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地理编68

第一章 位置境域68

第二章 建制区划69

第一节 建制沿革69

第二节 区划沿革72

第三章 县城及著名村庄88

第一节 县城88

第二节 著名村庄91

附:古地名考92

第四章 地质地貌93

第一节 地质93

第二节 地貌94

第五章 气候95

第一节 四季特征95

第二节 气象要素95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103

第六章 水文106

第一节 地表水与地下水106

第二节 水资源107

第七章 土壤108

第一节 种类108

第二节 分布及特征109

第三节 土壤养分含量109

第八章 植物与动物110

第一节 植物110

第二节 动物112

第九章 土特产113

第一章 政事纪略116

政治编116

第二章 中共延津地方组织144

第一节 县级委员会144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150

第三节 党员队伍150

第四节 代表大会152

第五节 干部队伍154

第六节 宣传160

第七节 党校161

第八节 纪律检查162

附:典型案例163

第九节 统一战线164

第十节 整党整风166

第十一节 来信来访167

第十二节 档案168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17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7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171

第三节 工作述要176

第四章 人民政府177

第一节 县级人民政府177

附:县政府机构沿革181

第二节 区(公社、乡、镇)政权机构185

第五章 政治协商会议186

第一节 县政协186

第二节 历次会议186

第三节 工作述要188

第六章 政法189

第一节 公安189

第二节 检察191

第三节 审判193

第四节 司法195

第一节 工会196

第七章 群众团体196

第二节 共青团19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203

第八章 民政206

第一节 机构206

第二节 烈士褒扬206

第三节 优抚207

第四节 复员安置209

第五节 社会福利209

第六节 拥军优属210

第七节 普选211

第八节 水库移民212

第九节 生产救灾213

第十节 支援平舆县救灾215

第九章 历代政权、党、团215

第一节 政权机构215

第二节 国民党县党部216

第三节 三青团217

第四节 参议会218

军事编219

第一章 驻军与过军220

第一节 国民党武装222

第二章 地方武装222

附:日伪武装223

第二节 民众自卫团223

第三节 人民武装224

第三章 武装建制225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225

第二节 区(公社、乡、镇)人民武装部225

第四章 民兵226

第一节 民兵组织226

第二节 民兵训练227

第三节 民兵活动228

第五章 兵役229

第一节 兵役制度229

第二节 兵员征集229

第三节 预备役230

第六章 战事230

第七章 兵燹237

经济编238

第一章 农业244

第一节 耕地245

第二节 作物247

第三节 耕作250

第四节 栽培251

第五节 施肥257

第六节 植物保护258

第七节 国营农场260

第八节 机构260

第二章 农业机具261

第一节 传统农具261

第二节 机动农具262

第三节 农机服务268

第四节 农机管理269

第五节 机构270

第三章 畜牧270

第一节 畜禽品种272

第二节 饲料273

第三节 疫病防治273

第四节 家畜配种274

第五节 机构275

第四章 林业276

第一节 林种277

第二节 树种278

第三节 采种育苗281

第四节 植树造林282

第五节 林木管理283

附:小渭村森林会碑记283

第六节 林场285

第七节 机构286

第五章 水利286

第一节 灌溉289

第二节 除涝295

第三节 防汛299

附:1963年抗洪斗争纪略299

第四节 治理苦水氟水302

第五节 桥梁、涵闸、提排站303

第六节 古河道及堤防306

第七节 水利管理307

第八节 机构308

第六章 治理盐碱308

第一节 盐碱地的形成及类型分布309

第二节 治理313

第三节 治理效益315

第四节 小潭大队盐碱地治理简介316

第七章 治沙347

第一节 沙区的形成与分布348

第二节 治理349

第八章 农业区划352

第九章 工业358

第一节 重工业360

第二节 轻工业362

第三节 主要产品介绍365

第四节 企业管理367

第五节 工厂选介371

第六节 机构387

第十章 电力387

第一节 电厂、变电站、发电机组388

第二节 输电线路390

第三节 供(购)电与用电392

第四节 安全用电394

第五节 机构395

第十一章 交通396

第一节 公路397

第二节 铁路402

第三节 运输402

第四节 公路管理405

第一节 邮政407

第五节 机构407

第十二章 邮电407

第二节 电信410

第三节 机构411

第十三章 城乡建设412

第一节 建筑队伍413

第二节 建筑设备414

第三节 建筑材料414

第四节 县城建设415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419

第五节 村镇建设419

第七节 基建管理421

第八节 环境保护422

第九节 重点建筑422

第十节 机构424

第十四章 商业424

第一节 商品购进425

第二节 商品供应426

第三节 计划物资购销432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433

第五节 废旧物资收购439

第六节 饮食服务440

第七节 商业网点441

第八节 物资交流会442

第九节 专业公司(栈)443

第十节 机构447

第十五章 粮油经营448

第一节 粮油购销449

第二节 粮油储运457

第三节 粮油加工459

第四节 机构460

第一节 外贸商品的生产与扶持461

第十六章 对外贸易461

第二节 外贸经营463

第三节 机构464

第十七章 财政465

第一节 财政收支465

第二节 预算外收支470

第三节 财政管理470

第四节 财政监察475

第五节 机构476

第十八章 税务476

第一节 税制476

第二节 农业税478

第三节 工商各税482

第四节 征收管理486

第五节 利润监交489

第六节 机构490

第十九章 金融490

第一节 货币流通491

第二节 现金管理492

第三节 黄金、白银管理492

第四节 信贷493

第六节 储蓄499

第五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499

第七节 保险事业501

第八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502

第九节 公债与国库券504

第十节 机构505

第二十章 经济管理506

第一节 经济计划506

第二节 统计507

第三节 审计508

第四节 物价508

第五节 工商管理512

第六节 计量514

教科文编517

第一章 教育517

第一节 私塾518

第二节 幼儿教育519

第三节 小学教育519

第四节 中学教育524

第五节 师范教育529

第六节 业余教育530

第七节 教师队伍532

第八节 教研活动536

第九节 教学设施537

第十节 教育经费538

第十一节 集资办学与勤工俭学539

第十二节 机构540

第二章 科技540

第一节 科技队伍541

第二节 科技管理544

第三节 科研成果546

第四节 科技普及与推广551

第三章 文化艺术555

第五节 机构555

第一节 文化馆、站、室556

第二节 表演艺术557

第三节 电影565

第四节 影剧院567

第五节 图书与发行568

第六节 文艺创作570

第七节 机构571

第四章 文物572

第一节 古遗址572

第二节 古墓葬573

第三节 古建筑574

第四节 古石雕576

第五节 馆藏文物579

第六节 现代文物579

第五章 新闻、广播、电视580

第一节 新闻580

第二节 广播581

第三节 电视582

第六章 卫生583

第一节 卫生医疗单位584

第二节 医疗设备587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588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591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593

第六节 妇幼保健594

第七节 公费医疗596

第八节 医疗技术596

第九节 医疗队伍599

第七章 药与药政600

第一节 中、西药600

第十节 机构600

第二节 药政601

第八章 体育603

第一节 传统体育603

第二节 近代体育606

第三节 体育运动会607

第四节 参加地区比赛609

第五节 参加省级比赛610

第六节 县业余体育学校611

人物编612

第一章 人物传613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635

第三章 先进人物表654

社会编657

第一章 人口657

第一节 历史人口657

第二节 建国后人口659

第三节 人口的几次重大变动660

第四节 人口分布662

第五节 年龄、文化、职业结构663

第六节 姓氏665

第一节 概况666

第二章 计划生育666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若干规定667

第三节 人员培训与工作进展669

第三章 劳动就业671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671

第二节 城镇知识青年安置672

第三节 劳力外援673

第四章 民族、宗教、侨务674

第一节 民族674

第二节 宗教675

第五章 风俗习惯677

第三节 侨务677

第一节 婚嫁678

第二节 丧葬680

第三节 出生、庆寿682

第四节 节日习俗683

第五节 衣食住行685

第六节 移风易俗688

第七节 新风尚690

第六章 诗文、传说、民谚、歇后语692

第一节 诗文692

第二节 传说698

第三节 民谚700

第四节 歇后语703

第七章 方言704

第一节 概说704

第二节 声母、韵母、声调707

第三节 延津话与普通话的比较711

第四节 方言词汇715

乡镇简介724

附录759

1991《延津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延津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1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