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志》求取 ⇩

目录1

大事记13

第二节 境域41

第一节 位置41

第一编 建置41

第一章 位置境域41

第二章 沿革42

第一节 区划演变45

第三章 区划45

第二节 现行区划49

第一节 县城52

第四章 城镇52

第二节 乡镇53

第五章 主要地名考55

第一节 地质63

第一章 地质地貌63

第二编 自然地理63

第二节 地貌64

第二节 胡苏河65

第一节 鬲津河65

第二章 河流65

第七节 宁南河66

第六节 宁津新河66

第三节 古黄河66

第四节 漳卫新河66

第五节 朱家河66

第一节 气候67

第三章 气候气象物候67

第八节 宁北河67

第二节 气象68

第三节 物候74

第一节 土壤80

第四章 土壤植被80

第一节 土地资源83

第五章 自然资源83

第二节 植被83

第二节 水资源84

第三节 生物资源86

第二节 涝灾88

第一节 旱灾88

第六章 自然灾害88

第三节 风灾90

第四节 雹灾91

第五节 霜冻93

第六节 虫灾95

第七节 震灾97

第一章 发展状况103

第三编 人口103

第二节 性别构成104

第一节 年龄构成104

第二章 人口构成104

第四节 文化构成105

第三节 民族构成105

第五节 职业构成106

第三章 人口密度107

第四章 人口变动108

第一节 机构110

第六章 计划生育110

第五章 姓氏110

第三节 成果111

第二节 工作情况111

第一节 农业机构118

第一章 机构118

第四编 农业118

第三节 农机机构119

第二节 林业机构119

第一节 土地改革120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20

第四节 土地管理机构120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121

第三节 生产责任制122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农场123

第一节 宁北粮棉桐区124

第三章 农业区划124

第四节 城郊工副业菜区125

第三节 宁中粮棉花生区125

第二节 宁南粮棉枣区125

第一节 粮食作物127

第四章 种植业127

第二节 经济作物128

第三节 种子132

第四节 耕作制度134

第五节 植物保护136

第六节 改良土壤138

第一节 种类及分布140

第五章 林业140

第七节 肥料140

第二节 植树造林143

第四节 果树144

第三节 苗圃林场144

第五节 林木保护148

第一节 畜禽饲养149

第六章 畜牧业149

第三节 疫病防治153

第二节 饲草饲料153

第一节 生产条件155

第七章 水产业155

第三节 水面种植156

第二节 水面养殖156

第一节 农具157

第八章 农机具157

第二节 农业机械158

第一节 乡村建设用地161

第九章 土地管理161

第二节 国家建设征地162

第三节 节约土地163

第一章 机构169

第五编 水利169

第二节 河流170

第一节 古河道170

第二章 河道治理170

第三节 治理171

第一节 桥梁175

第三章 水工建筑175

第二节 闸涵176

第一节 抗旱179

第四章 抗旱防涝179

第二节 防涝180

第一节 井泉建设181

第五章 农田水利181

第二节 沟渠开挖183

第三节 引河灌溉184

第四节 扬水站185

第五节 水利机具186

第六章 基建投资188

第六节 喷灌188

第二节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191

第一节 河道管理191

第七章 管理191

第一节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192

第八章 地下水采用192

第二节 农田供水水质评价193

第一章 概况197

第六编 工业197

第一节 工业公司200

第二章 机构200

第二节 乡镇企业管理局201

第三节 供电公司202

第一节 纺织203

第三章 纺织服装203

第二节 服装204

第二节 食品205

第一节 酿造205

第四章 酿造食品205

第一节 化学207

第五章 化学机械207

第二节 机械208

第一节 建筑材料210

第六章 建筑材料木材加工210

第一节 饲料213

第七章 饲料及其它213

第二节 木材加工213

第二节 其它214

第一节 畅销产品215

第八章 畅销、出口产品215

第二节 出口产品216

第一节 概况217

第九章 乡镇企业217

第二节 重点乡镇企业222

第三节 村、个体工业223

第一节 变电站224

第十章 电业224

第二节 农业用电227

第四节 生活用电228

第三节 工业用电228

第二节 基层机构233

第一节 县级机构233

第七编 城乡建设233

第一章 机构233

第一节 县城建设234

第二章 县乡村建设234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240

第三节 建筑安装业242

第一节 环境污染244

第三章 环境污染与保护244

第二节 环境保护245

第一节 城镇规划246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246

第三节 房产管理248

第二节 经营管理248

第一章 机构253

第八编 交通253

第一节 建设254

第二章 公路254

第二节 养护256

第三章 桥梁257

第一节 交通工具258

第四章 运输258

第二节 货运259

第三节 客运260

第一节 监理262

第五章 交通管理262

第二节 路政管理263

第一章 机构267

第九编 邮电267

第一节 邮递网路268

第二章 邮政268

第二节 邮政设施269

第三节 邮政业务270

第一节 电话273

第三章 电信273

第二节 电报275

第三节 “四二○一”工程276

第一节 国营商业281

第一章 机构281

第十编 商业281

第二节 供销商业284

第一节 私营288

第二章 经营体制288

第三节 联合经营290

第二节 公私合营290

第四节 集体经营291

第五节 国营292

第一节 生产资料供应293

第三章 经营业务293

第二节 生活资料供应297

第三节 物资供应300

第四节 饮食服务306

第五节 收购310

第一节 集市317

第四章 集市贸易317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319

第一章 机构323

第十一编 粮食323

第一节 统购统销324

第二章 粮油购销324

第二节 议购议销325

第三节 合同定购326

第一节 粮食储藏保管329

第三章 储藏运输329

第二节 油料加工331

第一节 粮食加工331

第二节 粮油运输331

第四章 粮油加工331

第一节 供应网点332

第五章 粮油供应332

第三节 食品加工332

第二节 供应标准及品种333

第一章 机构337

第十二编 财税337

第二节 财务管理338

第一节 预算管理338

第二章 财政338

第三节 地方财政339

第一节 农业税346

第三章 税务346

第二节 工商税349

第三节 其它税352

第一章 机构355

第十三编 金融355

第一节 发行357

第二章 货币357

第二节 流通359

第三节 现金管理360

第二节 利率362

第一节 种类362

第三章 储蓄362

第三节 储蓄情况364

第一节 农村信贷366

第四章 信用贷款366

第二节 工业贷款370

第四节 基建贷款371

第三节 商业贷款371

第六章 保险业务373

第五章 债券股票373

第七章 金银收兑和配售374

第二节 计划体制379

第一节 机构379

第十四编 经济管理379

第一章 计划379

第三节 计划管理380

第一节 机构381

第二章 工商381

第二节 市场管理382

第三节 工商业管理384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385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385

第二节 市场物价386

第一节 机构386

第三章 物价386

第三节 物价管理391

第二节 计量变革393

第一节 机构393

第四章 标准计量393

第四节 标准化与产品质量监督检查394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394

第二节 统计调查396

第一节 机构396

第五章 统计396

第三节 统计资料398

第六章 审计399

第一节 早期活动40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宁津县地方组织403

第十五编 政党群团403

第二节 县级机构404

第三节 基层组织409

第四节 历次代表大会410

第五节 纪律检查412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413

第六节 党员教育训练413

第一节 组织沿革414

第二章 国民党宁津县地方组织414

第二节 主要活动415

附:三青团416

第二节 工人组织417

第一节 抗日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417

第三章 群众团体417

第三节 农民组织418

第四节 青年组织419

第五节 妇女组织420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421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25

第一节 参议会425

第十六编 政权政协425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利机构425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26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429

第五节 公民选举430

第一节 清末县衙431

第二章 行政机构431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政府)434

第三节 宁津(振华)县抗日民主政府436

第四节 宁津(振华)县人民政府437

第五节 乡镇政府442

第二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简介444

第一节 机构设置444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44

第三节 主要活动447

第一节 机构451

第一章 公安451

第十七编 政法451

第二节 治安管理452

第三节 社会治安454

第四节 侦破预审羁押455

第一节 机构456

第二章 检察456

第五节 消防456

第二节 刑事检察457

第三节 经济检察460

第四节 法纪检察463

第五节 监所检察466

第一节 机构467

第三章 审判467

第六节 社改检察467

第三节 民事审判468

第二节 刑事审判468

第五节 特赦470

第四节 经济审判470

第二节 法制宣传471

第一节 机构471

第四章 司法行政471

第五节 调解工作472

第四节 律师工作472

第三节 公证工作472

第六节 法律服务站473

第一章 机构477

第十八编 民政477

第二节 国家抚恤478

第一节 群众优待478

第二章 优抚工作478

第一节 社会福利481

第三章 社会救济481

第三节 烈士褒扬481

第三节 救灾483

第二节 济困扶贫483

第一节 婚姻登记484

第五章 婚丧管理484

第四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84

第二节 殡葬改革485

第二节 劳动力489

第一节 机构489

第十九编 劳动人事489

第一章 劳动489

第三节 劳动就业490

第四节 劳动保护与保险492

第五节 劳动工资493

第六节 工人福利496

第二节 编制与管理497

第一节 机构497

第二章 人事497

第三节 队伍498

第四节 工资504

第五节 福利与奖惩506

第六节 干部退职退休离休507

第二节 基层机构511

第一节 县级机构511

第二十编 军事511

第一章 机构511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51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及预备役制514

第二章 兵役制度514

第一节 募兵制514

第一节 驻军516

第三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516

附:日伪军517

第二节 地方武装518

第三节 民间武装520

附:土匪武装522

第一节 组织建设523

第四章 民兵523

第三节 武器装备524

第二节 军政训练524

第四节 任务与作用525

第五章 战事527

附:日伪军罪行录537

第三节 档案局541

第二节 广播电视局541

第二十一编 文化艺术541

第一章 机构541

第一节 文化局541

第三节 图书542

第二节 影剧院542

第二章 文化设施542

第一节 文化场所542

第一节 流行剧种543

第三章 戏剧543

第四节 档案馆543

第二节 地方剧种544

第一节 民间杂技545

第四章 杂技545

第三节 县剧团545

第二节 黄家镇古会546

第三节 县杂技团547

第二节 县曲艺队548

第一节 流行曲种548

第五章 曲艺548

第一节 文学549

第六章 文艺创作549

第二节 书法绘画552

附:主要绘画作品目录553

第一节 民间舞蹈556

第七章 民间艺术556

第三节 音乐556

第二节 民间音乐558

第二节 幻灯宣传559

第一节 电影放映559

第八章 电影559

第一节 报刊新闻560

第九章 新闻广播电视560

第二节 广播电视561

第一节 图书发行562

第十章 图书档案562

第三节 档案收藏利用563

第二节 图书收藏借阅563

第二节 古遗址564

第一节 长官清真寺564

第十一章 文化古迹564

第三节 文物566

第二节 业务机构571

第一节 行政机构571

第二十二编 教育571

第一章 机构571

第三章 学前教育572

第二节 临津书院572

第二章 私塾书院572

第一节 私塾572

第二节 农村托幼事业573

第一节 机关幼儿园573

第一节 公办小学574

第四章 小学教育574

第三节 教学575

第二节 民办小学575

第四节 课程设置和考试576

第一节 直属中学577

第五章 中学教育577

第四节 教学578

第三节 民办中学578

第二节 乡镇中学578

第五节 课程设置和考试579

第一节 师范教育580

第六章 专业教育580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81

第七章 成人教育581

第二节 农技学校581

第四节 电大教学班583

第三节 职工业余教育583

第二节 干部业余教育583

第一节 教育经费584

第八章 经费基建584

第三节 勤工俭学585

第二节 学校基本建设585

第一节 人员发展586

第九章 教师队伍586

第三节 教师待遇587

第二节 构成587

第一节 科研项目593

第二章 科技活动593

第二十三编 科学技术593

第一章 机构593

第一节 行政机构593

第二节 专业机构593

第二节 科研成果594

第二节 地震测报597

第一节 气象测报597

第三节 普及科学知识597

第三章 气象与地震测报597

第三节 技术职称评定598

第二节 科技人员分布598

第四章 科技队伍598

第一节 科技人员发展598

附:主要科技著作目录599

第四节 学会组织599

第二节 专业机构603

第一节 行政机构603

第二十四编 卫生603

第一章 机构603

第一节 设施604

第二章 医疗604

第二节 设备606

第三节 队伍607

第四节 水平608

附:民间验方610

第一节 常用药品611

第三章 医药611

第三节 药检612

第二节 地方名药材612

第一节 卫生防疫613

第四章 防疫保健613

第二节 妇幼保健615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616

第一节 民间体育621

第二章 体育活动621

第二十五编 体育621

第一章 机构621

第二节 学校体育622

第三节 职工体育623

第三节 输送人才624

第二节 参加省、地竞赛624

第三章 体育竞赛624

第一节 县运动会624

第一节 风俗习惯631

第一章 风俗631

第二十六编 风俗方言631

第二节 社会新风637

第一节 概说639

第二章 方言639

第二节 语音643

第三节 词汇657

第四节 语法664

第五节 语料记音666

第一节 伊斯兰教673

第一章 宗教673

第二十七编 宗教侨务673

第二节 天主教674

第四节 道教675

第三节 佛教675

第二节 政治地位与经济状况676

第一节 概况676

第二章 侨务676

第三节 归侨侨眷677

第四节 政策落实679

古近代名人683

人物传略683

第二十八编 人物683

革命烈士686

学者专家694

劳动模范699

其他名人702

历史罪人708

烈士英名录709

人物表录709

宁津籍地师及教授级干部名录806

省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812

附录817

县志编修817

县史志编纂委员会817

旧志搜集819

新志编修文件辑存819

县志办公室826

重要文献辑存828

旧志重要文献828

新收重要文稿选829

社科著作833

革命回忆录目录833

地方文稿要目833

宁津县县志序跋选834

1992《宁津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山东省宁津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2 济南:齐鲁书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