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志》求取 ⇩

序一1

概述1

序二3

凡例4

大事记6

第一篇建置23

第一章 建置沿革24

第一节 地理位置24

第二节 隶属演变24

第二节 区划演变27

第一节 境域变迁27

第二章 行政区划27

第三章 城镇29

第一节 县城29

第二节 乡镇30

第四章 村庄55

第二篇自然环境97

第一章 地质98

第一节 地层98

第二节 构造98

第二节 地貌类型及分布99

第一节 地势99

第二章 地貌99

第三节 岩浆岩99

第三章 气候101

第一节 气候特征101

第二节 日照辐射101

第三节 气温102

第四节 地温和冻土105

第五节 气压和风106

第六节 降水106

第一节 河流108

第四章 水系108

第八节 物候108

第七节 蒸发与湿度108

第二节 地下水109

第三节 海域109

第五章 土壤和植被110

第一节 土壤110

第二节 植被111

第六章 自然资源112

第一节 土地资源112

第一节 水资源113

第三节 生物资源113

第一节 河患·海潮114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4

第四节 矿物资源114

第二节 旱灾涝灾115

第三节 蝗灾118

第四节 雹灾119

第五节 风灾119

第六节 地震120

第三篇人口122

第一章 人口规模123

第一节 户数人口123

第二节 分布和密度123

第一节 自然变动126

第二章 人口变动126

第二节 机械变动127

第三章 人口构成128

第一节 民族构成128

第二节 年龄构成128

第三节 性别构成130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2

第六节 姓氏134

附:全县残疾聋哑人简况134

第二节 婚姻状况135

第一节 家庭规模135

第四章 婚姻家庭135

第五章 计划生育136

第一节 晚婚晚育136

第二节 节育136

第三节 少生优生137

第四节 管理机构138

第四篇黄河139

第一章 河段140

第一节 源流140

第二节 河道142

第三节 河口145

第四节 滩区147

第五节 水患148

第二章 大堤152

第一节 演变152

第二节 修培153

第三节 加固155

第四节 管护156

第三章 修防158

第一节 险工158

第二节 护滩160

第三节 防洪161

第四节 防凌163

第五节 堵口165

第六节 水文观测167

第七节 河防通讯167

第四章 水沙利用168

第一节 水沙资源168

第二节 引水设施168

第三节 淤地改土170

第五章 河防行政170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0

第二节 治河财务172

第五篇垦务174

第一章 荒洼形成175

第一节 退海之地175

第二节 河尾淤荒175

第二章 荒地开垦177

第一节 民垦177

第二节 集体垦荒177

第三节 国营农场178

附:军马场1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9

第二节 管理概况179

第三章 垦务管理179

第四章 土地纠纷处理纪略183

第六篇石油185

第一章 生、储油层186

第二节 生、储油岩系186

第二节 储油层特征186

第二章 勘探开发186

第一节 油田分布186

第二节 钻井勘探187

第三节 油田开发188

第二节 井下作业191

第三节 注水191

第一节 采油191

第三章 油田工艺191

第四节 油气集输192

第四章 油田建设192

第一节 输油192

第二节 供电192

第三节 公路193

第五章 机构与人口193

第一节 油田机构193

第二节 油田人口1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194

第二节 管理概况194

第六章 油区管理194

第三节 油田占地195

第七篇经济综合管理197

第一章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198

第一节 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198

第二节 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199

第三节 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199

第二章 计划管理2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201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201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202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202

第三章 统计管理203

第一节 管机构与职责203

第二节 统计监督203

第四章 劳动管理2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204

第二节 劳动计划管理204

第三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205

第四节 知青工作205

第二节 物资采购储运206

第三节 物资供应206

第五章 物资管理2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206

第六章 物价管理2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207

第二节 物价制定208

第三节 物价检查监督209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2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210

第二节 市场管理210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211

第四节 商标、合同管理211

第二节 计量器具管理检定21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212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212

第八章 标准计量管理212

第八篇农业213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21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214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214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216

第二章 农作物种植217

第一节 主要农作物分布217

第二节 作物面积产量218

第一节 品种演变220

第四章 种子220

第二节 轮作、间作、套种220

第三章 耕作制度220

第一节 熟制220

第二节 良种繁育推广225

第五章 肥料226

第一节 肥料种类226

第二节 施肥226

第六章 农具227

第一节 耕播收打农具227

第二节 其他农用机具227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28

第七章 植物保护228

第一节 主要病虫害228

第八章 农田改造230

第一节 改良土壤230

第二节 旱田改水田230

第九章 机构230

第一节 机构设置230

第二节 队伍建设231

第九篇林业232

第一节 林业资源233

第二节 植树造林233

第一章 林业牛产233

第二章 林种234

第一节 用材林234

第二节 经济林234

第三节 防护林234

第三章 苗圃235

第一节 国营苗圃235

第二节 集体苗圃236

第三节 个体苗圃236

第四章 林场236

第一节 国营林场236

第一节 林政机构237

第二节 管理机构237

第二节 集体林场237

第五章 机构237

第十篇畜牧业238

第一章 畜牧资源239

第一节 草场与饲料239

第二节 畜禽品种239

第二章 畜牧生产240

第一节 饲养管理240

第二节 集体饲养场240

第一节 防疫241

第三章 疫病防治241

第四节 家畜阉割241

第三节 饲料加工241

第二节 检疫242

第三节 治疗242

第四章 管理机构242

第十一篇渔业243

第一章 海水渔业244

第一节 海水捕捞244

第二节 渔船设备244

第三节 作业方式245

第五节 海水养殖246

第四节 滩涂采捕246

第二章 淡水渔业247

第一节 淡水捕捞247

第二节 淡水养殖247

第三章 加工供销248

第一节 水产加工248

第二节 渔需供应248

第三节 水产购销248

第四章 刁口海铺249

第一节 铺址变迁249

第二节 渔民村249

第二节 渔政管理250

第一节 管理体制250

第五章 渔业管理250

第三节 船港监督251

第四节 安全管理251

第五节 资源保护251

第六章 机构设置2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2

第二节 铺政机构252

第三节 生产组织252

第四节 供销机构253

第十二篇多种经营乡镇企业254

第二节 村办企业255

第一节 户办企业255

第一章 经营体制255

第三节 乡办企业256

第二章 经营项目256

第一节 工业256

第二节 种植业257

第三节 养殖业257

第四节 编织业258

第五节 服务业259

第五节 皮毛加工村260

第四节 种菜村260

第三节 种瓜村260

第二节 植树村260

第三章 专业村典型260

第一节 种苇村260

第四章 管理机构261

第十三篇水利262

第一章 排涝263

第一节 基本状况263

第二节 干流河道265

第三节 支流河道266

第二章 灌溉266

第一节 打井灌溉266

第三节 配套灌区267

第二节 引黄灌溉267

第四节 扬水站270

第三章 蓄水271

第一节 坑塘271

第二节 水库271

第四章 桥涵、机械272

第一节 桥涵渡槽272

第二节 水利机械273

第五章 机构队伍273

第一节 机构273

第二节 队伍273

第十四篇工业275

第一节 私营工业276

第二节 集体工业276

第一章 经济类型276

第三节 国营工业277

第二章 重工业278

第一节 化肥278

第二节 农机厂278

第三节 建材厂和五金厂279

第四节 窑厂279

第五节 农具厂279

第七节 盐场280

第六节 镀锌厂280

第三章 轻工业281

第一节 麻纺厂281

第二节 糕点厂281

第三节 印刷厂281

第四节 鞋服厂282

第五节 木器厂282

第六节 油棉厂282

第七节 面粉厂283

第八节 酿酒厂和油脂化工厂283

第二节 管理机构284

第一节 经营管理284

第四章 管理284

第十五篇交通286

第一章 陆路交通287

第一节 驿道、公路287

第二节 桥涵289

第三节 运输290

第四节 养护291

第五节 交通监理292

第二章 水路交通292

第一节 航运292

第二节 渡口293

第三章 管理机构294

第一节 交通局294

第二节 公路站294

第三节 交通监理站294

第四节 航运公司294

第五节 交通运输管理所295

第十六篇邮电297

第一章 邮电机构298

第一节 旧时邮政298

第二节 人民邮电298

第一节 邮路邮具299

第二章 邮政299

第二节 投递300

第三节 邮政业务300

第三章 电讯302

第一节 电话302

第二节 电报304

第十七篇电业306

第一章 电力建设307

第一节 自备发电307

第二节 电网设施307

第一节 售电量310

第二章 供用电310

第二节 工业用电311

第三节 农业用电311

第四节 市政、生活用电311

第三章 供电管理311

第一节 运行调度311

第二节 节约用电312

第三节 安全用电312

第四节 抄表计费313

第四章 管理机构313

第一节 机构313

第二节 队伍313

第十八篇商业315

第一章 商业结构316

第一节 私营商业316

第二节 国营商业316

第三节 集体商业317

第二章 商业网点319

第一节 批发与零售网点319

第二节 集市贸易320

第三节 饮食服务业320

第三章 商品购销321

第一节 收购321

第二节 销售和供应322

第三节 棉花经营325

第四章 经营管理327

第一节 商品管理327

第二节 财务管理328

第五章 对外贸易333

第一节 出口商品333

第二节 经营方式334

第六章 管理机构334

第一节 商业334

第二节 供销335

第三节 外贸335

第十九篇粮油336

第一章 管理机构337

第二章 粮油购销337

第一节 粮食购销337

第二节 油料油脂购销340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342

第三章 粮油储运343

第一节 粮油储存343

第二节 粮油调拨343

第三节 农村粮食保管344

第四章 粮油加工345

第二十篇财税346

第一章 机构沿革347

第一节 财政机构347

第二节 税务机构347

第二章 财税体制347

第一节 财政体制347

第二节 税务体制348

第三章 财政收支348

第一节 预算内收支348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356

第四章 赋税357

第一节 农业税357

第二节 工商各税361

第五章 财税管理363

第一节 财政管理363

第三节 国营企业利改税363

第二节 税务管理365

第二十一篇金融366

第一章 机构367

第一节 当铺、钱庄367

第二节 银行367

第二章 货币368

第一节 货币种类368

第四节 保险公司368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368

第二节 货币流通369

第三节 金银收兑369

第三章 信贷371

第一节 典当、借贷371

第二节 工商信贷371

第三节 农业信贷372

第四节 基建拨款373

第四章 储蓄与存款374

第一节 储蓄374

第二节 会计核算378

第一节 现金管理378

第五章 现金管理与结算378

第二节 存款378

第三节 结算379

第六章 保险、债券379

第一节 保险379

第二节 债券380

第二十二篇城乡建设382

第一章 县城建设383

第一节 建筑383

第三节 供水、排水、供电384

第四节 城区绿化384

第二节 街道384

第二章 乡镇、村庄建设385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385

第二节 乡村建没385

第三章 建筑业386

第一节 建筑队伍386

第二节 施工设备386

第三节 建筑技术386

第四节 经营符理386

第一节 自然生态387

第五章 环境保护387

第一节 房产管理387

第二节 地产符理387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387

第二节 环境污染388

第三节 监测治理388

第二十三篇政党群团38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90

第一节 党在利津的早期活动390

第二节 垦区工委和三边工委390

第三节 中共利津县委391

第四节 党的历次代表会396

第五节 党的基层组织397

第六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398

第七节 党的统一战线400

第八节 党校401

第二章 群众团体402

第一节 工人团体402

第二节 农民团体403

第三节 青年团体404

第四节 妇女团体405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406

第六节 科技团体407

第七节 工商团体407

第二节 活动概况408

第三章 国民党利津县党部408

第一节 组织概况408

第四章 其他社团409

第一节 三青团409

第二节 童子军409

第三节 农会409

第四节 妇女放足促进委员会409

第二十四篇政权、政协410

第一章 县行政机构411

第一节 县衙署411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及日伪政权411

第三节 利津县抗日民主政府413

第四节 利津县人民政府414

第二章 基层政权420

第一节 里图与保甲制420

第二节 区乡人民政权421

第三章 县权力机构42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22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22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424

第四节 公民选举424

第二节 参议会425

第四章 县议政机构425

第一节 议会425

第五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26

第一节 第一届政协委员会426

第二节 政协工作427

第六章 信访427

第一节 机构设置427

第二节 工作概况427

第二十五篇公安、司法428

第二节 治安保卫429

第一节 机构429

第一章 公安429

第三节 刑事案件侦破431

第四节 消防431

第五节 监狱、看守所432

第二章 检察432

第一节 机构432

第二节 刑事检察432

第三节 经济检察432

第一节 机构43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433

第三章 审判433

第五节 监所检察433

第四节 法纪检察433

第二节 刑事审判434

第三节 民事审判434

第四节 经济审判434

第五节 专门法庭435

第六节 人民陪审员435

第四章 司法行政435

第一节 机构435

第二节 法制宣传435

第五节 律师436

第四节 公证436

第三节 民事调解436

第二十六篇民政437

第一章 优抚438

第一节 群众优待438

第二节 国家补助438

第三节 国家抚恤440

第四节 烈士褒扬441

第二章 安置441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441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441

第三章 拥军、支前442

第一节 支前工作442

第三节 革命残废军人安置442

第四节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442

第二节 拥军活动443

第四章 救济救灾和社会福利443

第一节 社会救济443

第二节 扶贫444

第三节 生产救灾444

第四节 社会福利444

第一节 丧葬改革445

第二节 火葬场445

第五章 丧葬445

第二十七篇人事448

第一章 干部队伍449

第一节 干部编制449

第二节 干部构成451

第二章 干部管理453

第一节 干部来源453

第二节 干部任免、调配、奖惩455

第二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456

第四节 科技干部管理457

第三章 工资、福利458

第一节 干部职工工资458

第五节 干部精简下放458

第二节 干部职工福利459

第二十八篇军事461

第一章 驻军462

第一节 清末兵防462

第二节 民国驻军462

第三节 人民军队463

附:日伪军利津土匪武装465

第二节 志愿兵466

第三节 义务兵466

第一节 募兵466

第二章 兵役466

第三章 地方武装467

第一节 警备队467

第二节 垦区大队467

第三节 利津独立营467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468

第五节 公安武装470

第六节 区中队471

第四章 民兵471

第一节 建国前的民兵471

第二节 建国后的民兵472

第二节 军事设施473

第一节 人民防空473

第五章 人民防空及军事设施473

第六章 重大兵事474

第一节 捻军、义和团活动纪略474

第二节 民国战事474

第三节 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斗475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兵事活动477

第五节 抗美援朝478

第六节 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478

第二十九篇文化479

第二节 群众文化事业480

第一节 文化行政机构480

第一章 文化艺术480

第三节 文艺创作484

第四节 民间艺术487

第五节 民间文学488

第二章 广播电视490

第一节 机构队伍490

第二节 有线广播490

第三节 电视491

第三章 档案491

第一节 机构491

第四章 新闻报道492

第二节 档案工作492

第五章 文物496

第一节 历史名胜古迹496

第二节 革命文物497

第三十篇教育499

第一章 科举教育500

第一节 县学500

第二节 私垫500

第二章 普通教育500

第一节 学前教育500

第二节 小学教育501

第三节 中学教育502

第四节 人才输送505

第三章 专业教育505

第一节 师范505

第二节 技术学校506

第三节 农业中学506

第四章 业余教育507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07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507

第五章 教育管理5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7

第二节 教师队伍508

第四节 教学与考试509

第五节 教育经费509

第三节 教师培训509

第六节 教育设施510

第三十一篇科技512

第一章 组织机构513

第一节 科技机构513

第二节 科技队伍513

第二章 科技活动514

第一节 科技宣传与普及514

第二节 科技试验与推广514

第二节 地县级获奖成果516

第一节 省级获奖成果516

第三章 科研成果516

第四章 地震·气象测报518

第一节 地震测报518

第二节 气象测报518

第三十二篇体育519

第一章 群众体育520

第一节 传统项目520

第二节 现代活动项目520

第一节 训练房521

第三节 人才输送521

第三章 体育设施521

第一节 小学体育521

第二章 学校体育521

第二节 中学体育521

第二节 体育场522

第四章 体育比赛522

第一节 伞国级和省级比赛522

第二节 地、市级比赛522

第三节 县级比赛524

第五章 机构设置526

第一节 体委526

第二节 体育队伍526

第三十三篇卫生医药527

第一节 疫病防治528

第一章 卫生防疫528

第二节 卫生保健531

第二章 医疗532

第一节 农村医疗532

第二节 公费医疗533

第三节 医疗技术与设备533

第四节 民间医术和验方535

第三章 医药535

第一节 中药535

第二节 西药536

第三节 药政管理536

第二节 专业机构537

第四章 卫生机构队伍537

第一节 行政机构537

第三节 卫生队伍538

第三十四篇风俗民情540

第一章 风俗541

第一节 生活习俗541

第二节 生产习俗542

第三节 礼仪542

第四节 节令543

第五节 风尚544

第六节 历史陋习545

第一节 农民生活546

第二章 人民生活546

第二节 职工生活547

第三节 渔民生活547

第三章 宗教548

第一节 天主教548

第二节 基督教548

第三节 伊斯兰教549

第四节 佛教、道教549

第四章 谚语549

第一节 农谚549

第二节 气象谚语549

第三节 生活谚语550

第三十五篇方言551

第一章 语音553

第一节 音标符号553

第二节 单字音系554

第三节 利津语音的内部差异558

第四节 利津音与北京音的对应关系558

第二章 词汇560

第一节 名物词561

第二节 动态词562

第三节 性状词563

第四节 虚附词564

第一节 常见后缀565

第五节 俗语565

第三章 语法565

第二节 重迭构词566

第三节 指示代词的三分用法566

第四节 特殊句式567

附:语料记音567

第三十六篇人物569

第一章 人物传略570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582

附录589

本志编修始末600

1990《利津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明钦主编;山东省利津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0 北京:东方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