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理论与实践》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会医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

目录1

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性质与任务2

第三节 社会医学发展简史3

一、社会医学的萌芽阶段3

二、社会医学的创立阶段4

三、社会医学的发展阶段4

一、医学模式的哲学概念6

二、医学模式的思维-行为概念6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6

第二章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6

三、医学模式的综合概念7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7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7

二、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8

三、机械论的医学模式8

四、生物医学模式8

一、产生的背景9

第三节 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9

二、模式的内容12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影响13

第四节 健康观的建立与演化14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14

二、医学模式与健康观15

一、社会医学理论的产生17

二、社会医学理论的作用17

第一节 社会医学理论的产生与作用17

第三章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7

第二节 社会医学的基本观点及其理论18

一、卫生事业与社会同步发展的观点18

二、健康与社会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18

三、医学模式与健康水平相关影响的观点18

四、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决定作用的观点19

五、卫生工作要求社会参与的观点19

六、社会医学突出高危险性观点19

七、社会诊断与社会处方的观点20

一、概述21

二、选择研究课题21

第一节 研究过程21

第四章 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21

第二节 测量22

第三节 调查研究方法23

一、确定研究人群的方法23

二、非概率抽样方法23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24

第四节 非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27

一、文献研究27

一、问卷设计的原则28

第五节 问卷设计28

二、试验研究28

二、问卷设计中容易发生的错误29

三、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29

四、问题答案格式的设计30

五、问题的排列31

六、预试32

第六节 效度和信度32

一、效度32

二、信度33

一、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34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34

第五章 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34

二、人群健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36

第二节 社会制度与人群健康36

一、政治经济制度与健康36

二、家庭婚姻制度与健康37

第三节 卫生事业发展与人群健康39

一、医疗保健制度与健康39

二、健康投资与健康40

三、卫生法规与健康40

第四节 社会人口与人群健康41

二、人口过剩影响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42

一、人口过剩导致生活水平下降42

三、人口过剩对就业的影响43

第六章 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44

第一节 思想意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4

一、自杀与思想意识44

二、吸毒与思想意识45

三、性道德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6

第二节 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6

一、宗教教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6

一、通过改变环境影响人群健康47

二、宗教仪式和禁令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7

第三节 科学技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7

二、通过促进医学发展影响人群健康48

第四节 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8

一、衣着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9

二、饮食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49

第五节 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50

一、教育与生活方式50

二、教育与健康水平51

一、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53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53

第七章 环境因素与健康53

二、环境污染因素及其作用特征54

三、人体对化学性污染物的反应特征54

四、环境与疾病55

第二节 生活环境与健康56

一、生活环境的卫生学特征56

二、生活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57

三、生活环境的卫生防护措施61

第三节 食物与健康64

一、食物与营养65

二、食物中毒68

三、食品污染的慢性危害及预防70

第四节 生产环境与健康73

一、概述73

二、生产性毒物75

三、粉尘与尘肺78

四、物理因素的危害79

第八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82

第一节 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82

一、生活挫折与疾病83

二、不良人际关系与疾病85

三、紧张工作与疾病86

四、现代化城市生活与疾病87

第二节 社会心理因素致病的作用机制87

一、社会心理刺激的质和量87

二、个体对社会心理刺激的易感性和抵抗力88

三、社会心理刺激致病的过程89

第三节 几种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90

一、癌症90

二、原发性高血压91

三、冠心病92

四、溃疡病93

第九章 行为与健康94

第一节 人类行为发生的基础94

一、人类行为的生物性95

二、人类行为的社会性96

第二节 偏离行为与健康98

一、吸烟与健康98

二、酗酒与健康101

三、饮食不当与健康102

四、缺乏运动锻炼与健康103

五、健康教育与行为103

第十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105

第一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产生和发展105

一、产生背景105

二、发展史106

第二节 慢性病自然史107

一、了解慢性病病史的意义107

二、慢性病病史的阶段划分107

一、收集资料108

第三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计算步骤108

二、处理资料111

第四节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方法116

一、个体评价117

二、群体评价119

第十一章 生命质量评价121

第一节 生命质量的概念121

第二节 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122

一、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基本内容122

二、生命质量评价的工具125

三、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选择126

第三节 生命质量评价的程序与方法130

一、评价目的的确定和对象的选择130

二、测定工具的选择131

三、建立测定工具的程序及技术131

第四节 生命质量评价在医学卫生中的应用133

一、生命质量评价在疗法选择中的应用133

二、用于计算健康寿命年133

三、用于卫生投资的效益评价134

四、用于探讨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135

一、人口数量136

二、人口结构136

第十二章 健康状况评价136

第一节 人口数量、结构和素质136

三、人口自然增长138

四、人口素质139

第二节 生命过程评价142

一、出生评价142

二、生长发育评价143

三、疾病与残疾评价144

四、死亡评价146

一、个体社会心理状况149

第三节 社会心理状况评价149

二、主观健康测量153

三、社会适应性测量153

四、精神病症状测量156

第四节 健康状况综合评价157

一、寿命表法157

二、指数法159

三、其他方法163

第一节 概述166

一、卫生服务的研究内容166

第十三章 卫生服务评价166

二、卫生服务的研究方法167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服务需要168

一、研究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意义168

二、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指标168

三、影响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因素169

第三节 卫生服务利用170

一、门诊服务利用170

二、住院服务利用172

四、卫生服务利用的国际比较173

三、预防服务利用173

第四节 卫生资源174

一、卫生人力资源175

二、病床资源175

三、卫生费用176

第五节 卫生服务综合评价177

第六节 卫生服务调查设计178

一、确定调查目的和指标178

二、确定调查对象178

三、确定调查方法178

五、资料收集方法179

六、调查质量的控制179

四、确定调查内容179

第十四章 社会卫生措施181

第一节 卫生政策与卫生规划181

一、卫生政策181

二、卫生规划182

第二节 2000年人人健康183

一、全球卫生政策183

二、全球卫生目标184

三、全球卫生指标184

五、卫生措施186

四、供全球使用的最低评价标准186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187

一、初级卫保健的概念187

二、初级卫保健的内容187

三、初级卫保健的实施188

四、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规划与指标188

第四节 健康教育190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190

二、干预行为原理190

三、健康教育的传播191

二、老年社会医学的发展192

一、老年社会医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92

第一节 概述192

第十五章 老年人群社会医学192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193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193

二、人口老龄化的特征193

三、人口老龄化的评价指标194

第三节 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特点194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194

二、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95

三、老年人的患病特点195

四、老年人的卫生服务特点196

第四节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197

一、社会、经济因素197

二、婚姻家庭因素198

三、文化程度199

四、医疗保健制度199

第五节 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价200

一、老年人的幸福度200

二、老年人的活动能力200

三、老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201

一、妇女的身心特点与保健202

第二节 妇幼的身心特点与保健202

第十六章 妇幼社会医学202

第一节 概述202

二、儿童的身心特点与保健204

第三节 我国妇女、儿童的社会卫生问题…………………………………?205

一、妇女、儿童的医疗保健需要量大205

二、妇女、儿童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利用率高205

三、妇女的文化程度较低205

第四节 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因素206

一、社会经济因素206

五、儿童的保健和营养状况较差206

四、妇女就业的比例较低206

二、婚姻家庭和旧风俗习惯207

三、妇女、儿童的行为因素207

第五节 妇女、儿童的预防医学服务209

一、健康状况目标209

二、降低危险因素目标209

三、提高公众认识目标209

四、提高专业人员认识目标和改善卫生服务209

第六节 妇幼保健指标210

一、孕产妇保健指标210

三、儿童保健指标212

二、计划生育指标212

第一节 精神疾病的种类213

第十七章 精神疾病社会医学213

第二节 影响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因素214

第三节 精神疾病中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机制215

第四节 精神疾病患者对社会的影响216

第五节 精神病的预后、治疗管理和精神卫生217

一、精神病的预后217

二、精神病人的治疗和管理218

三、精神卫生220

一、性传播疾病对患者的危害221

第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社会医学221

第一节 性传播疾病的危害221

二、性传播疾病对患者家庭的危害222

三、性传播疾病对社会的危害222

第二节 影响性传播疾病流行的因素222

一、社会制度222

二、社会道德与习俗224

三、个人生活方式及行为224

四、国际贸易与旅游225

五、社会动乱与战争226

第三节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227

第十九章 自杀社会医学229

第一节 概述229

第二节 自杀的分布230

一、地区分布230

二、时间分布230

三、人群特征230

一、遗传231

二、疾病231

第三节 自杀的影响因素231

三、家庭环境232

四、教育制度232

五、社会问题233

六、模仿及自我毁灭的宣传233

七、恋爱婚姻及其他234

第四节 关于自杀的原因234

一、生物化学的原因234

二、精神动力学的原因234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对挫折的耐受性235

第五节 自杀的预防235

三、文化和社会的原因235

四、行为学派的观点235

二、重视自杀预兆,使自杀中止在萌芽之时236

三、开展心理咨询236

四、作好预防自杀的宣传工作237

第二十章 车祸社会医学238

第一节 车祸的危害238

一、车祸对人类健康的危害238

二、车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39

二、地点分布240

三、人群分布240

一、时间分布240

第二节 车祸的分布240

第三节 影响车祸的因素242

一、道路交通状况242

二、身体状况与驾驶技术242

三、心理与行为243

第四节 车祸的预防244

一、车祸的一级预防244

二、车祸的二级预防244

三、车祸的三级预防244

1991《社会医学理论与实践》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何廷尉主编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1993 PDF版)
社会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
1993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社会集资的理论与实践( PDF版)
社会集资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1998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概论
1998 北京:民族出版社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91 PDF版)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99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990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990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外科年鉴  1985(1986 PDF版)
中国外科年鉴 1985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1994 PDF版)
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
1994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社会林业理论与实践(1998 PDF版)
社会林业理论与实践
1998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 PDF版)
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5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91 PDF版)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991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989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989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988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社会主义之理论与实践(1949 PDF版)
社会主义之理论与实践
1949 杂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