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近世史 2》求取 ⇩

第三册(廿世纪)1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期潜在的待决问题1

前言页1

(一)巴黎条约(一八一四)1

第一节 和平条款的决定1

第一章 十九世纪的民族主义1

引论1

第二册(十九世纪)1

第一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

第一章 现代初期个人主义的兴起——新观念·新世界·新信仰1

第一册(十六世纪—十八世纪)1

(二)维也纳会议(一八一四—一八一五)2

(一)现代国家主权的无约束性2

(一) 人文主义者5

第一节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5

(二)权力均势的不平衡性5

(三)经济的民族主义6

(三)执行决定的布署——神圣同盟与欧洲协调8

(四)土耳其帝国欧洲领土的争夺8

(二)「通才」的理想9

(四)维也纳会议决定的逐渐崩溃9

(九)奥匈帝国*199

第二节 被统治国家中民族独立运动的成就10

(三)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11

(一)比利时脱离荷兰而独立11

(一) 俾斯麦的缔约结盟计划12

(四)文艺复兴时代的教会12

第二节 大战的来临12

(二)巴尔干国家脱离土耳其而独立12

(二)威廉二世纪的外交政策13

(三)斐迪南大公的被刺15

(三)拉丁美洲脱离西葡法而独立17

(一)参战各国的结盟17

第三节 大战的经过17

(二)德攻巴黎的失败18

(三)封锁与反对锁19

(五)建筑19

(五)美国的参战与德国的失败20

(四)德国在东线的成就20

(六)雕刻21

第四节 有关和平的决定22

(一) 议和所遭遇的困难22

(二)十四点原则23

(七)绘画23

(三)对於十四点原则的批评24

第三节 意大利与日耳曼邦国的统一26

(四)和平条件的决定27

(一)意大利的统一28

(八)科学28

(五)联军与其他中央国家所签之和约29

(六)和约的结果30

第二节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以外的扩展30

(七)威尔逊和国际联盟32

(一)日耳曼的人文主义33

(八)和约对於解决欧洲问题有无中肯性?33

(二)法国的人文主义34

(二)德国的统一37

(三)英国的新学术39

(九)摘要41

(四)西班牙42

(五)伊斯拉谟斯——「世界人」43

(六)意大利以外的文艺复兴艺术45

(七)科学47

第三节 中古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48

(一)消费信用50

第二章 二十世纪极权主义的兴起52

第一节 长期休战——民主与极权的竞争52

第四节 未获独立的民族和国家53

(一)奥国的少数民族53

(一)二十世纪开始时的俄国社会结构55

第二节 俄国55

(二)保险事业56

(三)中古末期的国际贸易57

第四节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发现58

(二)俄罗斯帝国和它统治的少数民族58

(二)一九○五年的革命60

(三)宪政政府的开始61

(四)布尔色维克革命63

(一)世界大发现的经济影响63

第五节 现代世界的民族主义64

(二)重商主义的理论与实际66

(五)苏联的初期阶段69

第五节 宗教改革70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70

(二)教会声望的低落72

(三)日耳曼君主对於教廷的反抗73

(六)「一国社会主义」75

(四)马丁路德76

(七)外交政策78

(一)是否真有一个工业的「革命」呢?79

第二章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79

第一节 前言79

(一)战后改革的需要81

(二)人口增加所产生的问题81

(五)路德教派的胜利——奥格斯堡和约81

第三节 意大利81

(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83

第二节 农业革命83

(一)农业耕作单位的集中化84

(六)北欧和东欧的路德教派84

(二)农业技术的改良85

(七)瑞士的宗教改革——兹文格里85

第三节 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87

(一)工业化的原动力87

(八)加尔文教派87

(三)外交政策92

(九)加尔文教派的传播93

(二)促成工业进步的重要因素93

(一)威玛共和时期94

第四节 德国94

(十)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97

(三)初期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99

(四)工业对於政府的影响102

(二)纳粹统治下之德国104

(十一)天主教的改革运动106

第四节 工业革命的晚期阶段107

(一)工业技艺的进步及其结果107

(三)外交政策108

(二)大量生产——科学管理和可以变换使用的零件109

(三)大量生产的经济影响110

第五节 葡萄牙113

(四)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115

第六节 摘要115

(十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117

(五)工业革命的政治影响——经济性的民族主义118

第五节 工业时代的政治社会思想119

(一)英国的功利主义和社会改革120

(二)圣西门派和基督教社会主义者122

(三)马克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124

第三章 民主国家主动地位的衰落127

第一节 大不列颠——没有报酬的胜利127

(一)在战后世界中的社会经济地位127

第二章 十六、十七、八世纪欧洲各国之演进131

(二)世界经济大恐慌及其影响132

第一节 中古与现代初期政治思想之差异133

(三)姑息外交134

第六节 民族国家和世界经济136

第二节 大英帝国衰落的开始136

(一)南爱尔兰的独立136

(二)印度137

(三)英国的托管地139

第三章 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140

(一)哈布士堡王朝的保持者140

第二节 神圣罗马帝国140

(四)英属自治领140

第三节 法国141

(一)在战后世界中的社会经济地位141

(一)不同社会阶级对於宪政政府的态度142

第一节 十九世纪法国宪政的进步142

(二)经济的改善143

(三)政治的不安144

(二)波旁王朝的终结(一八一四—一八三○)145

(二)三十年战争146

(四)外交政策147

(三)「七月王朝」(一八三○—一七四八)147

(四)一八四八年的革命148

(五)第二共和——路易拿破仑出任总统149

第四节 法兰西殖民帝国150

(一)北非与近东150

(三)十八世纪中的神圣罗马帝国150

(二)对於黑色非洲的同化政策151

(六)第二帝国(一八五二—一八七○)151

(三)远东152

第五节 美国152

第三节 伊伯利安半岛国家152

(七)第三共和153

(一)葡萄牙153

(一)不愿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156

(二)西班牙156

第二节 大不列颠157

(一)改革法案与政治民主的建立157

(二)世界经济大恐慌158

(四)对於菲律宾殖民地的政策159

(三)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159

(一)瑞典159

第四节 斯堪底纳维亚国家159

第六节 集体安全的失败160

(二)丹麦与挪威165

(一)普鲁士王国的统一166

第五节 布兰登堡——普鲁士166

(二)爱尔兰问题168

(一)国际联盟168

(二)步向第二次世界大战168

(二)腓特烈大帝169

(三)二十世纪初期自由势力的抬头——改革时代169

(四)上议院的反对立场及其改革170

第六节 波兰171

(五)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民主政治173

第三节 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民主政治173

(一)加拿大的宪政发展174

第七节 俄罗斯176

(一)莫斯科公国的兴起178

(二)澳大利亚178

(八)德国东侵俄国179

(三)纽西兰180

(二)古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结构180

第四节 十九世纪的美国181

(一)联邦制度182

(三)伊凡四世之统治(一五三三——一五八四)183

(四)罗曼诺夫王朝的初期184

第四章 全球战争与联合国的建立185

第一节 战争的基本原因185

(一)希特勒和德国人民的「优秀民族」心理185

(五)彼得大帝的统治(一六八二——一七二五)185

(二)美国的社会民主政治188

(六)十八世纪之俄罗斯与凯萨琳大帝189

(二)各国对於希特勒的姑息态度189

(一)波兰的闪电战190

第二节 二次大战之经过190

(三)内战190

(二)法国的沦陷191

(三)维琪政权的目的和特征192

(四)免费公共教育和它的重要性192

第八节 法国192

第五节 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193

(四)大不列颠之战194

(五)巴尔干之征服194

(二)西班牙194

(一)意大利194

(三)葡萄牙195

(六)美国准备参战195

(四)斯堪底纳维亚各国196

(一)亨利四世(一五八九——一六一○)与波旁王朝的建立196

(七)北非战役196

(六)比利时197

(五)荷兰197

(七)瑞士198

(二)路易十三与黎希留198

(三)佛朗德之乱——抵制君主专制运动之失败199

(八)德国199

(九)日本发动新攻势和美国的参战199

第六节 结论——第一次大战前夕的欧洲200

(十)意大利被迫退出战争200

(四)路易十四——「太阳之王」201

(十二)日本被征服201

(十一)德国战役的结束201

(一)与苏联之间的争论203

第三节 战后问题的处理203

(二)德奥分别由四国占领205

(三)对於远东的安排——麦克阿瑟政权206

第四节 联合国的组织和目的207

(一)安全理事会208

(二)否决权的意义208

(三)全体大会210

(四)特设机构211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一般特征211

第四章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211

(一)浪漫主义和理性时代的差异211

(五)托管理事会212

(五)十八世纪启蒙时代之法国214

(二)浪漫主义比较喜欢的主题214

(三)日耳曼理想主义的遗产217

第二节 浪漫主义的表现222

(一)文学领域中的浪漫主义222

第九节 英国223

(一)铎德王朝223

(二)艺术和音乐中的浪漫主义225

(三)歌德——浪漫主义理想的实践226

(四)浪漫主义运动的结果229

(五)由浪漫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230

第三节 十九世纪的科学和哲学232

(一)进化论232

(二)清教徒革命的开始233

第五章 战后世界各国及其影响234

第一节 美俄两强权在欧洲的对立236

(一)美国的民主哲学237

(二)苏联的极权主义哲学239

(二)宇宙的性质239

(三)美国与苏联对於其他国家的态度240

(三) 世界的性质241

(四)人的性质244

(三)内战与查理一世的处死245

第二节 美国对於苏联的「阻遏」(一九四五—五○)和欧洲的重建246

(四)共和与护国时代(一六四九——一六六○)246

(五)复辟——查理二世恢复君权之努力247

(一)马歇尔援欧计划248

(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249

(六)「光荣革命」250

(五)科学对於哲学的影响251

第三节 韩战(一九五○——五三)251

(七)议会选择的国王——威廉三世252

(一)人类地位的升降253

第四节 自然主义与悲观主义253

(八)内阁政府之建立253

(二)宗教的怀疑主义255

第四节 韩战的影响256

(一)对於美国内部的影响256

(三)悲观失望的哲学和坚持己见的哲学257

(二)对於远东方面的影响258

第十节 十八世纪末叶以前欧洲的扩张258

(四)小说之中的写实主义和悲观主义260

(五)写实派的戏剧263

(一)艾森豪时代(一九五三—六○)263

第五节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263

第十一节 开明专制的失败264

(六)美术方面的写实主义265

(七)科学的历史学266

第五节 对於自然主义的反动267

(一)宗教的复活267

(二)甘迺迪——詹森政府(一九六一—六五)271

第三章 法国大革命前的科学与文化272

(二)宗教的新势力273

第一节 巴洛克274

(一)一般特征274

第六节 美国与其欧洲盟邦之间的关系(一九五七—六五)275

(三)巴洛克诗人米尔顿276

(二)法国的古典精神276

(三)文学与艺术276

第七节 一九六五年的冷战情势278

(四)巴洛克的绘画279

第六节 结论280

第八节 二等的欧洲国家281

(一)英国与「国协」282

(五)巴洛克的音乐282

第五章 十九世纪欧洲之扩张285

第一节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列强对於殖民地的态度285

第二节 十九世纪欧洲向外扩张的动机286

第二节 新古典艺术的复兴286

(一)工业革命的影响287

(二)宗教的和人道主义的动机288

(二)法国的第四、第五共和288

第三节 对於世界的新观点及其与早期观点的比较288

(三)国家威望的考虑289

(一)「尝试错误」与精确的数学知识291

(一)英属印度291

(二)荷属东印度291

第四节 十七十八世纪的科学革命291

第三节 远东的两大殖民地291

第四节 远东之开放293

(二)世界中的运动293

(一)中国294

(三)德国的重建296

(三)宇宙中的运动298

(二)日本的开放及其影响298

(三)欧洲帝国主义对其他远东国家的影响300

第九节 三等国家——意大利300

(一)欧洲理事会301

第十节 欧洲统合运动301

(四)欧洲势力伸入远东的影响301

(二)初步经济合作302

(一) 十九世纪初年的非洲情势304

第五节 非洲的瓜分304

第十一节 拉丁美洲306

(二)北非洲——鄂图曼帝国的遗产307

第十二节 亚洲国家310

(一)印度与巴基斯坦310

(四)笛卡儿和笛卡儿学说312

(三)亚撒哈拉非洲——奴隶贸易与传教313

(二)日本313

(三)印尼314

(四)西非洲315

第十三节 联合国316

(一)维持和平的功能317

(五)经验科学的进步318

(五)中非洲318

(六)医学与解剖学的进步320

(六)东非洲——英德两国的竞争320

(七)瓜分对於非洲人的影响321

(二)联合国秘书长的职责322

(八)南非洲——波耳战争与南非联邦323

(三)联合国军事行动的财政责任问题323

(七)化学之父波义耳324

(九)欧洲在非统治对於非洲传统社会的影响325

(四)联和国的前途326

(八)动物学与植物学327

(十)非洲独立前的准备工作——殖民国家的不同政策328

(九)地质学与天文学329

第五节 科学革命的结果330

(一)科学和知识的大众化330

(十一)摘要与结论331

(二)科学革命对於宗教方面的影响333

第一节 新自由和它所产生的影响337

第六章 二十世纪西方社会与文化的变迁337

(三)社会物理——以数学方法来研究社会337

(四)科学革命对於教育思想的影响——340

(五)启蒙运动中的政治思想341

(六)启蒙运动中的经济思想346

第二节 二十世纪的科学和工艺346

(一)物理学347

(七)启蒙思想家的历史观——吉朋348

第六节 启蒙运动的成就和转向浪漫主义的过渡349

(二)化学353

(一)美国独立的影响355

第一节 法国革命的背景355

第四章 旧制度之崩溃——法国革命与拿破仑355

(三)生物学355

(二)一七八九年的法国经济情况357

(三)各级人民的困苦358

(四)医学与药品工业360

(四)三级会议的召集361

(五)工程学与工艺学363

(六)心理学——佛洛伊德和他的继承者364

第三节 二十世纪的科学和社会对於文化的影响367

(一)由「三级会议」演变为「国民会议」369

第二节 法国革命的第一阶段369

(一) 小说——写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371

第四节 二十世纪文学和艺术的发展趋势371

(二)一七九一年的宪法372

(三)立法会议与战争的开始374

(二)戏剧376

(三)诗歌377

(一)吉戎地党统治之下的「国民公会」377

第三节 法国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共和的建立377

(四)绘画378

(二)恐怖统治379

(五)建筑与设计380

(三)征兵条例380

(六)音乐382

(四)「美德共和国」与罗伯斯比尔之失势382

第五节 对於人性和宇宙性的探究384

(一)哲学384

(五)「热月反动」与基督政府384

(六)一七九九年以前法国革命的成果389

(一)执政团与安定政府的建立390

第四节 拿破仑政权390

(二)拿破仑在内政方面的成就392

(三)拿破仑的对外战争395

(二)宗教395

(四)拿破仑企图将其统治变为正统之努力398

第六节 结论398

(五)拿破仑征俄之役及其失败399

(六)拿破仑的性格及其成就401

1969《西洋近世史 2》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伊士顿著;李迈先译 1969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西洋世界军事史  2(1976 PDF版)
西洋世界军事史 2
1976 军事译粹社
西洋近百年史(1933 PDF版)
西洋近百年史
1933
西洋近世算学小史(1931 PDF版)
西洋近世算学小史
1931
西洋近代教育史( PDF版)
西洋近代教育史
学文社
西洋服飾発達史 近世編(1960.10 PDF版)
西洋服飾発達史 近世編
1960.10 光生館
西洋史概説 近代(1948.05 PDF版)
西洋史概説 近代
1948.05 千代田書房
西洋世界军事史  2(1968 PDF版)
西洋世界军事史 2
1968
西洋近百年史  下(1922 PDF版)
西洋近百年史 下
1922 商务印书馆
西洋近百年史  上( PDF版)
西洋近百年史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西洋近代史  1789-1914(1970 PDF版)
西洋近代史 1789-1914
1970 正中书局
西洋近世史  1(1969 PDF版)
西洋近世史 1
1969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西洋近世史  2(1969 PDF版)
西洋近世史 2
1969 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我的父亲马林科夫(1997 PDF版)
我的父亲马林科夫
1997 北京:新华出版社
近世西洋外交史(1937 PDF版)
近世西洋外交史
1937 正中书局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诸国(1966 PDF版)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大陆诸国
1966 北京: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