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国内外生活圈相关实践及圈层划定[8,10,11]》

《表1 国内外生活圈相关实践及圈层划定[8,10,1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活圈视角下的住区适老化步行空间体系构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生活圈是指行为个体在空间界面上时空互动模式的层级化提炼与表达,其边界的界定往往以出行距离、设施的服务半径等作为标尺,划定一定半径范围内的圈域作为同一特性层次,呈现出与圆形高度一致的完全闭合形态,具有时空互动性与圈层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广域生活圈”概念,将生活圈从城市尺度深入到社区尺度,以居民活动规律为依据形成“定居构想”的发展模式[7],并成为日本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基本空间单元。受日本影响,韩国也将生活圈作为住区空间分级与界定的重要依据[8]。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将生活圈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管理的基本单位不同,我国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由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构成,生活圈这样一种从“空间正义”和“开放共享”层面出发的居住空间表述形式与现有规划体系之间缺乏系统化的协调机制[9]。近年来,生活圈理论逐渐走进国内学者的视野,上海、济南等城市相继出台城市生活圈规划导则,伴随着生活圈在我国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法定化,笔者确信生活圈理念将被广泛应用于住区规划研究与实践中(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