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历程 当代卷 上》求取 ⇩

目录1

第一编 50~70年代中期以“为工农兵”为主流的文学1

第一章 文艺思潮3

第一节 工农兵文艺思潮的高扬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确立3

社会主义新文艺3

——第一次文代会3

——文艺与政治3

——文艺的使命3

——文艺的自由限度3

——高大全形象的萌芽3

——批判胡风运动7

——从学术论争到阶级斗争7

——对胡适、俞平伯“新红学派”的批判7

——学术问题的政治处理7

对《武训传》的批判7

第二节 三次文艺批判运动与极左文艺思潮的滋长7

第三节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现实主义精神的弘扬1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引蛇出洞”15

——被摧残的鲜花:《红豆》15

——鲜花变毒草:反右运动15

——黑白开始颠倒15

——所谓修正主义15

——浮夸风与文学卫星15

——“大跃进”新民歌运动15

——对人性论与写真实的批判15

——文革前奏:对《海瑞罢官》的批判19

——姚文元:某类文人的缩影19

——以“笔”为“刀”的师爷康生19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再深思19

文艺八条的调整19

——广州会议后的反弹19

第四节 党的文艺政策调整与左倾文艺思潮的急遽勃起19

——江青插手文艺界19

——“五·一六”通知:文革序曲22

——阴谋文艺22

——“三突出”原则22

——革命样板戏22

——天安门诗歌运动22

——“文艺黑线”的“黑八论”22

——《座谈会纪要》的出笼22

个人迷信时代的狂热22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极左文艺思潮专制与社会主义文学的浩劫22

第二章 小说创作27

第一节 概述27

新生活的鼓舞与“十七年”文学的繁荣27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丰收27

——农村题材小说的繁荣27

——写真实27

——中间人物论27

——多样风格异彩纷呈27

——《李双双小传》37

——柳青: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见证人37

——《创业史》: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史诗37

——李准:密切关注现实的作家37

——周立波:观照生活的多面手37

——《山乡巨变》37

——孙犁:乡土气息与诗情画意的融合37

——赵树理:写农民的“铁笔”37

——马烽:“山药蛋派”的骨干37

——民族化与大众化的有益尝试37

——问题小说37

农村里的阶级斗争37

第二节 农村题材小说37

——《三年早知道》与《我的第一个上级》37

——吴强:从革命战士到革命作家56

——杨沫:燃烧的青春56

——茹志鹃与《百合花》56

——竣青:黎明的河边的枪声56

——以小见大:《七根火柴》56

——王愿坚:珍贵的党费56

——《红日》56

——中国社会农民的写照:朱老忠56

——欧阳山与“三家巷”里的阶级斗争56

——传统手法的典范56

——《红旗谱》56

——梁斌:中国农民的儿子56

革命题材小说56

第三节 革命斗争题材的小说56

——周而复与《上海的早晨》73

——“百炼成钢”的艾芜73

——杜鹏程:从“保卫延安”到“在和平的日子里”73

第四节 工业题材小说73

火热的生活73

——路翎对情感与理智的双重把握81

——在悬崖上的婚姻与爱情81

——邓友梅:走进尴尬的情感地带81

——《洼地上的“战役”》81

——北国红豆:宗璞81

——《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81

——贴近时代的王蒙81

——小巷深处的直言者:陆文夫81

重放的鲜花81

第五节 “干预生活”的小说81

——从奴隶到主人的壮族人民87

——陆地:美丽的南方87

——有血性的蒙古汉子87

——玛拉沁夫:在茫茫的草原上87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87

第六节 少数民族的长篇小说87

第三章 诗歌92

第一节 概述92

革命胜利与民族自豪92

——祖国建设颂92

——民族团结颂92

——放声歌唱的贺敬之97

——《回延安》与《雷锋之歌》97

——白雪的赞歌97

——对“信天游”形式的提炼97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97

——向困难进军97

——甘蔗林、青纱帐97

永远向上的郭小川97

——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融合97

第三节 新生活的颂歌103

闻捷:唱着天山牧歌走来103

——李瑛:与战士一起高歌103

第四节 毛泽东等人的旧体诗110

伟人的胸怀110

——万水千山只等闲110

——青松的品格:陈毅元帅110

——西南少数民族的诗歌116

——《召树屯》116

——《阿诗玛》116

——《格萨尔王传奇》116

第五节 少数民族的长篇叙事诗116

——悠长苍凉的青藏高原之歌116

——我们新疆好地方116

蒙古民族的心声116

第六节 天安门诗歌122

人民的意愿不可违122

——天安门诗歌122

——正气与邪气的较量12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第二个散文高潮128

——歌颂新生活128

第四章 散文创作128

第一节 概述128

第一个散文高潮128

第二节 杨朔 秦牧的散文132

娇美隽永的散文132

——颂歌模式132

——《荔枝蜜》132

——《雪浪花》132

——言志派散文家秦牧132

——学者化的散文132

——《长江三日》139

——大自然的精灵:碧野139

刘白羽的抒情散文139

第三节 刘白羽 碧野的散文139

第四节 吴伯箫 曹靖华的散文145

奋发昂扬的吴伯箫145

——大生产运动的赞歌145

——善作“怀念文章”的曹靖华145

第五节 魏巍的报告文学152

志愿军的知音152

——谁是最可爱的人152

——《燕山夜话》156

——《三家村札记》156

第六节 杂文的兴衰与邓拓等人的创作156

夹缝中求生的新中国杂文156

——反映现实、揭示人性人情158

——新歌剧158

——革命现代京剧158

——戏曲改革158

——历史剧的繁荣158

——新历史剧158

——歌颂新生活158

——第二个创作高潮158

戏剧创作的第一个高潮158

第一节 概述158

第五章 戏剧创作158

第二节 老舍的话剧166

人民艺术家166

——新生活的颂歌:《龙须沟》166

——不朽的《茶馆》166

——话剧艺术的典范166

——语言大师166

第三节 田汉 郭沫若的话剧172

历史剧《关汉卿》172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172

——为曹操翻案的《蔡文姬》172

——粗犷急躁的鲁大成180

——霓虹灯下的哨兵—双重背叛:老区来的陈喜180

第四节 《霓虹灯下的哨兵》等话剧180

沈西蒙180

第五节 《刘三姐》等少数民族的戏剧185

再现千年前的故事185

——穷人与富人的智斗185

——民间文学的生命力185

第二编 70年代中期以后以“为人民”为主流的文学185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3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新理解193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3

——第五次文代会193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193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193

第一章 文学思潮193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回归与深化197

伤痕文学思潮197

——反思文学思潮197

——改革文学思潮197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197

——开放的现实主义思潮197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199

中国的现代派199

——朦胧诗199

——意识流199

——多元的并存199

——反思小说201

——改革小说201

——伤痕小说201

——寻根小说201

——新写实主义201

——现代派小说201

——中篇小说的崛起201

短篇小说异军突起201

第一节 概述201

第二章 小说创作201

——凝重深厚的长篇小说201

第二节 伤痕小说216

刘心武: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216

——《班主任》216

——乡村的诗情:周克芹216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216

——人妖颠倒时代的见证人:古华222

——洼狸镇:人类历史的缩影222

——凝重的历史在这儿展开:张炜及其《古船》222

——沉重的生命:人到中年222

——《芙蓉镇》222

张贤亮:灵与肉的冲突222

——荒原气息222

——理性思辩222

——知识分子的“思考”222

——《绿化树》222

第三节 反思小说222

——开拓者家族234

——永远追求的张洁234

——《赤橙黄绿青蓝紫》234

——路遥:迈向现代化的农民234

——柯云路:中国政治改革的先驱234

——李顺大:典型的中国老农民234

——《乔厂长上任记》234

——改革文学的发端者:蒋子龙234

反映农村生活的“圣手”高晓声234

第四节 改革小说234

——历史理论与人文关怀234

——忧患意识249

——王安忆的性文化意识与“三恋小说”249

——追寻文化的“根”:韩少功249

——阿城的文化反思249

——对现代文化的反拨249

现代化最后觉悟之觉悟:文化意识249

第五节 寻根小说249

第六节 知青小说259

知青群落的身心代价与精神收获259

——北国的男子汉:张承志259

——《黑骏马》母子模式259

——《北方的河》259

——梁晓声:知青文学的顶峰259

——乡土风情与刘绍棠的乡土文学266

——凡人小事皆成美文266

——京华风闻录:陈建功266

——美食家朱自冶266

——贾平凹及“商州系列”266

——汪曾祺与《受戒》266

——冯骥才与《神鞭》266

——平民化倾向266

城市风情与乡村风俗266

第七节 风情小说266

——京都市井文化的理想:邓友梅266

第八节 军旅小说278

徐怀中与“当代战争小说的换代之作”《西线轶事》278

——李存葆与军事文学的里程碑《高山下的花环》278

——历史小说新秀:凌力281

——《星星草》281

——《少年天子》281

——明末风云:《李自成》281

姚雪垠281

第九节 历史小说281

——超越艺术表面的真实289

——“两个灵魂”的残雪与《苍老浮云》289

——《你别无选择》289

——刘索拉:文学与音乐两栖作家289

——先锋小说家马原289

——大胆率直的张辛欣289

——莫言及其“红高粱家族”289

——王蒙及其“意识流”小说289

——非理性与反传统289

现代化与现代派289

第十节 现代派小说289

——方方:借“风景”还原人生众态314

——池莉及其“人生三部曲”314

——江淮文秀:苏童314

——《伏羲伏羲》314

——《妻妾成群》314

——审视历史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历史:《白鹿原》314

——白嘉轩:传统文化的象征314

——新历史小说314

——北方怪杰:刘恒314

——《故乡天下黄花》314

——刘震云的官场系列小说314

——新写实小说314

英雄时代的终结314

第十一节 新写实小说314

——《狗日的粮食》314

第三章 诗歌创作340

第一节 概述340

开放、多元的新时期诗歌340

——三支诗歌队伍浩然合流340

——诗歌发展的新景观340

——《光的赞歌》343

——真挚如初的流沙河343

——清新秀美的公刘343

第二节 “归来诗人”的诗343

——20世纪中国新诗坛的文星:艾青343

归来的诗人343

第三节 朦胧诗人的诗353

“朦胧诗”353

——感情洋溢的舒婷353

——呼唤自由的北岛353

——童话诗人顾城353

——“反文化”倾向358

——消解崇高358

——家园意识的复归358

第四节 “新生代”诗人的诗358

生命意识的张扬358

第四章 散文创作364

第一节 概述364

饱蘸血泪的“挽悼”散文364

——揭批“四人帮”的战斗檄文364

——“反思”散文的繁荣364

——诗性散文364

——生活散文364

——智慧散文364

——文化散文364

——女性散文364

——抒写真情实象的孙犁376

第二节 巴金 孙犁的散文376

自然天成的《随想录》376

第三节 余秋雨 王英琦的散文381

学者型散文家余秋雨381

——《文化苦旅》381

——《山居笔记》381

——江淮才女王英琦381

第四节 徐迟 理由的报告文学386

徐迟与《哥德巴赫猜想》386

——理由及《扬眉剑出鞘》386

——全景式报告文学393

——《在这片国土上》393

——《唐山大地震》393

——时代感与历史感的完美统一393

第五节 钱钢 李延国的报告文学393

密切关注现实的钱钢、李延国393

第五章 戏剧创作400

第一节 概述400

第三次戏剧高潮400

——现实主义戏剧传统400

——探索剧的兴盛400

——写实剧400

第二节 苏叔阳 沙叶新的话剧410

艰难岁月的生活: 《丹心谱》410

——一生是戏的《陈毅市长》410

——《寻找男子汉》410

——高行健的探索:《绝对信号》416

第三编 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当代文学416

第三节 魏明伦 高行健的话剧416

——又一出翻案剧:对潘金莲悲剧实质的重新认识416

连中三元的“写戏状元”:魏明伦416

第一章 台湾文学427

第一节 概述427

“战斗文艺”427

——“怀乡文学”427

——现代主义思潮的兴盛427

——乡土文学重新崛起427

——留学生文学的延伸427

——《永远的尹雪艳》438

——“心理小说”家欧阳子438

第二节 白先勇欧阳子的小说438

清醒的写实主义作家:白先勇438

第三节 陈映真 黄春明的小说443

台湾乡土文学的耀眼明星:黄春明、陈映真443

——《夜行货车》443

——《山路》443

——《我爱玛丽》443

第四节 聂华苓 陈若曦的小说447

旅美女作家447

——失根无土的异乡人的愁思447

——《千山外,水长流》447

——寻觅生命之根的陈若曦447

——《笠山农场》451

——《台湾人三部曲》451

——《浊流三部曲》451

——《夹竹桃》451

以个人生活展现时代风雨451

第五节 钟理和 钟肇政的小说451

第六节 於梨华 丛甦的小说456

留学生作家於梨华、丛甦《又见棕榈,又见棕榈》456

——《想飞》456

第七节 三毛 柏杨的散文461

神韵独具的三毛461

——汪洋恣肆的柏杨461

第八节 纪弦 余光中 洛夫的诗466

纪弦的现代诗466

——博丽豪雄的余光中466

——建立新型民族诗型的洛夫466

——通俗文学的兴盛474

——严肃文学474

第二章 香港文学474

第一节 概述474

“文协香港分会”474

第二节 金庸的小说480

——传统文化底蕴480

——神形各异人物的旷世奇情480

新派武侠小说的“盟主”481

第三节 刘以鬯的小说484

“娱乐别人”与“娱乐自己”484

——《酒徒》484

——香港战后风云录:《穷巷》486

——“全才作家”徐訏486

香港文学的拓荒者486

第四节 侣伦 徐訏的小说486

第五节 西西 梁锡华的小说490

西西的现代派创作490

——“学院派”作家梁锡华490

第三章 澳门文学493

第一节 概述493

“诗城”澳门493

——体现东西方交融色韵的澳门散文493

——“温情脉脉”的澳门文学493

第二节 李鹏翥 陶里 鲁茂的创作498

李鹏翥的学识性散文498

——陶里的诗歌498

——鲁茂及《蒲公英之恋》498

后记501

1999《中国文学历程 当代卷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肖向东,刘钊等主编 1999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199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
199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乡土文学大系  当代卷  (上卷) P1160( PDF版)
中国乡土文学大系 当代卷 (上卷) P1160
中国当代文学选  上(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选 上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1949-1987  上(1989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1949-1987 上
1989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1949-1986(1989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1949-1986
1989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简明教程(1986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简明教程
1986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1986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
1986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1987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
1987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199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教程
1990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  第1卷(1999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 第1卷
199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  第2卷(1999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 第2卷
1999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历程  当代卷  下(1999 PDF版)
中国文学历程 当代卷 下
1999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1999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
1999 北京:民族出版社
中国乡土文学大系  当代卷  上(1996 PDF版)
中国乡土文学大系 当代卷 上
1996 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1985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
198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