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法律思想论点注释》求取 ⇩

目 录1

周公旦1

以德配天, “怀保小民”1

“明德慎罚”4

“不孝不友”, “刑兹无赦”6

管仲8

“仓廪实,则知礼节”8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9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10

“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11

乡校“以议执政之善否”13

“都鄙有章,上下有服”13

子 产13

“铸刑书”“以救世”14

“以宽服民”与“以猛服民”15

老聃17

“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17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20

“非以明民,将以愚民”22

孔丘24

仁者“爱人”24

“为国以礼”26

“为政以德”30

“为政在人”33

墨翟36

“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36

“一同天下之义”38

“赏必当贤,罚必当暴”39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41

商鞅43

定“分”止乱43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45

“任法而国治矣”47

“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与“赏厚而信,刑重而必”49

“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55

慎到55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正之制也”57

申不害59

“君必有明法正义”59

“善为主者”“示天下无为”60

孟轲63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63

“民贵君轻”, “暴君放伐”70

“惟仁者宜在高位”72

庄周74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74

荀况81

“明分使群”, “化性起伪”81

“治之经,礼与刑”86

“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95

韩非97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97

“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101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101

“以法为本”,法、术、势相结合”105

贾谊123

“礼者禁用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123

“民无不为本”与“约法省刑”129

“黥劓之辠不及大夫”133

“农,天下之本”136

刘 恒136

约法省刑, “其除肉刑”138

董仲舒141

“天子受命于天”141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145

“阳德阴刑”, “德主刑辅”148

“据法听讼”与“春秋决狱”153

桓谭156

“图书” “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156

“威德更兴,文武迭用”157

“法令著明”, “执法宜如丹青”158

天“无口目之欲,于物无所求索,夫何为乎”162

王充162

“出于礼,入于刑”,礼法兼用167

曹操172

“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172

“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174

“唯才是举”176

诸葛亮180

“先教”“后罚”, “恩荣并济”180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183

刘颂187

肉刑“止奸绝本”, “用刑以止刑”187

“善为政者纲举而网疏”189

刑法画一, “行之信如四时”191

张斐195

“礼乐崇于上”, “刑法闲于下”195

“刑名”, “较举上下纲领”195

“律义之较名”196

“无常之格”197

“随事轻重取法,以例求其名”198

“论罪者务本其心,审其情,精其事”200

葛洪202

儒道合一,“刑为仁佐”202

“峻而不犯”, “肉刑者之为摽戒也多”208

刑法“君所自执”211

“‘天生烝民而树之君。’岂其皇天谆谆言”212

鲍敬言212

“君臣既立,众慝日滋”214

杨坚219

“以德代刑”, “以轻代重”219

“以公执律”, “慎狱恤刑”222

李世民224

“用法务在宽简”224

“大辟罪”“九卿议之”227

“理国守法,事须画一”228

魏征231

“居安思危”, “兼听纳下”231

“敦德化而薄威刑”234

“公之于法”,依法科罪237

韩愈239

道统论与圣人“为之刑以锄其强梗”239

“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242

使“下者”“畏威而寡罪”244

柳宗元246

国家与法产生于“势”246

“彰善瘅恶,王教之端”249

“赏务速而后有功,罚务速而后有惩”251

“原本定罪,穷理辩刑”253

白居易255

刑、礼、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255

“理大罪、赦小过”,肉刑“可废而不可复”257

“贫困思邪而多罪”259

“悬法学为上科”261

包拯262

“恤民为本”262

“人知法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乎”264

“必务德泽,罕用刑法”266

“进用贤儁”267

王安石271

“变更天下弊法”271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273

“有司议罪,惟当守法”274

“养之之道”, “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275

复仇, “非治世之道”277

司马光279

“祖宗之法不可变”279

礼与刑“所以治群臣万民,不可斯须偏废”281

“安危之本,在于任人;治乱之机,在于赏罚”285

朱熹288

“礼字、法字实理字”288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291

“正”、 “权”交替,严刑以为威听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294

陈亮296

立政为实, “义利双行”296

“肃朝纲”,正法度300

“立法本以公天下”, “清刑罚以全民命”302

完颜雍305

“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305

“以律文为准”, “以情求之”307

严肃吏治, “随才委使”308

耶律楚材313

“存抚百姓”313

“用儒臣”, “崇文事”317

不徇私, “信赏罚”318

行“天讨之公”, “因情而求法”320

邱浚320

“礼教刑辟,交相为用”, “以教化为先”324

以律定罪,赎刑、剌配不可行328

王守仁331

求“天理”“良知”,振兴礼义331

用“保甲” “乡约”, “兴礼让之风”336

“教化为先”,有赏有刑338

海瑞341

举礼乐, “苏困敝”341

“视民冤而不为言,知奸发而莫以告,慢上残下,可以为民父母哉”343

“居官之道,清、慎、勤三者”345

“听讼以求民隐”346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349

张居正349

“法制无常”, “便俗为宜”351

振纪纲,以法绳天下355

“综核名实”,整饬吏治360

“重赏必罚”, “省法令不宜烦苛”364

黄宗羲367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67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371

“公其非是于学校”375

地方分治376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378

顾炎武378

“以礼防民”,疏法宽刑”382

“士之寡廉鲜耻者,争于资格也”387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389

王夫之391

“申画一之法,除条例之繁,严失入之罪”391

“任人任法”并重, “严者,治吏之经也”395

“原情定罪”,明慎用刑”398

爱新觉罗·玄烨401

“有治人,始有治法”401

“民生休戚,关乎吏治之贤否”404

“设立法制,原以禁暴止奸,安全良善”408

去刻尚宽, “谳决明允”410

1989《中国古代人物法律思想论点注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笃才编注 1989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新论(1992 PDF版)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新论
1992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986 PDF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986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晚清思想( PDF版)
近代中国思想人物论——晚清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人物评述  论包拯(1983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人物评述 论包拯
1983
中国古代法律略论( PDF版)
中国古代法律略论
论秦始皇:中国法律思想史人物评述之三( PDF版)
论秦始皇:中国法律思想史人物评述之三
西南政法学院
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1999 PDF版)
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9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88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83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99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99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93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3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上(1992 PDF版)
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 上
1992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古代人才思想论稿(1986 PDF版)
中国古代人才思想论稿
1986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985 PDF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