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损伤临床》
作者 | 孙世则等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11 |
出版时间 | 1983(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175·47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8105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 录1
第一章急性放射病1
一、放射病的发病机理1
(一)电离辐射的原发作用2
(二)影响放射病发病的因素7
二、急性放射病的分类15
(一)按射线作用的途径分类15
(二)按射线作用的范围分类16
(三)按临床特点分类16
三、急性放射病的原因19
(一)反应堆及其它核设施事故20
(二)核武器试验23
(三)其它工业与科研中的事故24
(四)医疗照射25
(五)核战争25
(六)其它意外28
四、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28
(一)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及经过29
(二)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及经过43
(三)脑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表现及经过45
(四)中子损伤的特点49
(五)急性内照射放射病的特点51
(六)急性体外照射复合体表污染与体内污染混合损伤时放射52
病的特点52
五、急性放射病的诊断52
(一)病史采集53
(二)剂量估计53
(三)从初期症状估计剂量54
(五)照射后的血液学变化57
(四)从皮肤反应推测剂量57
(六)染色体畸变率在放射损伤诊断上的意义81
(七)精子的变化85
(八)淋巴细胞转化试验85
(九)血和尿的生化检查88
(十)生物物理的变化95
(十一)细菌学检查96
(十二)生物学诊断指标的要求与评价97
六、急性放射病的治疗98
(一)治疗原则98
(二)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及其进展101
主要参考文献123
第二章慢性外照射放射病125
一、病因126
(一)医疗单位的X射线诊断126
(二)放射治疗127
(三)工业射线探伤127
(四)加速器128
(五)反应堆129
(六)放射源探矿129
(八)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30
(七)铀的开采、治炼和加工130
(九)放射性沾染——落下灰131
二、症状和体征131
(一)神经系统132
(二)心血管系统133
(三)消化系统134
(四)生殖系统135
(五)肾上腺皮质与甲状腺136
(六)皮肤137
(七)眼晶体138
1.外周血细胞数的变化140
(一)造血系统140
三、实验室检查140
2.外周血细胞形态变化143
3.外周血细胞功能变化150
4.骨髓151
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153
6.血细胞组织化学的变化156
(二)内分泌系统159
1.肾上腺皮质159
2.性激素160
(三)生殖细胞与性腺161
3.甲状腺161
(四)物质代谢等生化指标162
(五)脑电图164
四、诊断与分度165
(一)诊断165
1.射线接触史165
2.临床症状和体征166
3.实验室检查167
4.除外其它疾病167
2.分度和处理原则170
(二)分度170
1.分度依据170
五、治疗171
(一)白细胞减少的治疗172
(二)神经衰弱综合征的治疗176
(三)出血的治疗176
主要参考文献177
第三章 内照射放射损伤178
一、放射性核素内污染概论179
(一)放射性核素在体内代谢的一般规律179
(二)内照射放射损伤的发病概况193
(三)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诊断原则195
(四)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治疗197
(五)关于内照射剂量的控制问题202
二、放射性核素内污染各论208
(一)天然铀的内污染208
(二)氡及其子体的内污染217
(三)239Pu的内污染222
(四)天然钍的内污染235
(五)裂变产物的内污染238
(六)氚的内污染253
(七)226Ra的内污染260
(八)210Po的内污染266
主要参考文献270
第四章皮肤放射损伤272
一、皮肤放射损伤的原因及特点272
(一)引起皮肤放射损伤的射线性能272
(二)造成皮肤放射损伤的原因274
(三)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特点275
(四)射线的剂量与皮肤效应275
(一)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分度279
二、急性皮肤放射损伤279
(二)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病理改变280
(三)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临床表现281
(四)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诊断283
(五)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治疗285
三、慢性皮肤放射损伤289
(一)慢性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291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理变化292
(三)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295
(四)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300
四、放射性皮肤癌311
(一)电离辐射的致癌作用311
(二)放射性皮肤癌的临床表现312
(三)电离辐射诱发肿瘤与剂量的关系316
(四)照射剂量与形成皮肤癌的时间间隔317
(五)皮肤癌的病理类型318
(六)电离辐射致癌学说320
(七)放射性皮肤癌的诊断324
(九)放射性皮肤癌的预防325
(八)放射性皮肤癌的治疗325
主要参考文献326
第五章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328
一、概述328
(一)电离辐射效应的类型及其特点328
(二)研究电离辐射远期效应的意义330
二、电离辐射的躯体效应331
(一)电离辐射的致癌作用331
1.影响电离辐射致癌作用的因素331
2.电离辐射致癌作用的机理333
3.射线诱发癌的临床类型335
1.一次照射378
(二)造血系统的变化378
2.慢性连续照射382
(三)内分泌系统的变化384
1.肾上腺皮质384
2.脑下垂体385
3.甲状腺385
(四)性腺的变化386
1.睾丸386
(五)神经系统的变化388
2.卵巢388
(六)限晶体的变化389
(七)电离辐射对寿命的影响394
三、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396
(一)基因突变397
(二)染色体畸变399
1.体细胞染色体畸变399
2.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405
(三)辐射遗传变化407
主要参考文献410
1983《放射损伤临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世则等编著 1983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放射治疗临床应用
- 1997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 临床放射学资料索引
- 1981
-
- 临床放射免疫学
- 1993
-
- 临床放射学名词辞典
- 1986 名山出版社
-
- 急慢性放射损伤及防护知识
- 1980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 临床心脏放射学
- 1980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临床放射线防护
- 198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临床介入放射学
- 1990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临床放射生物学
- 19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英汉临床放射学词汇
- 1983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放射损伤学
- 1981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 城市规划经济工作
- 1986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脊髓损伤基础与临床
- 199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放射损伤防治药物简介
- 1989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