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培养结束后土壤DOC含量的变化1)》

《表2 培养结束后土壤DOC含量的变化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喀斯特农田微生物群落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同一行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土壤、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2016年11月取耕作层(0~10 cm)新鲜土壤,除去动植物残体等,过2 mm筛,充分混匀,置于4℃冰箱保存,试验处理前,将土壤水分调至田间持水量含量的40%,在25℃培养室预培养一周.2017年3月进行3种长期施肥处理土壤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添加秸秆和氮素(对照组,control)、添加玉米秸秆(S+N0:仅秸秆2.0g·kg-1,以干基土计,下同)、添加玉米秸秆和低水平氮素(S+N1:按照氮用量150 kg·hm-2、土壤容重1.15 g·cm-3和耕层厚度20 cm计算出硝酸铵添加量为214.0 mg·kg-1)和添加玉米秸秆和高水平氮素(S+N2:按照氮用量400 kg·hm-2计算出硝酸铵添加量为571.0 mg·kg-1),每处理设8个重复,4个用于矿化试验采气,4个用于采集土样,具体培养方法如下:取经预培养相当于200 g(以干基土计)上述3种长期施肥处理土壤,加入13C标记的玉米秸秆以及硝酸铵溶液,与土混匀,分别装入1 L广口瓶中,置于恒温25℃遮光培养100 d,分别于1、3、5、7、10、15、20、25和30 d以及之后每10 d采一次气体,测定气体中CO2和13C-CO2;培养结束后采集土样,分析理化性质,其中DOC含量特征如表2所示,剩下土壤冷冻干燥后于-80℃冰箱保存,用于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