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本知识》求取 ⇩

第一章教理1

第一节佛法僧三宝1

一、世间最初有三宝1

二、佛法僧的名义1

三、称为宝的意义5

四、三宝的种类5

五、三宝的差别7

第二节五位百法8

一、心法9

1.心法的通义2.心法的别义9

二、心所法12

1.心所名义12

2.别释六位14

甲、遍行14

①遍行名义②解说体业14

乙、别境15

①别境名义②解说体业16

③诸门分别17

丙、善19

①善的定义②解说体业19

③诸门略义23

丁、根本烦恼24

①名义②解说体业24

③诸门分别31

戊、随烦恼41

①名义②解说体业42

③诸门分别46

己、不定49

①名义②解说体业49

③诸门分别51

三、色法53

四、心不相应行法54

1.名义2.别解体相55

3.诸门分别60

五、无为法61

1.无为名义2.列名别释61

3.料简61

六、百法无我62

七、五位唯识63

第三节蕴界处三科65

五蕴65

一、五蕴名义65

二、别释体用66

1.色蕴2.受蕴 3.想蕴83

4.行蕴 5.识蕴89

三、五蕴与百法相摄105

乙 十二处105

丙 十八界108

丁 佛说三科的意趣109

三科名次110

一、五蕴次第 二、处界次第112

己 诸门分别113

第四节四谛118

一、苦谛119

1.苦谛总相119

2.苦相的差别120

甲、三苦乙、八苦 丙、六苦122

丁、二苦 戊、诸苦相摄123

3、苦谛四行相125

二、集谛129

1.集谛总相129

2.体性差别130

(一)烦恼130

(二)烦恼增上所生业139

甲、业的体性139

乙、业类差别140

①二业类②三业类142

③四业类 ④十业类145

3.集谛四行相146

三、灭谛147

1.灭谛体相147

2.灭相甚深147

3.立名差别148

4.灭谛四行相150

四、道谛151

1.道谛体相151

2.道谛差别151

甲、五相差别道151

一、资粮道151

二、加行道151

三、见道152

四、修道152

甲、九道153

乙、十一道158

(一)略说十一道158

(二)五门立菩提分法159

(三)四正行164

(四)四法迹165

(五)奢摩他毗钵舍那165

(六)三无漏根167

五、究竟道168

3.道谛四行相169

五、总分别十六行相170

四谛的因果次第170

第五节十二有支171

一、名义171

二、支分略释172

三、次第174

四、总别业用175

五、因果差别176

六、能所引生178

七、废立180

八、定世184

九、刹那缘起187

十、杂染相摄187

十一、诸门分别188

第六节三法印与一实相印195

一、三法印196

二、一实相印198

第二章人天行果200

第一节200

一、皈依三宝200

1.皈依的意义200

2.所皈依境的选择201

甲、五处观察201

乙、诸天神等非所皈依202

丙、真正的皈依处205

丁、所皈依的正体208

3.皈依者应具的认识和意志209

4.皈依后的正行215

甲、第一四正行215

(一)亲近善士215

(1)善知识的德相215

(2)思念善知识的功德216

(3)于善知识如法亲近218

(二)听闻正法220

(1)闻法的重要220

(2)恭敬说法师221

(3)尊重正法222

(4)闻法乐意223

(三)如理作意224

(四)法随法行225

乙、第二种四正行229

(一)诸根不掉229

(二)受学学处231

(三)悲愍有情232

(四)于三宝所勤修供养233

(1)总说233

(2)供养差别相234

(3)供养的重心237

5.皈依三宝所获功德238

甲、依经总说238

乙、依论别说239

(一)第一四德239

(二)第二四德241

二、受持五戒244

1.总说受戒功德244

2.略说五戒245

甲、戒的意义245

乙、别说戒相245

(一)杀生戒(二)偷盗戒247

(三)邪淫戒 (四)妄语戒249

(五)饮酒戒250

3.杀生等过患251

4.受持五戒的利益253

5.分满受持254

三、修行十善业255

1.深信业果决定255

2.业道名义256

3.十恶业道决择257

甲、业道自相257

乙、三根发业与究竟差别263

丙、十恶业道轻重差别267

丁、十不善业果报270

4.十善业道决择272

甲、十善业道五相272

乙、护持十善业道的范例272

丙、异熟等果报273

丁、成就殊胜功德274

戊、成就五乘的共法275

己、成就严净佛土之因277

5.一多果业的差别279

第二节280

第三章声闻行果284

第一节284

一、出离心284

1.思惟无常2.思惟诸苦286

二、修集涅槃法缘289

三、顺解脱分294

1.五停心位2.别相念住位301

3.总相念住位302

四、顺决择分305

1.煖位2.顶位306

3.忍位 4.世第一位311

第二节312

一、圣位所断烦恼312

1.见惑2.修惑315

二、圣果差别317

1.预流向及预流果317

2.一来向及一来果320

3.不还向及不还果323

4.阿罗汉向及罗汉果325

三、圣位功德330

(一)断德330

(二)智德331

(甲)成智差别331

(乙)智所成功德333

1.唯圣功德2.共凡功德334

第四章菩萨行果339

第一节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339

一、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339

二、菩提心341

三、发弘誓愿357

第二节行位359

一、总说行位359

二、别说五位360

1.资粮位2.加行位 3.通达位364

4.修习位 5.究竟位366

三、五位体性366

第三节修断366

一、所修胜行——六波罗蜜366

二、所断二障377

1.我法二执2.烦恼所知二障379

第四节果德382

一、菩提382

二、涅槃383

三、三身384

四、十力385

五、四无所畏386

六、十八不共佛法386

1982《佛教基本知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正果法师编述 1982 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分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