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劳均GDP回归结果》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对城市群空间规划的政策启示》
本文的数据结构为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在基准回归中同时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法和工具变量法,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1至模型4为OLS固定效应模型,模型5至模型7为工具变量回归模型。模型1放入空间结构一次项来检验空间结构与劳均GDP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空间结构结果负显著,表明空间结构指数越小亦即越多中心,劳均GDP越高。模型2加入空间结构二次项来检验其与劳均GDP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二次项结果不显著说明二者之间不呈现非线性关系。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1中相关关系的可靠度,模型3和模型4分别使用空间结构的一期滞后项和二期滞后项替换现有的空间结构指数,结论与模型1保持一致。为了排除OLS估计方法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问题,即劳均GDP提高可能不是多中心空间结构产生的结果,因果关系可能相反,因而模型5至模型7使用工具变量法(IV)来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工具变量的选择上,模型5和模型6分别使用现有空间结构的一期滞后项和二期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模型7使用由1984—199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城市群历史人口数据度量的空间结构作为工具变量。结果显示,3个工具变量模型中空间结构仍然负显著,确认了多中心的空间结构确实会提高劳均GDP。
图表编号 | XD00100323600 严禁用于非法目的 |
---|---|
绘制时间 | 2019.09.09 |
作者 | 孙斌栋、郭睿、陈玉 |
绘制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未来城市实验室、崇明生态研究院 |
更多格式 | 高清、无水印(增值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