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求取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它的理论体系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

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5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10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10

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13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新课题17

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7

二、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课题20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24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4

一、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24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27

三、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9

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31

第二节 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形式36

一、运动与静止36

二、时间与空间41

第三章 意识47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47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47

二、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49

第二节 意识的特点与构成50

一、意识的特点50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52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66

一、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66

二、意识的能动性与人工智能68

第四章 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统一71

第一节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71

一、认识的主体71

二、认识的客体74

三、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联系77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79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79

二、两次飞跃完成一个认识周期81

三、认识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85

第三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86

一、归纳和演绎86

二、分析和综合88

三、从抽象到具体90

第四节 真理92

一、真理的客观性93

二、真理是个过程95

第五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01

第一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101

一、联系的普遍性101

二、联系的多样性104

三、系统性、整体性的方法论原则106

第二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108

一、事物作为过程存在108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10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12

第六章 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116

第一节 自然界、社会、思维的发展是有规律的116

一、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16

二、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和重复性117

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119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20

一、对立统一规律120

二、质量互变规律126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31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35

一、本质和现象135

二、形式和内容136

三、原因和结果137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139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141

第七章 物质生产决定历史过程143

第一节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43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43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47

三、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150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52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152

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56

三、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160

第八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规律162

第一节 人类社会结构162

一、社会物质经济结构162

二、上层建筑结构165

第二节 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167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68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72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73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73

二、人的本质和价值176

第九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8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80

一、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0

二、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8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186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186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9

第三节 产业革命190

一、产业革命及其历史发展190

二、产业革命奠定了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193

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196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前提196

一、劳动创造价值196

二、货币的起源和本质200

三、价值规律202

第二节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阶级对立的根源204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204

二、剩余价值生产207

三、资本的本质208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绝对经济规律213

一、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213

二、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经济214

三、资本主义剥削的隐蔽性215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220

第一节 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宪法和政党制度220

一、资产阶级国家制度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220

二、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国体、政体222

三、资产阶级国家制度功能的多样性、复杂性227

四、资产阶级宪法和政党制度的本质和作用230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235

一、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生、发展及其实质235

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法西斯制度239

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进步性与欺骗性242

四、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命运245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247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产生和本质247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演变的趋势249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251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254

第一节 垄断的形成254

一、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254

二、垄断的组织形式256

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258

四、金融资本260

第二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263

一、帝国主义的特征263

二、垄断是帝国主义最基本的本质特征265

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和垄断267

第十三章 当代资本主义271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广泛发展271

一、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必然性271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274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278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281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的新形式、新特点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282

一、“资本民主化”与垄断资本实力的加强282

二、“管理民主化”、工人劳动日的缩短与剩余价值率提高283

三、社会“福利制度”、“福利国家”工人阶级状况285

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288

第三节 当代资产阶级社会思潮291

一、现代凯恩斯主义291

二、新经济自由主义294

三、新制度主义295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298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评价298

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飞跃298

二、资本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300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转化为更高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性303

一、资本主义制度按照它自身固有的矛盾运动303

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305

三、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307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310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10

一、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310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证312

三、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315

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3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318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318

二、革命发展的辩证法321

三、比较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的任务324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32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327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327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是科学的理论3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332

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332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333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3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多种模式339

一、社会主义存在多种模式的必然性339

二、社会主义模式的分类342

三、社会主义模式的选择344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34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含义3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依据及形成3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性与现现性35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性35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性3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368

一、党的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368

二、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370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75

第一节 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375

一、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375

二、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改革381

一、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要求382

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84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内容3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391

一、社会主义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限巨的任务391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392

三、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过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步发挥的过程396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400

第一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400

一、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科学分析400

二、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404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408

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408

二、共产主义理想必须和现阶段社会主义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412

后记416

1988《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春祥,田广业,李长来等主编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7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0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1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