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青年人文素质》求取 ⇩

求真:人文素质的基础1

第一章以天下为已任——求真的目标:理想与信念20

一、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21

1 理想信念的一般涵义21

2 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取向22

3 人生价值的本质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3

二、理想信念的时代选择24

1 战争年代革命理想信念的历史地位25

2 理想信念的淡化与多元化重构27

3 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28

三、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方法与途径30

1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30

2 自觉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31

3 把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结合起来32

第二章 格物致知 求真实实——求真的基本取向:科学态度34

一、追求真理需要科学态度34

1 求实才能知其然34

2 求是才能知其所以然36

二、以科学态度区别科学与伪科学38

1 立足点不同39

2 手段各异40

3 目标相反42

三、提高真伪科学的识别能力43

1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43

2 增强辩证思维能力44

3 坚持科学可反复验证原则44

4 强化社会控制45

第三章 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求真的基础:民主意识46

一、人类民主意识的萌芽与发展46

1 古希腊民主观念的起源47

2 文艺复兴运动中资本主义民主意识的兴起48

3 中国民主观念的历史发展50

二、民主意识对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51

1 民主意识是真理发现的前提52

2 民主体制是科学研究的保障53

3 民主运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55

三、民主意识与人类尊严的提升56

1 民主意识的科学价值56

2 民主意识的人格意义57

第四章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求真的氛围:学术自由59

一、学术自由的历史由来59

1 大学的历史与学术自由59

2 从中国的历史看学术自由60

3 毛泽东的学术自由思想62

二、学术自由的意义64

1 从知识的特性看学术自由65

2 学术自由的社会意义65

3 大学的学术自由与创新能力培养66

三、如何实现学术自由68

1 学者人格的构建68

2 正确认识学术自由68

3 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69

1 系统分析方法71

第五章 循理以求道——求真的有效途径:系统科学方法71

一、系统科学方法的主要类型71

2 信息方法75

3 控制论方法76

4 自组织理论方法77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一般特点78

1 整体性78

2 动态性79

3 最优化79

1 对传统方法的思维突破80

三、系统科学方法的启迪80

4 模型化80

2 对传统方法的功用拓宽81

3 对传统科学的目标和范式作了扬弃82

求善:人文素质的导向86

第六章赤心事上 忧国如家——求善的人生境界:奉献精神86

一、爱国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86

1 爱国奉献是衡量人的道德水平的标尺86

2 爱国奉献是人生的最高境界88

二、爱国奉献精神的时代特色91

1 卫国戍边的牺牲精神91

2 战胜天灾扶危济困的抗洪精神93

3 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94

三、发扬奉献精神中的几个问题96

1 爱国奉献要不要等价交换96

2 爱国奉献要不要算价值账97

3 爱国奉献要不要讲条件99

第七章 见利争让 闻义争为 有不善争改——求善的价值取向:义利统一101

一、义利之辨:价值观的历史变迁101

1 中国义利观的历史演变101

2 西方义利观的嬗变及评析104

1 毛泽东对传统义利观的改造107

2 邓小平义利观的时代特色107

二、毛泽东对传统义利观的改造107

三、建立“以义导利、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109

1 现代社会主义和利的统一109

2 坚持“以义导利、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111

第八章 从善如登 从恶如崩——求善的科技道德:由克隆技术引起的伦理思考115

一、“多莉”风暴引发的伦理争议115

1 克隆技术的历史演变115

2 多莉羊的诞生116

3 对克隆人的几种价值取向117

二、善用“克隆”双刃剑120

1 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121

2 谨防反科学主义思潮122

三、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125

1 科学活动是社会行为125

2 科技工作者的时代使命126

第九章 为国忘私仇 千秋思廉蔺——求善的人际关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129

一、人际关系的本质与功能129

1 人际关系的本质129

2 人际关系的功能131

1 平等交往132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132

2 互助互利133

3 诚实守信134

三、提高个人社会交往能力135

1 培养良好的交际品质135

2 培养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138

四、自觉抵制庸俗关系140

1 庸俗关系的表现形式140

2 抵制庸俗关系的策略141

1 爱情的一般特征143

一、爱情的道德内涵143

第十章 愿为双鸿鹄 奋翅起高飞——求善的情感世界:树立正确的婚恋道德观143

2 爱情的道德要求145

3 当代社会爱情观的剖析146

二、婚姻的道德要求148

1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148

2 事业是婚姻的保障149

3 离婚的道德分析150

三、家庭的道德建设151

1 家庭道德现状及展望151

2 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的设想152

一、知识产权法律观念的确立155

1 知识产权法的产生155

第十一章 凡学术之邪正 视其为人——求善的法律观念:从盗版看知识产权法155

2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点157

3 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158

4 强化知识产权的法律观念是时代的要求159

二、知识产权的侵权与保护159

1 知识产权侵权的含义159

2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构成160

3 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161

4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及发展趋势163

2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条约165

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65

三、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165

3 涉及关锐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167

第十二章 好德乐善而无求——求善的虚幻反映:如何看待宗教170

一、宗教起源观170

1 宗教对其起源的解释170

2 西方无神论的宗教起源说171

3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起源观171

二、世界三大宗教173

1 佛教173

2 基督教174

1 古代宗教与科学的融合175

3 伊斯兰教175

三、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嬗变175

2 近代宗教与科学的对立177

3 20世纪宗教与科学的关系178

四、我国的宗教现状和宗教政策180

1 我国的宗教现状180

2 我国的宗教政策181

求美:人文素质的陶冶186

第十三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求美的认识论:审美主客体的统一186

一、审美客体186

1 自然物与自然美187

2 人工物与人工美189

3 人体与人体美190

二、审美主体192

1 主体的自然属性192

2 主体的社会属性194

3 主体的主观因素196

三、坚持主客体的统一197

1 辨析审美的客观论与主观论197

2 提高主体的审美素质199

3 掌握科学的审美方法200

1 文学作品呈现多姿多彩的文学美202

一、文学美与文学修养202

第十四章 志高则言洁 志大则辞宏 志远则旨永——求美的文学修养:谈文学审美202

2 加强文学修养是文学审美的前提204

二、文学审美的目标与途径205

1 文学审美与文学欣赏、文学批评205

2 提高驾驭语言能力是文学审美的重要目标206

3 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是文学审美的基本途径208

4 文学审美的主要对象——审美意象209

三、文学审美的价值追求212

1 文学:人生艺术境界的形象表现212

2 进入艺术境界与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213

1 音乐声音的物理属性215

第十五章 感心动耳 荡气回肠——求美的梦幻天堂:音乐与陶冶情操215

一、音乐的基本属性215

2 音乐声音的社会属性216

二、音乐的发展脉络218

1 早期音乐218

2 中期及近、现代音乐219

三、音乐的表达方式220

1 拍子、节奏、速度和力度220

2 调式、和声和旋律221

1 中国音乐222

四、音乐的种类222

3 音色和配器222

2 外国音乐224

五、音乐的欣赏226

1 音乐知识水平和音乐的感受能力227

2 对音乐的再创造能力227

第十六章 妙手何人为写真 只难传处是精神——求美的神韵启迪:美术名作欣赏228

一、美术欣赏概述228

1 美术欣赏的作用和意义228

2 美术欣赏情趣的多样性和基本标准229

3 欣赏与创造231

1 民间风情的历史画卷:《清明上河图》233

二、中外美术名作及流派介绍233

2 社会现实生活的折射:《画室》235

3 艺术、良心和正义的呐喊:《格尔尼卡》238

第十七章 吟咏吐纳珠玉声 眉前卷舒风云色——求美的视觉感染:影视鉴赏241

一、影视艺术的发展及其特征241

1 电影、电视的诞生241

2 影视艺术的发展242

3 影视艺术的特征245

二、影视鉴赏的构成246

1 思想性的鉴赏246

2 艺术性的鉴赏248

三、影视鉴赏的功用252

1 教育作用253

2 娱乐功能253

第十八章 同根互异 相得益彰——求美的成功奥秘:科学与艺术的互动255

一、美的历程:科学与艺术的分合255

1 科学与艺术同卵双生256

2 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256

3 科学与艺术重又相遇258

二、科学与艺术的互动促进259

1 科学创造中的艺术心理259

2 科学审美中的艺术情结260

3 艺术实践中的科学理念261

三、科学审美的情趣培养262

1 科学审美的思维活动形式262

2 科学审美力的形成及评价264

3 科学审美能力的教育训练265

求新:人文素质的升华268

第十九章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求新的典范:我国三代领导核心的创新思维268

一、毛泽东创新:马列主义“中国化”268

1 毛泽东创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269

2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方式270

1 邓小平创新所面临的社会条件272

二、邓小平创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272

2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思维方式275

三、江泽民创新:邓小平理论“具体化”279

1 江泽民创新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279

2 江泽民创新的思维方式280

四、三代领导核心的创新给我们的启示282

1 勇气出自于责任282

2 力量来自于人民283

3 智慧源自于实践284

1 美国率先叩响了知识经济的大门285

一、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来临285

第二十章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求新的时代特色:谈以不断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285

2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287

二、知识经济何以取胜289

1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89

2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克服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291

3 投入结构高级化——增强国际竞争力293

三、知识经济与创新295

1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295

2 科教兴国——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对策296

1 征服自然的传统观念的破灭299

第二十一章 上合天心 下合地理 中合人和——求新的绿色意识:关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99

一、树立绿色意识,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统一起来299

2 保护自然是人类理智的选择301

二、树立绿色意识,把保护生态环境和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302

1 片面的“零增长”方案和“先发展后治理”的主张302

2 崭新的“可持续发展”观303

三、树立绿色意识,把社会主体发展与社会客体发展统一起来304

1 社会发展应该是全面进步304

2 社会主体发展的紧迫性305

1 商品经济对传统生存观的冲击306

四、树立绿色意识把当代人的生存需要与后代人的生存需要统一起来306

3 社会主体发展的主要内容306

2 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质307

五、树立绿色意识,把民族性、地域性发展与全球性发展统一起来308

1 商品经济全球性诱发的问题308

2 发展中国家面临双重选择309

3 发达国家应负更多责任310

六、树立绿色意识,把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311

1 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11

2 我们正在走榀持续发展之路311

1 智商及其构成313

一、智商、情商的涵义313

第二十二章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求新的创造因素:谈智商、情商与创造313

2 情商及其要素315

3 理论界关于智商、情商问题的研究状况317

二、智商、情商在人类创造活动中的地位318

1 智商水平与个人创造能力318

2 情商对个人社会实践的影响319

3 情商、智商在个人社会活动中的相互关系321

三、智商、情商的提高方式322

1 优化学校、家庭与社会环境322

2 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324

3 加强自我教育,发掘个人潜能325

第二十三章 学贵心悟 守旧无功——求新的育人诀窍:培养创造个性326

一、个性与创造的关系326

1 什么是个性326

2 个性是影响创造的重要因素328

3 个性是创造力的组成部分330

二、创造个性的特征332

1 心理学家对创造个性的研究简述332

2 创造个性的几个重要方面334

三、创造个性的形成与发展336

1 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336

2 个性培养的意义和原则338

3 创造个性培养的途径和方法339

第二十四章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求新的心理品质:正确对待挫折与成功342

一、挫折的心理解释及原因分析342

1 挫折的心理含义342

2 当代青年的挫折心理现状及原因343

3 青年受挫折后的行为特点345

二、提高耐挫能力的途径346

1 正确认识挫折346

2 社会实践的锻炼347

3 有效的心理训练348

三、青年的成就动机与成就归因351

1 成就动机及其差异351

2 抱负水平及其调节352

3 成就归因及其引导353

第二十五章 每逢大事有静气——求新的意志力:适应高技术战争的心理素质354

一、高技术战争对当代军人的素质要求354

1 高技术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354

2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355

3 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军人素质要求357

1 心理战的历史考究358

二、心理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广泛运用358

2 心理战的目的、手段和地位360

3 高技术心理战的特点及其对军人心理品质的要求363

三、培养适应高技术战争的心理素质364

1 战争状态下人的心理活动特点365

2 现代军人心理素质的锻炼与养成365

3 关于我军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367

第二十六章 安得倚天剑 跨海斩长鲸——求新的质量意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理论思维368

一、质量建设:我军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368

1 军队质量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意义369

3 迎接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把我军质量建设摆到战略地位上370

2 质量优势已成为各国军队追求的主要目标370

二、科技强军:我军质量建设的基本途径371

1 知识经济与知识军事372

2 高科技含量与知识战斗力374

3 质量建军与知识建军375

三、人才培养:实施科技强军的根本之举378

1 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378

2 人才建设中的质量意识379

3 质量意识中的人文内涵380

主要参考文献383

后记385

1999《新世纪青年人文素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尹全忠等主编 1999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