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宜昌研究区天然裂缝尺度划分》

《表2 宜昌研究区天然裂缝尺度划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湖北宜昌深层山地页岩气地质力学研究及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于宜昌研究区,裂缝尺度划分主要基于地震解释裂缝等级以及蚂蚁体(属性值)发育强弱(表2),共分出4级,基本上对应于宏观(>100 m)、细观(1~100 m)和微观(<1 m)三大尺度,处于细观级底部的可称之为细微级尺度(1~10 m)。图4为研究区优质页岩段多尺度天然裂缝系统展布,可以看出1、2级天然裂缝基本与地震解释断层一致,总体而言天然裂缝比较复杂,发育直立剪切缝、高角度裂缝带、低角度滑脱缝、网状缝、水平层理缝、共轭缝等多种类型,地震蚂蚁体显示发育北东、北西、近东西、北—北西和近南北等各个方向的天然裂缝带。其中,北部主要表现为北—北东(NNE24°左右)和北西(NW60°~70°左右)两组,中部和南部主要为北—北东(NE24°左右)和北—北西(NW30°左右)两组。对于断距介于1~10 m细微尺度的微裂缝带或小断层,因受地面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很难在地面地震剖面上识别。由于龙马溪组/五峰优质页岩与下伏灰岩地层为一连续性较好的强波阻抗界面,细微尺度(1~10 m)的小断层/裂缝带虽然不会造成地震反射同相轴错断,但是仍然存在反射能量变化、倾角突变、曲率变化。这种变化在蚂蚁体属性、倾角属性、曲率属性、频率属性和振幅属性等各种属性平面图上一般呈中等偏弱异常线性分布,其往往对压裂施工作业助力形成复杂缝网和单井提产有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