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稻壳焦构型优化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

《表1 稻壳焦构型优化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载氯稻壳焦脱除烟气单质汞的机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稻壳焦的FTIR(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谱图分析,得出稻壳焦主要是芳香族结构,含氮部分将会形成更加稳定的芳香环状化合物,如吡啶等官能团[7,10]。鲁许鳌等[11]通过对稻壳焦的XRD(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得知,含碳部分主要以非晶体形式存在,为无定形态。基于已有研究,碳基吸附反应主要取决于其发生反应的局部表面结构,而受其整体结构的影响较小[9,12],且考虑稻壳焦的芳香环状、无定形碳等结构特征及氮以吡啶的形式存在,由此提出了四碳环并吡啶锯齿结构。与活性炭相比,稻壳焦活化程度较低,表面不饱和碳的含量较少,故该模型均采用饱和C位,进行优化后如图1所示,记为原始构型Model 0。该构型中上侧的碳原子从右往左分别记作C1、C2、C3、C4。优化后的构型中原子之间键长、键角等相关参数,与实验值符合的较好,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表明该构型基于B3LYP-D3/6-31g(d)方法下模拟含吡啶的稻壳焦局部表面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