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
作者 | 庞卓恒著(天津师范大学) 编者 |
---|---|
出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09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4006712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3112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3
甲编 唯物史观的再认识3
第一章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3
第一节 偏颇、诘难和困惑3
第二节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2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23
第二章 历史发展规律的再认识31
第一节 什么是规律31
第二节 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49
第三节 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上):社会历史阶段的不可跨越性和可跨越性63
第四节 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下):自然条件的制约与人类控制自然界能力的发展71
第五节 历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76
第三章 殊途同归的东西方历史路向的求索--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意义85
第一节 怎样追寻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86
第二节 联系《草稿》看《序言》89
第三节 马克思怎样看诗当时的东方社会96
第四节 60年代以后马克思笔下的东方社会100
第五节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启导意义103
第四章 从多样性探寻规律--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启示111
第一节 探索的背景和目的112
第二节 未有终结的求索123
第五章 历史发展动力的再认识133
第一节 “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133
第二节 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看历史动力143
第三节 怎样看待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149
乙编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研究159
第六章 唯物史观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159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159
第二节 从百家争鸣中逐步取得共识162
第三节 怎样看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阶段和春秋战国之际的大变革176
第七章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资本主义萌芽滞缓原因的探索190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困惑192
第二节 中西封建社会劳动者物质生产能力发展历程的比较204
第三节 根本原因和多种因素的作用215
第四节 历史对现实的启示224
第八章 中西历史文化比较及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230
第一节 第一次高潮的回顾232
第二节 世纪末的高潮·与世纪初的比较254
第三节 历史文化比较的理论、方法论探讨263
第四节 文化观、方法论与实证比较275
丙编 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理论和实际305
第九章 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危机和变迁305
第一节 唯物史观激起的反响305
第二节 西方传统史学的危机和新史学的兴起317
第三节 新史学的勇猛推进和踟蹰徘徊324
第十章 面临二难抉择的历史哲学344
第一节 哲学和历史哲学·“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历史哲学”344
第二节 唯心主义与实证主义的对峙352
第三节 回避不了的本体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381
主要参考书目402
1999《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庞卓恒著(天津师范大学)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唯物史观史纲要
- 1990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西方心智史学述评
- 1992
-
- 唯物史观
- 1983
-
- 人生哲学与唯物史观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唯物史观
- 1939 解放社
-
- 唯物史观中国史
- 1949 永祥印书馆
-
- 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 195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 196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唯物史观与美学
- 1991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历史观
- 1949 上海书报杂志联合发行所
-
- 唯物史观与史学理论
- 1997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 1995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西方心智史学述评
- 1992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唯物史观与史学
- 1991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