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体系研究》求取 ⇩

第一章审计体系研究的理论定位5

一、审计体系的科学界定5

(一)审计体系的理性设定5

(二)审计体系的层面分析8

(三)审计体系概念的表述15

二、我国审计体系研究状况的透视16

(一)我国审计体系研究现状的综合分析17

(二)对审计组织体系主要观点的总括评议20

(三)剖析我国审计体系研究状况所带来的启示24

三、审计体系研究的反思27

(一)审计体系研究的困惑27

(二)审计体系研究应正确解决的若干问题31

四、审计体系整体研究的科学方法35

(一)哲学的启示:审计体系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35

(二)审计体系整体研究的方法论特点38

(三)审计体系整体研究的障碍40

第二章审计体系的一般性分析45

一、审计体系的目标设定45

(一)审计体系目标相关环境的理性分析45

(二)审计体系目标的历史回顾与现实考察48

(三)审计体系目标设定的宏观分析51

二、审计体系与社会环境互动原理分析55

(一)审计体系的自动力说56

(二)审计体系的外动力说59

(三)审计体系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说63

三、审计体系刚性约束透析66

(一)内生的刚性约束:独立性与自律的规范66

(二)外在的刚性约束:法规与政府干预69

四、以人为本的审计体系观73

(一)确立审计人员在审计体系中的主导作用73

(二)审计人员的自然属性对审计体系的影响75

(三)审计人员的社会属性对审计体系的影响77

五、审计体系国际化的理性分析81

(一)审计体系国家化与国际化的比较优势分析81

(二)审计体系国际化的利益格局分析85

(三)审计体系国际化的障碍分析88

第三章中外审计体系的横向比较96

一、研究前提与内容的规定96

(一)研究的前提97

(二)研究的内容100

二、审计组织体系比较102

(一)国家审计的组织比较102

(二)民间审计的组织比较105

(三)内部审计的组织比较109

三、审计工作体系比较114

(一)审计工作体系比较的基础性分析114

(二)西方国家的审计工作体系117

(三)我国的审计工作体系119

四、审计制度体系比较120

(一)中外国家审计制度比较120

(二)中外民间审计制度比较125

(三)中外内部审计制度比较129

五、审计要素体系比较132

(一)审计对象比较132

(二)审计标准比较139

(三)审计结果比较144

六、中外审计体系比较研究的启示145

(一)形式差异的背后显示属性相同145

(二)民主政治影响审计主体能动性146

(三)市场经济促使审计形式多样化147

(四)行政介入加速审计体系的初创过程148

(五)健全法制推动了审计体系的发展149

第四章我国审计体系的纵向比较研究152

一、比较原则和比较内容的规定153

(一)纵向比较研究的原则153

(二)纵向比较研究的内容155

二、国家审计的纵向比较159

(一)机构设置比较159

(二)审计内容比较161

(三)审计方式比较162

(四)审计制度比较163

三、民间审计的纵向比较165

(一)行业管理比较165

(二)业务范围比较166

(三)审计规范比较167

四、内部审计的纵向比较169

(一)组织形式比较169

(二)审计对象比较170

(三)审计标准比较171

五、审计体系的动态分析与演进规则172

(一)封建时期审计体系的动态分析174

(二)共和时期审计体系的动态分析177

(三)审计体系演进史的规则揭示179

六、审计体系前瞻181

(一)开放的审计体系182

(二)权威的审计体系184

(三)有效的审计体系185

第五章我国审计体系的静态考察190

一、我国现行审计体系构造透视190

(一)行政化模式的分级审计组织190

(二)紧密型结构的审计组织体系200

二、我国现行审计体系的社会环境分析203

(一)经济环境的主要影响203

(二)政治环境的主要影响207

(三)文化环境的主要影响210

三、我国现行审计体系的结构分析212

(一)产权区界促成审计体系三元化213

(二)主体差异引发审计形式个性化216

(三)行政干预造就体系结构紧密化218

四、我国现行审计体系的动因分析220

(一)我国现行审计体系形成的动因220

(二)我国现行审计体系发展的动因226

第六章我国现行审计体系的实证研究233

一、我国现行审计体系实证研究的可行性分析233

(一)审计体系规范研究的局限性233

(二)审计体系实证研究的必要性234

(三)审计体系实证研究的适用性237

二、我国现行审计体系实证研究的理论规定239

(一)审计体系实证研究的原则239

(二)审计体系实证研究的内容240

(三)审计体系实证研究的程序242

三、调查问卷的定量分析246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其调查结果246

(二)调查结果的总体分析253

四、座谈交流的意见分析263

(一)关于审计体系相关问题的评价263

(二)关于国家审计相关问题的评价264

(三)关于民间审计相关问题的评价266

(四)关于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的评价271

第七章构建我国审计体系的基础研究273

一、我国审计体系的支撑点273

(一)中央集权制:审计体系中政府主导作用的缘由274

(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审计体系三元结构的经济基础276

(三)市场经济体制:审计体系走向完善的外在条件278

(四)有效的法律保障:审计体系协调运行的社会基础280

二、审计体系的中国特色281

(一)审计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基础282

(二)国家审计的主体地位284

(三)审计体系的紧密结构286

(四)体系内部的功效互补288

三、我国审计体系理想化模式的基本特征290

(一)审计体系理想化模式的内涵剖析290

(二)审计体系理想化模式的理性特征分析292

四、我国审计体系理想化的主要阻力299

(一)管理体制不顺299

(二)传统观念深重304

(三)风险意识淡薄306

(四)人员素质偏低307

五、新型产权关系下的企业审计309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新的企业产权关系对企业审计的影响310

(二)以产权关系为基础建立新型企业审计制度的构想315

六、经济监督体系内部的协调320

(一)经济监督体系的结构分析320

(二)经济监督体系的协调状况322

(三)经济监督体系的协调对策325

第八章我国审计体系的理想构架330

一、以理顺审计关系为出发点改革国家审计330

(一)国家审计关系的沿革330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国家审计关系334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审计关系的协调338

(四)完善现行国家审计制度的主要对策340

(五)我国国家审计发展的战略重点343

二、民间审计未来展望347

(一)民间审计职业发展的趋势分析347

(二)微观分析:民间审计主体改制的前景357

(三)宏观分析:民间审计行业管理的前景364

三、内部审计理想化模式的构建373

(一)体制重塑373

(二)组织控制377

(三)行业协调380

四、审计体系内部组织联系的改善383

(一)紧密型联系的相对减弱384

(二)主从型地位的逐渐消失387

(三)同化型执业的不断异化389

结束语392

1998《中国审计体系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均科主笔 199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会计审计专题研究(1996 PDF版)
会计审计专题研究
1996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彩票业规制体系研究( PDF版)
中国彩票业规制体系研究
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研究( PDF版)
国有财产法律体系研究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PDF版)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银行稽核理论与实践  全国首届稽核理论研讨会文集( PDF版)
银行稽核理论与实践 全国首届稽核理论研讨会文集
我国审计组织体系和领导体制课题研究( PDF版)
我国审计组织体系和领导体制课题研究
贵州省审计学会
中国书法全集  25  隋唐五代编颜真卿1(1993 PDF版)
中国书法全集 25 隋唐五代编颜真卿1
1993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中国审计(1998 PDF版)
中国审计
199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审计标准与审计业务规范研究(1990 PDF版)
审计标准与审计业务规范研究
1990 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
中国审计组织体系研究(1998 PDF版)
中国审计组织体系研究
1998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审计比较研究(1996 PDF版)
审计比较研究
1996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会计理论体系研究(1997 PDF版)
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199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研究(1997 PDF版)
中国证券市场独立审计研究
1997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专业审计研究(1991 PDF版)
专业审计研究
1991 北京:北京出版社
民间审计准则研究(1996 PDF版)
民间审计准则研究
1996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