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我国历年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水平》

《表2 我国历年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水平》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高等教育效率的动态分析——基于博弈交叉效率模型与全局Malmquist指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省际角度,利用几何平均数,得到2000—2016年各省市区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变动情况及其分解因素,如图3所示,各个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大于1,说明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在逐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进步意味着全国各个省市区的教育质量在提升。同时,各个省市区的教育技术变动也大于1,说明全国各个地市区教育领域的技术水平在进步。东部地区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是由技术进步决定的,两者趋势及大小基本一致,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的高等院校投入的要素质量的提高,从东部地区各个学院的招聘信息便可窥见一斑,要求应聘的科研教学人员所具备的条件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如需要留学经历,需要一定的前期科研成果及主持研究的科研课题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开展教学科研的平台比中西部地区好。东部地区的生源整体要优于中西部。办学基本设施条件也较优越,专业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更加科学与合理。并且,不断创新学校的多方合作模式,也具有创新的一些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则与效率变动一致,即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推进更多地依赖于教育效率的提升。这说明了该地区教育的发展,更多地依靠教育投入要素的优化、创新市场对教育资源的配置以及扩大教育资源投入规模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但从全国来看,除青海和宁夏外,其余省市区教育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大于其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程度,并且技术进步程度均大于效率改善的程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各省市区教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效率现象。我国高等教育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重复性投入以及政府部门主导的计划配置方式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18]这就需要通过改革教育管理制度进而提升其效率水平。为进一步分析各省市区2000—2016年间教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将各年度各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用表格罗列,如表2所示。因为涉及年份较多,仅选择“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这几个“五年计划”起止年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