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四四川川村村”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多元回归模型》

《表3“四四川川村村”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多元回归模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民工“同乡村”研究:空间生产与社会融合——以深圳“四川村”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双尾检验统计显著度:***、**、*分别代表P<0.001、P<0.01、P<0.05;括号内为参照组。

“四川村”还提供向上社会流动的路径。(1)因市场竞争激烈,从事室内装修行业,需新人更快上手,在“四川村”,农民工可在更短时间内掌握专业技能。(2)农民工由于本身受教育水平有限,若在大型装修公司,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和积累更高层次的社会资本。在“四川村”,老乡经营的小型装修公司或工程队拥有更多机会,更容易积累社会资本,实现社会流动。(3)聚居区为农民工成为包工头提供了两方面重要条件:一是熟练地掌握整个服务生产流程和细节,在“四川村”,有经验丰富的老乡手把手教导新来的装修工;二是社会关系的构建,“四川村”承担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与各路建筑商、分包商建立了较为密切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