模经济已不再是造纸企业出口增长的驱动力,甚至为拖累造纸企业的出口增长。第二,表征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系数由1998?2003年的模型中的显著为正变为2005?2010年的不显著,而表征产品创新的2个代理变量的系数在2个时间段均显著为正,表明产品创新始终是重要的驱动力;更重要的是,产品创新的2个代理变量的系数在2005?2010年间均显著变大,表明在要素驱动和效率驱动失效后其成为唯一且作用更大的驱动因素,这凸显了鼓励和扶持造纸企业产品创新对造纸行业出口增长的战略意义。此外,产品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差异可能具有另一层的决策参考价值,即高生产效率所带来低成本并不是出口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通过产品创新以满足国际消费者更高品质的要求和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才是中国制造业出口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