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H井模拟缝高与监测缝高对比》

《表2 H井模拟缝高与监测缝高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深层页岩裂缝形态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该区H深井为例,该井A靶点斜深为3 849 m,垂深为3 640 m;B靶点斜深为4 980 m,垂深为3 895 m,水平段长度为1 131 m。采用139.7 mm套管完井,抗内压强度为117 MPa,抗外压强度为128 MPa。井轨迹穿行(4)~(9)号层,共压裂18段38簇,水平段每段2~3簇螺旋射孔,20孔/m。单段压裂液量为1 805~2 033 m3,砂量为50.1~74.5 m3,泵注排量为13~16 m3/min。典型压裂段的裂缝扩展形态反演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裂缝在不同小层扩展形态差异较大,当射孔位置位于(7)号层及以上时,裂缝易在龙马溪组页岩上部扩展;当射孔位置位于(6)号层及以下时,裂缝易在龙马溪组页岩下部扩展;施工结束后,作用在裂缝壁面的应力导致部分裂缝闭合,波及裂缝体积中仅有1/3实现了有效支撑。微地震监测结果可为裂缝形态观测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表1和表2为H井不同层位典型压裂段裂缝形态反演结果(波及值),与该井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一致性较好,其中半缝长模拟误差为7.4%,缝高模拟误差为16.7%,平均模拟误差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