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三百证》求取 ⇩

上篇1

第一章阴茎病1

第一节 阳痿1

一、命门火衰1

二、肾阴不足2

三、惊恐伤肾3

四、阴虚阳亢4

五、气虚下陷5

六、心脾两虚7

七、肝气虚弱8

八、肝气郁结9

九、湿热下注10

十、肾气虚衰11

十一、痰瘀互阻12

第二节 阳缩13

一、寒凝肝脉14

二、湿热下注15

三、厥阴寒湿16

四、少阴虚寒17

五、阴虚火旺18

第三节 阳强19

一、阴虚火旺19

二、肝胆湿热20

三、瘀阻肝络21

四、败精阻窍22

第四节 早泄23

一、阴虚阳亢24

二、肾气不固25

三、肝经湿热26

四、劳伤心脾27

五、肝气郁结28

第五节 龟头包皮炎29

一、包皮损伤30

二、热毒内蕴31

三、肝经湿热32

四、肝经毒火33

五、阴虚火毒34

六、风湿侵袭36

第六节 阴茎结核37

一、阴虚火旺37

二、肺肾阴虚38

第七节 阴茎疼痛40

一、寒滞少阴40

二、肝气郁结41

三、邪犯厥阴42

四、肝肾阴虚43

五、房劳伤肾44

第八节 阴茎短小45

一、肾阳虚弱45

二、肾阴亏虚46

三、肝经瘀滞47

四、宗筋失养48

一、湿热下注50

第一节 睾丸炎50

第二章 睾丸及附睾病50

二、痰瘀互结51

三、外伤血瘀52

四、瘟毒侵袭(腮腺炎性睾丸炎)53

五、阴虚痰结54

六、先天不足(隐睾症)56

第二节 附睾炎57

一、下焦湿热(急性附睾炎)58

二、肝气郁结(慢性附睾炎)59

三、肝肾阴虚(附睾结核)60

四、湿浊瘀滞(附睾郁积症)61

五、热毒蕴结(急性附睾、睾丸炎)62

六、痰瘀留滞(慢性附睾、睾丸炎)63

第三章 阴囊病65

第一节 阴囊湿疹65

一、风热外袭65

二、湿热下注66

三、肾虚风乘67

一、肾阳虚损69

第二节 阴囊渗漏69

二、肝胆湿热70

第三节 阴囊痈71

一、湿热下注71

二、气血两虚72

三、正虚邪恋(溃脓期)73

第一节 精索炎75

一、湿热下注75

第四章 精索疾病75

二、寒滞肝脉77

三、气滞血瘀77

第二节 精索静脉曲张78

一、阳虚挟瘀78

二、气虚下陷79

三、肝郁气滞80

四、肝肾亏虚81

五、血瘀络阻82

七、寒滞厥阴83

六、湿热挟瘀83

第五章 精液病85

第一节 遗精85

一、君相火动85

二、劳伤心脾87

三、肾气不固88

四、湿热下注89

五、阴虚火旺90

第二节 血精91

一、阴虚火旺92

二、少阴虚火93

三、血热妄行94

四、肝火炽甚95

五、湿热下注97

六、气不摄血98

七、外伤血瘀98

八、脾肾两虚99

九、心肾不交99

一、脾肾阳虚100

第三节 不射精100

二、肾阳不足101

三、湿热郁阻102

四、痰阻宗筋104

五、痰瘀互阻105

六、肝肾阴虚106

七、肝郁化火107

八、瘀阻肝络108

一、肾气不足110

第四节 逆行射精110

二、中气下陷111

三、肾阴亏虚112

第六章 前列腺病114

第一节 急性前列腺炎114

一、湿热下注114

二、肾虚湿热116

三、气滞血瘀117

四、脾胃湿热118

五、热毒蕴盛120

六、肝肾阴虚121

七、败精瘀阻122

八、热毒壅塞123

第二节 慢性前列腺炎124

一、下焦湿热124

二、败精阻窍126

三、气滞血瘀127

四、脾虚气陷129

五、肾阴不足130

六、肾气不足132

七、脾肾两伤133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134

一、膀胱湿热135

二、肝气郁滞136

三、湿热下注137

四、痰瘀交阻138

五、肾阳亏损139

六、脾肾阳虚141

七、脾虚气陷142

八、肾气虚衰144

九、肺脾气虚145

十、瘀浊阻塞146

第七章 尿道疾病149

第一节 淋证149

一、湿热下注149

二、血脉瘀阻151

三、肾阴不足151

第二节 尿浊152

四、脾肾两虚152

一、下焦湿热153

二、脾虚气陷154

三、肾阴亏虚155

四、肾阳虚衰156

第三节 尿血157

一、热毒壅肺158

二、脾虚气陷159

三、肾阴不足160

四、肾气不固161

五、下焦湿热162

六、热结膀胱163

七、火毒迫血164

八、心火内盛164

九、阴虚火旺165

十、劳伤气阴165

十一、气滞血瘀166

第四节 癃闭166

一、膀胱湿热167

二、肺热气壅168

三、中气下陷169

四、瘀浊阻塞170

五、肝郁气滞171

六、肾阳虚衰172

七、肾阴不足173

八、热结大肠174

第一节 寒疝175

一、寒滞肝脉175

第八章 疝气病175

二、肝肾虚寒176

第二节 水疝177

一、寒湿不化178

二、湿热下注178

第三节 气疝179

一、肝郁气滞180

二、气虚下陷181

一、肝郁气滞182

第四节 狐疝182

二、脾肾气虚183

第五节 ?疝183

一、痰湿瘀结183

二、痰热郁结184

第六节 血疝184

一、血络破损184

二、血络阻滞(精索静脉曲张)185

第一节 淋病186

第九章 性传播病186

一、膀胱湿热187

二、心火上炎188

三、血热妄行189

四、肾阴不足190

第二节 梅毒192

一、疳疮192

(一)肝经湿热193

(二)肝胆郁热193

(二)气郁痰结194

二、横痃194

(一)肝经湿热194

(三)气血两虚195

三、杨梅疮195

(一)表里俱热195

(二)胆经郁热196

(三)湿热壅甚196

四、杨梅结毒196

(三)气血两虚197

(二)脾虚湿困197

(一)风热壅阻197

下篇199

第十章精液异常病199

第一节 精液量减少症199

一、气血两虚200

二、肾阴亏虚200

三、热伤精室202

四、劳伤肝肾203

五、精道阻塞204

六、肝肾阴虚205

第二节 精液量增多症206

一、肾气不固206

二、命门火衰207

三、脾肾两虚208

四、阳虚精稀210

第三节 精液不化211

一、肾阴亏损212

三、精气清冷213

二、肾阳不足213

四、痰瘀互结215

五、肝经湿热216

第十一章 精子异常病218

第一节 精子减少症218

一、肾阳不足219

二、肾精亏损220

三、气血两虚220

四、阴虚火旺221

五、脾肾两虚223

六、肾气不足224

七、肝郁化热225

八、肝气郁结227

九、气阴两虚228

十、湿热下注230

十一、心脾两虚231

十二、心肾不交232

十三、脉络不通234

第二节 精子增多症235

一、肾气亏虚236

二、阳亢阴衰237

三、阴阳格拒238

四、湿热下注239

五、精室瘀阻241

第三节 死精子症242

一、肾气亏虚243

二、命门火衰244

三、肾阴亏损245

四、湿热下注246

五、房劳损伤247

六、相火亢盛249

七、脾肾阳虚250

第四节 无精子症252

一、肾阴不足252

二、肾气不足254

三、湿郁热阻256

四、脾肾两虚257

五、脉络瘀滞258

六、热毒郁结259

第五节 精子凝集症(抗精子抗体症)261

一、肾阳不足262

二、肝肾阴虚262

三、肾阴亏损263

四、阴虚火旺264

五、湿热下注265

六、肝肾郁热266

七、肺脾气虚268

八、肝气郁结269

九、热毒内蕴270

第六节 精子畸形272

一、肾阳虚衰272

二、肾阴亏损273

第七节 精子动力异常274

一、肾阳不足275

二、肾精亏损276

三、肝经湿热277

1997《男科三百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杜勉之,杜平编著 1997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男女三百戒(1991 PDF版)
男女三百戒
1991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男百人男だけの肴(1978.10 PDF版)
男百人男だけの肴
1978.10 鎌倉書房
男三昧·女三昧(1988.07 PDF版)
男三昧·女三昧
1988.07 毎日新聞社
通俗产科三百(1946 PDF版)
通俗产科三百
1946
傅青主男科  2  男科  下( PDF版)
傅青主男科 2 男科 下
锦章图书局
傅青主男科  1  男科  上( PDF版)
傅青主男科 1 男科 上
锦章图书局
傅青主男女科  男科  下( PDF版)
傅青主男女科 男科 下
少男保健三百问(1993 PDF版)
少男保健三百问
1993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妇科三百证(1987 PDF版)
妇科三百证
1987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男科证治指南(1990 PDF版)
男科证治指南
1990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男科证治心法(1988 PDF版)
男科证治心法
1988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男科证治备要(1992 PDF版)
中医男科证治备要
1992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医男科证治(1984 PDF版)
中医男科证治
198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中医男科百问(1990 PDF版)
中医男科百问
1990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男科卷(1999 PDF版)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男科卷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