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求取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形成1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1

一、马克思主义的结构1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4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6

一、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6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7

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8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的创立1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11

二、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形成15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18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的发展18

一、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严重斗争18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学说的不断完善20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胜利23

一、列宁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23

二、列宁主义和十月革命24

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29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29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30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在当代35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问题35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35

二、当代科学的新发展40

三、当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新挑战4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传播和发展46

一、马克思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和发展46

二、马克思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传播和发展48

三、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发展50

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革命者的历史责任53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青年的历史责任53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方法56

第四章世界的本质60

第一节世界统一于物质60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60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64

第二节物质的根本属性67

一、物质和运动67

二、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69

三、运动形式的多样性71

第三节物质的存在形式73

一、空间、时间的客观性73

二、空间、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75

三、空间、时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76

四、体育运动中的空间和时间77

第五章意识的本质和功能80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和本质80

一、意识的起源80

二、意识的本质83

三、人工智能85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特点和形式86

一、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86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88

三、社会意识的诸形式90

第三节意识的功能92

一、意识功能的核心是能动性92

二、发挥意识的功能93

第六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发展与系统97

第一节物质世界的联系97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97

二、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101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发展103

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103

二、事物发展的规律106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08

第三节物质世界的系统110

一、系统及其要素110

二、系统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13

三、系统的相对性和绝对性114

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116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116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16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19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124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124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27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29

第三节否定之否定规律130

一、辩证的否定130

二、否定之否定131

第四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34

一、原因和结果134

二、本质和现象135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136

第八章社会的结构和发展规律139

第一节社会的基本要素139

一、生产力139

二、生产关系141

三、社会政治制度143

四、社会意识形态143

第二节社会的基本结构145

一、社会基本结构的内容145

二、社会基本结构之间的关系147

三、社会形态的类型149

第三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52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52

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153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55

第九章认识与实践157

第一节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57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科学规定157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159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60

第二节认识的基础161

一、实践及其形式161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163

三、认识的基础与思想路线166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过程169

一、由实践到理性169

二、由理性到实践172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73

第四节唯物辩证的真理观175

一、真理的客观性175

二、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177

三、真理和谬误179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79

第十章人和自然182

第一节人类生活的自然界182

一、自然界的结构和层次182

二、自然界的发展186

三、自然界与人类生活188

四、“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190

第二节人的自然本质191

一、人的本质多元性及其原因191

二、人的自然本质特征192

三、研究人的自然本质的意义193

第三节自然界的主人194

一、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194

二、人是自然界的主人195

三、人在自然界中的发展197

第十一章人和社会200

第一节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是社会的主体20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规定200

二、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形成205

三、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和能动性207

第二节人与社会的内在联系208

一、个体和集体208

二、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211

三、社会制度和人的关系213

四、人的价值观214

第三节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15

一、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215

二、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216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18

第十二章科学思维方法与现代思维方式221

第一节科学思维方法221

一、思维与思维方法的多样性221

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222

三、科学逻辑思维的出发点224

四、辩证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226

五、现代科学方法228

第二节现代思维方式233

一、现代思维方式的产生233

二、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237

第十三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240

第一节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240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40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41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242

四、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44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246

第二节商品经济的发展249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249

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256

第十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261

第一节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261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61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263

第二节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瓜分266

一、资本积累266

二、剩余价值瓜分269

第三节资本的流通过程271

一、资本的循环271

二、资本周转273

第四节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特点275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275

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主要特点277

第十五章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280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80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280

二、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282

三、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283

四、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286

第二节资产阶级的民主287

一、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生和形式287

二、资产阶级民主的作用289

三、资产阶级民主的两面性291

第三节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293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293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演变295

第十六章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97

第一节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297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297

二、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300

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06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306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07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及其实质308

第三节腐朽性和过渡性是帝国主义的特性312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腐朽性312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性316

第十七章当代资本主义320

第一节战后国内垄断的发展变化320

一、垄断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统治的加强320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321

三、非垄断趋势的出现及影响325

四、资本输出的新变化326

第二节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剥削的新形式和新特点327

一、“资本民主化”与垄断实力的加强327

二、“管理民主化”与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329

三、工人劳动日的缩短与剩余价值率的提高330

四、社会“福利制度”与工人阶级的状况332

第三节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333

一、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及其主要特征333

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多层次结构336

三、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实质337

第四节战后国际垄断的新发展339

一、战后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339

二、战后国际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发展状况341

三、战后国际垄断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343

第十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346

第一节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评价346

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的飞跃346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348

第二节资本主义制度被新制度取代的历史必然性349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49

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353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灭亡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359

一、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359

二、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需要具备各方面的条件360

三、资本主义灭亡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361

第十九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64

第一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364

一、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猜想364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367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369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371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实践尝试371

二、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374

三、社会主义在欧、亚一系列国家的伟大胜利377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379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379

二、社会主义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80

三、社会主义必定在全世界胜利381

第二十章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84

第一节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384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84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386

三、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387

四、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389

第二节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391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391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392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396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98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398

二、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399

三、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402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模式404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404

一、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404

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制度,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标志406

三、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409

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概括410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特征413

一、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413

二、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核心416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特征417

第三节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模式420

一、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的过程420

二、现存的几种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模式422

第二十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426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42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426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与特点430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432

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433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433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任务435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标准和原则437

第三节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440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是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课题440

二、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42

第二十三章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446

第一节社会进步与人类解放446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446

二、社会文明程度是社会进步的客观标准447

三、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448

四、人类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450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452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52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455

第三节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456

一、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456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458

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崇高理想而奋斗460

后记463

1988《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捷荣主编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