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湖盆地地下岩溶特征统计》

《表1 大湖盆地地下岩溶特征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福建永安大湖盆地岩溶地貌双向演化过程及工程地质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区内地下岩溶形态主要有溶洞(含地表出露及地下)、土下石林(图3)和地下岩溶管道,局部发育有地下暗河(图3)。出露于地表的溶洞呈层状分布在溶蚀残丘、孤峰的不同位置,以300~260、220~190 m两层发育最为普遍,220~190 m多表现为脚洞,大型溶洞有观音洞、十八洞等。区内地下暗河见多处发育,但规模较短。对区内灰岩矿山开采剥露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在岩溶残丘红土1~5 m下发育有土下石林,少数以石芽出露地表。根据已有勘探钻孔统计,在洼地处高程200~120 m段钻孔岩溶率平均达16.95%,在丘陵坡麓处高程220~140 m段钻孔岩溶率平均达6.58%。依据以往和本次调查资料,钻孔揭露的135个溶洞的大小规模多以0.5~4.0 m为主(占比达65.8%)(表1),大于7 m的溶洞多分布于断裂带附近(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