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本知识》求取 ⇩

第一章教理1

第一节 佛法僧三宝1

一、世间最初有三宝1

二、佛法僧的名义2

三、称为宝的意义6

四、三宝的种类7

五、三宝的差别10

第二节 五位百法11

一、心法12

(一)心法的通义13

(二)心法的别义14

二、心所法18

(一)心所名义18

(一)遍行名义20

甲、遍行20

(二)别释六位20

(二)解说体业21

乙、别境22

(一)别境名义22

(二)解说体业23

(三)诸门分别24

丙、善27

(一)善的定义28

(二)解说体业28

(三)诸门略义33

丁、根本烦恼34

(一)名义34

(二)解说体业34

(三)诸门分别45

(一)名义58

戊、随烦恼58

(二)解说体业59

(三)诸门分别65

己、不定70

(一)名义70

(二)解说体业70

(三)诸门分别72

三、色法75

四、心不相应行法77

(一)名义77

(二)别解体相78

(三)诸门分别85

五、无为法86

(一)无为名义86

(三)料简87

(二)列名别释87

六、百法无我88

七、五位唯识90

第三节 蕴界处三科93

一、五蕴93

(一)五蕴名义93

(二)别释体用94

甲、色蕴94

乙、受蕴111

丙、想蕴115

丁、行蕴119

戊、识蕴123

(三)五蕴与百法相摄145

二、十二处146

三、十八界150

四、佛说三科的意趣150

(一)五蕴次第153

五、三科名次153

(二)处界次第155

六、诸门分别157

第四节 四谛164

一、苦谛164

(一)苦谛总相165

(二)苦相的差别166

甲、三苦167

乙、八苦168

丙、六苦170

丁、二苦170

甲、诸苦相摄171

(三)苦谛四行相173

二、集谛179

(一)集谛总相179

甲、烦恼181

(二)体性差别181

乙、烦恼增上所生业193

(一)业的体性193

(二)业类差别194

(1)二业类194

(2)三业类197

(3)四业类202

(4)十业类202

(三)集谛四行相203

三、灭谛204

(一)灭谛体相205

(二)灭相甚深205

(三)立名差别206

(四)灭谛四行相209

(一)道谛体相210

四、道谛210

(二)道谛差别211

甲、五相差别道211

(一)资粮道211

(二)加行道212

(三)见道213

(四)修道213

(1)九道213

(2)十一道222

1 略说十一道222

2 五门立菩提分法223

3 四正行231

4 四法迹231

5 奢摩他毗钵舍那232

6 三无漏根234

(五)究竟道236

(三)道谛四行相237

五、总分别十六行相238

六、四谛的因果次第239

第五节 十二有支239

一、名义240

二、支分略释242

三、次第245

四、总别业用246

五、因果差别248

六、能所引生251

七、废立253

八、定世260

九、刹那缘起264

十、杂染相摄264

十一、诸门分别267

第六节 三法印与一实相印276

一、二法印278

二、一实相印281

第二章人天行果283

第一节 行283

一、皈依三宝283

(一)皈依的意义283

(二)所皈依境的选择284

甲、五处观察284

乙、诸天神等非所皈依286

丙、真正的皈依处291

丁、所皈依的正体295

(三)皈依者应具的认识和意志297

(一)亲近善士305

(1)善知识的德相305

甲、第一四正行305

(四)皈依後的正行305

(2)思念善知识的功德307

(3)於善知识如法亲近309

(二)听闻正法312

(1)闻法的重要312

(2)恭敬说法师314

(3)尊重正法315

(4)闻法乐意316

(三)如理作意318

(四)法随法行320

乙、第二种四正行324

(一)诸根不掉325

(二)受学学处327

(三)悲愍有情328

(四)於三宝所勤修供养330

(1)总说330

(2)供养差别相331

(3)供养的重心335

(五)皈依三宝所获功德337

甲、依经总说337

乙、依论别说338

(一)第一四德338

(二)第二四德342

二、受持五戒345

(一)总说受戒功德345

(二)略说五戒347

甲、戒的意义347

乙、别说戒相348

(一)杀生戒348

(二)偷盗戒350

(三)邪淫戒351

(四)妄语戒353

(五)饮酒戒355

(三)杀生等过患356

(四)受持五戒的利益358

(五)分满受持360

三、修行十善业361

(一)深信业果决定361

(二)业道名义363

(三)十恶业道决择365

甲、业道自相365

乙、三根发业与究竟差别373

丙、十恶业道轻重差别379

丁、十不善业果报383

(四)十善业道决择386

甲、十善业道五相386

乙、护持十善业道的范例386

丁、成就殊胜功德388

丙、异熟等果报388

戊、成就五乘的共法391

己、成就严净佛土之因396

(五)一多果业的差别396

第二节 果397

第三章声闻行果403

第一节 行403

一、出离心403

(一)思惟无常404

(二)思惟诸苦406

二、修集涅槃法缘410

三、顺解脱分418

(一)五停心位418

(二)别相念住位427

(三)总相念住位429

(一)煖位433

四、顺抉择分433

(二)顶位434

(三)忍位436

(四)世第一位440

第二节 果442

一、圣位所断烦恼442

(一)见惑444

(二)修惑445

二、圣果差别449

(一)预流向及预流果449

(二)一来向及一来果453

(三)不还向及不还果457

(四)阿罗汉向及阿罗汉果461

三、圣位功德467

(一)断德467

甲、成智差别468

(二)智德468

乙、智所成功德471

(一)唯圣功德471

(二)共凡功德473

第四章菩萨行果479

第一节 菩萨乘的发心和誓愿479

一、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479

二、菩提心482

三、发弘誓愿505

第二节 行位507

一、总说行位507

二、别说五位508

(一)资粮位508

(二)加行位514

(三)通达位514

(四)修习位515

(五)究竟位517

三、五位体性518

第三节 修断518

一、所修胜行——六波罗蜜多518

二、所断二障533

(一)我法二执533

(二)烦恼所知二障535

第四节 果德540

一、菩提540

二、涅槃542

三、三身543

四、十力545

五、四无所畏546

六、十八不共佛法547

1996《佛教基本知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正果法师 1996 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民法基本知识(1986 PDF版)
民法基本知识
198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佛教知识读本( PDF版)
佛教知识读本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1999 PDF版)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
1999
照相基本知识(1986.02 PDF版)
照相基本知识
1986.02 群众出版社
义务教育法基本知识(1992年01月第1版 PDF版)
义务教育法基本知识
1992年01月第1版 知识出版社
佛学基本知识  印度佛教史( PDF版)
佛学基本知识 印度佛教史
道教基本知识( PDF版)
道教基本知识
中国道教协会
佛教基本知识(1991 PDF版)
佛教基本知识
1991 北京:中华书局
刑法基本知识(1986 PDF版)
刑法基本知识
1986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佛教要语的基础知识(1985 PDF版)
佛教要语的基础知识
1985 华宇出版社
佛教基本知识(1996 PDF版)
佛教基本知识
1996 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
青年团基本知识教材(1952 PDF版)
青年团基本知识教材
1952 北京:青年出版社
中国旅游佛教知识(1986 PDF版)
中国旅游佛教知识
1986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1999 PDF版)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
1999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义务教育法基本知识(1992 PDF版)
义务教育法基本知识
1992 北京: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