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 旅德纪实》求取 ⇩

一片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土地(自序)1

第一章 从侏儒到巨人1

一、1990年10月3日:难忘的统一之夜1

狂欢的广场,狂欢的人民1

恶梦醒来是早晨6

分裂的德国并不属于德国人9

二、德国东部:科尔的耻辱与愤慨12

德国东部:蓬头垢面的妇人要重新梳理12

科尔受辱记15

政治家:具有生命危险的职业17

三、一种语言,两种思维18

咖啡厅里竟无人去过东部19

东部街头印象20

小巷深处的即兴采访22

前人民军中尉雷内23

美丽、典雅的柯杜拉27

变化从一年后开始29

四、昔日盟友今何在31

采访莱比锡市长31

哀怨、惆怅的德梅齐埃32

“进口政治家”在东部36

第二章 迟到的世界大国38

一、振聋发聩的总统就职演说38

争总统,各大党互不相让38

质朴的新总统语出惊人41

二、“黑色星期三”:西欧金融市场狂风骤起43

金融风暴突如其来43

丢英镑:变阔的奴仆要奚落昔日的主人46

保法郎:哥哥牵着弟弟的手48

呼风唤雨的德国人49

三、阿登纳与科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巨人50

任期最长,影响最大50

均出生于小公务员家庭51

成才环境天壤别52

职业政治家的生存之道55

科尔铁闻不断57

四、勃兰登堡门前:克林顿难与当年肯尼迪媲美59

肯尼迪:“我是一个柏林人”59

33年后克林顿遭冷遇60

欧洲大陆:美国面临强劲对手61

五、亚洲:德国不再坐失良机64

敏感的地理环境64

德国人如梦初醒65

科尔飞往远东66

全面展开亚洲战略69

第三章 “如果德国人笑了,世界将为之颤抖”72

一、精细的德国人73

什么是国民性格73

238遍称呼博士75

世界名人看德国国民性格76

直线式思维与社会大棋盘80

国民性格与法制化83

可怕的“灰色区域”85

二、再严密的系统也会有漏洞87

系统之间的“真空地带”87

聪明还是愚蠢89

喜欢还是尊敬90

三、精神和人格的双重性--德意志精神世界透视(之一)91

大器晚成的民族91

视野偏窄,仆从精神与“民众正义感”93

普鲁士道德观96

四、德意志:一块特殊的土壤--德意志精神世界透视(之二)99

一石激起千层浪99

从日耳曼人与斯拉夫人说开去102

从“民族运动”到费希特演讲104

好人乎?坏人乎107

第四章 法西斯--一个令人不寒而粟的字眼112

一、正义在哪里113

一战前:法西斯萌芽已经产生114

一战后:思想“万花前”搅乱人心115

希特勒上台:某些西方国家和左派力量的共同错误117

二、难民营燃起熊熊烈火119

霍尔斯维达:排外暴力终于开始119

两个并不成立的逻辑关系121

罗斯托克火光冲天122

默恩和索林根:德国人重又背上十字架123

三、“你们为什么袭击外国人?”--来自东部的报告124

冒险踏上东部之行124

18岁的光头士126

从少先队员和青年团员到新纳粹分子128

四、《青年自由者》周报--知识界的极右精神支柱130

德国的极右报刊和政党130

《青年自由者》试析132

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133

五、“我们是爱国者”--极右政党领导人如是说136

自然风光与民族心理136

“共和党”:爱国主义还是民族主义137

情绪激昂的“共和党”议员140

第五章 德国属于谁--敏感的外国人问题149

一、历史没有忘记150

模糊的“外国人”概念150

多元文化社会和移民社会150

1964年:科隆火车站一幕151

宽容、开放的普鲁士152

解近忧而未能消远虑154

从开放走向保守155

二、“德国不是移民国”157

从左派国际主义到自由主义和绿党158

三、大门为谁开--德国的外国人政策透视164

保守的基民盟165

绿党比社民党更开明166

游移不定的自民党168

等级森严的“居留许可”169

微妙的“安全通道”173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174

四、同处欧洲的法国:相异与相似之处176

法国国籍要素及近代移民潮177

现实的法国人和“浪漫”的德国人178

法国社会的右倾信号180

五、“对不起,我没有护照”--非法入境者在德国182

外国人事务局见闻182

舒尔茨警官的烦恼185

丛察,一个来自秘鲁的女人186

结婚,导出人间悲喜剧188

六、也许该有一份理解189

第六章 历史在敲门191

一、600万犹太人的冤魂192

悲剧这样拉开帷幕193

两个同等优秀的民族196

历史的嘲弄,历史的不公198

二、在联邦十字勋章背后199

卢卑克市新来的神秘人物199

博士突然失踪200

从死亡到新生202

罪人还是功臣203

三、在天使与魔鬼之间205

真实的故事让德国人羞愧205

天使还是魔鬼207

四、“为什么要由我们来背起十字架?”208

50年后的心理煎熬208

哦,老兵211

怎么也丢不开的历史212

第七章 德国模式--社会渐进改良214

从自由主义、早期工会到社会主义216

一、马克思的故乡:工人运动曾经风起云涌216

拉萨尔和马克思218

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社会民主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20

和平还是暴力--工人政党的早期发展221

艰难的“自我更新”之路223

今日不再轰轰烈烈225

三、从俾斯麦的安抚到阿登纳的顺水推舟--德国社会福利国家的漫长发展之路226

一张1870年的素描226

俾斯麦时代:最早的社会保险体制227

魏玛共和国:“社会宪法”得到确认229

战后:收获的季节232

四、社会福利国家一瞥235

社会保障的三大原则235

医疗(健康)保险236

失业保险237

养老保险238

从社会救济金说开去239

事故保险239

“企业共同决定权”240

五、下一世纪:德国走向何方243

罢工,又是罢工243

如果每人都愿意放弃一点舒适244

从兴盛走向衰落246

第八章 理想依然不灭--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在德国250

一、黑夜里一道耀眼的闪电--德共沉浮记251

在风云激荡中诞生252

从“布尔什维克化”到遭纳粹取缔253

战后:光明稍纵即逝255

曾经激荡的心依然在跳动256

又一次被遗忘259

二、民主社会主义党--德国政坛的新兴力量260

巧妙的政治艺术261

激烈的党内斗争261

东部人民的代言人262

左派势力依然分裂263

三、风雨交加,大浪淘沙265

1991年:梅林研究所已不复存在265

握着我的手,教授的眼里放出了光彩269

幸运的《莱比锡人民报》资料部主任273

1997年:教授的再思考280

四、20年抗争不息--记一位曾被开除公职的共产党人286

三篇报道透露踪迹286

因坚持信念而命运坎坷289

从自己阵营射来的暗箭292

长夜里的一盏灯294

信仰的源泉298

五、两个西部老共产党人303

一对矛盾而又统一的形象303

普通的居室,坚定的信念305

坦诚回首当年311

给人新意的报告会314

一个老地下党员的反思与设想317

第九章 令人闻之色变的“城市游击队”--“红军派”今昔321

一、神秘的苏姗322

警察来敲门322

普恩托血案323

疯狂归于平淡的恐怖分子325

二、6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328

从无序走向有序328

年轻的心在骚动329

干柴上的一粒火星331

“我们要挑衅”333

三、幻想中的信念336

《城市游击队手册》336

游离于现实之外337

四、炸弹,在资本主义的心脏爆炸339

中东受训340

恐怖系列终于开演342

第一代“红军派”在狱中343

第二代“红军派”与’77冲击波”347

斯德哥尔摩使馆的枪声349

最高大检察官命归黄泉351

施莱尔被绑案:惊心动魄的七个星期353

五、一个时代结束了358

8年后枪声又起358

法新分社收到神秘传真361

20年铁窗生涯之后364

第十章 德国的秘密情报系统369

一、我不知道我的“档案袋”里有什么370

“操行鉴定”:不仅记录有无犯罪前科370

一个公开的秘密371

50年代的“无头案”374

“三驾马车”375

二、德国情报系统初瞥375

风光的联邦情报局377

核材料走私案与施密特鲍尔379

三、“我不能去中国”--汉堡宪法保卫局长对我说382

“侧身入行”的情报首脑383

无处不在的情报人员384

“国中之国”387

四、沃尔夫: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秘密情报首脑388

一张令西方情报部门喜出望外的照片390

在红色环境中成长391

从名记者到谍报首脑392

人格魅力倾倒“超级女间谍”394

“双重间谍”:又一枚钉子397

间谍钻进总理府399

“沃尔夫神话”经久不衰404

一、许多年前一个美丽的童话409

第十一章 莱茵河的倒影--德国人如何看中国和中国人409

依然从马可·波罗开始410

从“文化热”到政治宰割412

文化上的渗透和融合414

从不平等走向平等415

二、莱布尼茨、歌德和黑格尔当年这样看中国417

莱布尼茨:系统研究中国文化的第一人417

歌德:以理想主义者的情怀拥抱中国421

充满批评的黑格尔425

三、中国人聪明吗429

从真实的故事讲起430

德国教师看中国学生431

浅谈东西方文化传统之不同433

一切都从教育开始:再也不要耽误了436

四、中国人文明吗438

一点反思438

孔老夫子当羞愧无比439

从不同视角看生活环境的不同441

不应成为托辞443

五、中国人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吗445

德国企业如何进入中国447

投资额为什么上不去450

高素质人才在哪里453

中国轻工产品进入德国市场该注意些什么455

六、不了的中国情(附录)459

初见中国460

任教国立同济大学462

迷人的上海,淳朴的民情463

艰难的“孤岛”和赣州生活465

再见,上海467

中国,心中一块洁白的圣地468

母校情,中国心470

梦魂萦绕,无以遂愿471

后记473

1997《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 旅德纪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邱震海著 199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1982 PDF版)
法国,一个春天的旅行
1982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年01月第1版 PDF版)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978年01月第1版
一个德国间谍的供词( PDF版)
一个德国间谍的供词
弗洛伊德——一个神秘的人物(1986 PDF版)
弗洛伊德——一个神秘的人物
1986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PDF版)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斯多姆菲尔德船长天国之旅( PDF版)
斯多姆菲尔德船长天国之旅
一个贫瘠之冬后( PDF版)
一个贫瘠之冬后
德国统一进程纪实(1991 PDF版)
德国统一进程纪实
1991
战后德国之经济( PDF版)
战后德国之经济
上海中华书局
十七世纪以后的德国(1963 PDF版)
十七世纪以后的德国
1963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950 PDF版)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195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国际海洋边界  太平洋中部和东亚(1994 PDF版)
国际海洋边界 太平洋中部和东亚
1994 北京:法律出版社
一个作家的德行(1999 PDF版)
一个作家的德行
1999 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德国  一个冬天的童话(1978 PDF版)
德国 一个冬天的童话
1978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最后一个冬天(1984 PDF版)
最后一个冬天
1984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