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志》求取 ⇩

概述1

卷一 大事记43

卷二行政建置43

第一章 区域位置43

第二章 建置沿革44

第三章 行政区划49

第一节 清代及以前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51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52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54

第四章 区、乡(镇)概况61

第一节 城关镇61

第二节 泾洋区62

第三节 渔渡区63

第四节 观音区66

第五节 兴隆区67

第六节 三元区69

第七节 赤北区70

第八节 青水区72

第九节 碾子区73

第一章 地貌75

第一节 山脉、山峰75

卷三自然环境75

第二节 山洞78

第三节 沟溪79

第四节 谷坝81

第二章 地质82

第一节 地层及岩性82

第二节 构造84

第一节 金属矿85

第三章 矿产85

第二节 非金属矿87

第四章 气候90

第一节 光照90

第二节 气温91

第三节 地温94

第四节 降水95

第五节 气压、风97

第一节 地表水98

第六节 物候98

第五章 水文98

第二节 地下水100

第三节 水质102

第六章 土壤104

第七章 动植物106

第一节 植物106

第二节 动物110

第二节 频率及强度113

第一节 成因113

第一章 灾害成因与频率113

卷四自然灾害113

第二章 灾情115

第一节 旱灾115

第二节 水灾117

第三节 地质灾害119

第四节 风、雹、霜、雪灾121

第五节 虫灾122

附:奇异现象122

第一章 人口源流123

卷五人口123

第二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24

第一节 人口数量124

第二节 人口分布128

第三节 人口与耕地130

第三章 人口构成131

第一节 年龄构成131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4

第三节 民族构成13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36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7

第六节 家庭构成139

第四章 人口变动140

第一节 出生、死亡140

第二节 迁入、迁出141

第五章 人口控制142

第一节 机构142

第二节 计划生育143

第三节 节育手术145

第一节 户籍管理146

第六章 人口管理与调查146

第二节 人口普查147

卷六经济管理149

第一章 计划149

第一节 机构149

第二节 计划编制150

第三节 计划实施150

第一节 机构153

第二节 统计管理153

第二章 统计153

第三节 农村抽样调查155

第四节 统计监督与服务155

第三章 审计156

第一节 机构156

第二节 财务收支审计156

第三节 专项审计156

第四节 承包经营审计157

第五节 审计调查、内审157

第二节 市场管理158

第一节 机构158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158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160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160

第五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161

第五章 物价162

第一节 机构162

第二节 市场物价163

第三节 计划价格165

第四节 物价检查169

第二节 计量管理171

第六章 标准计量171

第一节 度量衡演替171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172

第四节 产品质量监督172

第七章 计划物资管理173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173

第二节 购进173

第三节 供应173

第四节 储运174

第一章 农业发展概况175

卷七农业175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178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及变革178

第二节 互助合作179

第三节 人民公社180

第四节 经营管理181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83

第三章 生产条件184

第一节 耕地184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186

第三节 农业机具188

第四章 农业技术190

第一节 农业区划190

第二节 作物种类196

第三节 耕作制度203

第四节 耕作技术203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205

第五章 管理机构206

第一节 行政机构206

第二节 技术管理机构206

第一节 家畜209

卷八畜牧209

第一章 畜禽209

第二节 家禽及其它212

第二章 饲草、饲料216

第一节 山地草场216

第二节 饲料216

第三章 畜种改良217

第一节 西镇牛选育217

第二节 繁殖技术推广217

第二节 疫病防治219

第四章 饲养、防疫219

第一节 技术推广219

第五章 机构221

卷九林业223

第一章 森林资源223

第一节 林地、树种资源223

第二节 巴山木竹林资源224

第三节 特用经济林资源224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224

第五节 珍稀古木资源225

第二章 林业生产226

第一节 育苗造林226

第二节 飞播造林226

第三节 漆林基地和长防工程建设227

第四节 林场简介228

第五节 调查规划228

第三章 林业科研228

第一节 林政管理229

第四章 森林保护229

第二节 林业“三定”230

第三节 护林防火230

第四节 森林病虫防治230

第五节 失误231

第五章 林业机构231

卷十水利、电力233

第一章 水利工程233

第一节 引水工程233

第二节 蓄水工程233

第三节 提水工程234

第二章 农田水利建设235

第一节 抬田修地235

第二节 农田基建专业队236

第三章 水土保持237

第一节 水土流失237

第二节 嘉陵江小流域治理238

第三节 重点流域水土保持238

第三节 防洪工程239

第二节 集镇供水239

第一节 农村饮水239

第四章 饮水、防洪、抗旱239

第五章 电力240

第一节 地方小水电240

第二节 国家电网240

第三节 电厂简介241

第六章 管理机构242

第一节 水利电力局242

第二节 区水管站242

第一节 植茶简史243

第一章 茶叶243

卷十一土特产243

第二节 茶园分布244

第三节 茶叶科技245

第二章 竹246

第一节 分布246

第二节 木竹246

第三章 食用菌248

第一节 木耳248

第三节 野生菌249

第二节 竹荪249

第四章 药材250

第一节 中药材250

第二节 草药250

第三节 主要中药材简介251

第五章 果类254

第一节 栽培果树254

第二节 野生果类256

第六章 山货256

第一节 漆256

第二节 其它257

卷十二工业261

第一章 发展概况261

第二章 主要门类268

第一节 煤炭开采、制品业269

第二节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269

第三节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业269

第四节 建材、陶瓷及其它非金属矿采选业271

第五节 机具制造273

第六节 食品、饮料加工业274

第七节 造纸、印刷业276

第八节 纺织、缝纫278

第九节 基本化工原料制造业278

第十节 家具制造业279

第三章 经济体制及主要企业简介280

第一节 地方国有工业280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283

第三节 乡镇工业285

第四节 其它工业2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8

第二节 管理体制288

第四章 经营管理288

第三节 制度管理289

第四节 生产经营290

第五节 经济核算291

第六节 分配291

卷十三交通293

第一章 道路293

第一节 古道293

第三节 公路294

第二节 航道294

第四节 铁路及货站299

第二章 渡口、桥梁301

第一节 渡口301

第二节 石桥301

第三节 木桥302

第四节 索桥303

第五节 公路桥303

第二节 铁路隧道310

第一节 公路隧道310

第三章 隧道310

第六节 铁路桥310

第四章 运输311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311

第二节 水运311

第三节 机动车运输312

第五章 管理3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4

第二节 业务管理316

第三节 安全管理317

卷十四邮电319

第一章 机构319

第二章 邮政320

第一节 邮路320

第二节 邮政业务325

第三章 电信327

第一节 电话327

第二节 电报330

第一章 县城建设331

第一节 县城变迁331

卷十五城乡建设331

第二节 街巷分布332

第三节 市场建设334

第四节 城区防洪335

第五节 公用设施336

第六节 房产管理338

第二章 建筑施工341

第一节 建筑工程341

第三节 建筑队伍342

第二节 建筑设计342

第四节 质量监督343

第三章 环境保护343

第一节 环境状况343

第二节 “三废”治理344

第三节 环境卫生344

第四节 城区绿化345

第四章 村镇建设346

第一节 集镇变迁346

第二节 建设概况347

第三节 建制镇简介347

第四节 集镇简介349

第五节 重要村镇简介351

第六节 乡村建设353

第五章 城乡建设规划353

第一节 县城规划353

第二节 村镇规划356

卷十六商业357

第一章 个体商业357

第二章 公私合营、合作商业359

第三章 国有商业359

第二节 商品购进360

第一节 机构设置360

第三节 商品销售363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366

第一节 机构及网点366

第二节 收购367

第三节 销售369

第四节 扶持生产369

第五章 对外贸易370

第六章 粮油购销371

第一节 机构371

第三节 统销372

第二节 征购372

第四节 加工376

第五节 储运377

卷十七财政税务379

第一章 机构379

第一节 财政机构379

第二节 税务机构379

第一节 财政收入380

第二章 财政380

第二节 财政支出384

第三节 预算外收支389

第四节 支农资金发放和管理390

第三章 税务392

第一节 农业税392

第二节 工商各税396

第三节 税收管理401

卷十八金融403

第一章 机构403

第一节 流通404

第二章 货币404

第二节 管理405

第三章 信贷407

第一节 工商信贷407

第二节 农业信贷408

第三节 个人贷款410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410

第一节 单位存款411

第二节 城乡储蓄411

第四章 存款411

第五章 保险414

第六章 信用合作414

第七章 债券发行415

第一节 公债415

第二节 国库券416

卷十九政权417

第一章 清朝、民国政权417

第一节 厅署417

第二节 县知事公署、县政府419

第四节 代议机构421

第三节 司法机构421

第五节 基层政权422

第二章 人民权力机关42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2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2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29

第三章 人民政府430

第一节 县级人民政府430

第四章 人民法院437

第一节 机构437

第二节 基层政权437

第二节 审判制度438

第三节 刑事审判及复查438

第四节 民事和经济审判439

第五节 行政审判与执行439

第六节 信访处理440

第五章 人民检察440

第一节 机构440

第二节 刑事检察440

第五节 看守所检察441

第三节 经济检察441

第四节 法纪检察441

第六节 信访举报442

卷二十公安司法443

第一章 公安443

第一节 机构443

第二节 治安活动444

第三节 治安管理447

第二节 法制宣传449

第一节 机构449

第二章 司法行政449

第三节 公证、律师450

第四节 民事调解450

卷二十一民政451

第一章 机构、职能451

第二章 优抚452

第一节 拥军优属452

第二节 伤残军人抚恤及褒扬453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53

第一节 灾害救济454

第三章 救济454

第二节 社会救济455

第三节 扶贫456

第四节 社会福利456

第四章 其它457

第一节 婚姻登记457

第二节 收容遣送457

第三节 县界纠纷458

第四节 居民下放458

第一章 机构459

卷二十二劳动人事459

第二章 劳动460

第一节 就业安置460

第二节 劳动工资462

第三节 劳动保护465

第三章 人事465

第一节 干部队伍465

第二节 离休、退休、退职467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469

卷二十三革命根据地469

第一节 中共陕南县委470

第二章 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470

第二节 区委471

第三节 乡党支部471

第三章 苏维埃政权472

第一节 陕南县苏维埃政府472

第二节 长滩区苏维埃政府472

第三节 简池区苏维埃政府473

第五节 范家窝塘区苏维埃政府474

第四节 赤北区苏维埃政府474

第六节 陕南县直属乡476

第七节 赤北县辖乡476

第四章 群众组织476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476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儿童团477

第三节 妇女委员会477

第一节 武装力量对比478

第二节 主要战事478

第五章 武装斗争478

第四节 工人委员会、贫农团478

第六章 土地革命与肃反480

第一节 土地革命480

第二节 肃反481

卷二十四政党、政协、群团48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83

第一节 组织建设483

第二节 组织机构486

第三节 代表大会488

第四节 党的中心工作491

第五节 党校教育496

第六节 干部管理497

第七节 党纪检查498

第八节 统一战线501

第九节 信访接待50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青团503

第一节 国民党50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504

第一节 机构506

第三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506

第二节 全体会议508

第三节 主要工作509

第四章 群众团体511

第一节 工会511

第二节 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512

第三节 共青团514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518

第一章 军事地理521

第一节 洞穴521

卷二十五军事521

第二节 寨堡522

第三节 关隘522

第二章 机构523

第三章 驻军及设施527

第一节 驻军527

第二节 设施527

第四章 地方武装528

第一节 团练528

第二节 人民武装529

第三节 民兵529

第三节 志愿兵532

第二节 壮丁532

第一节 八旗兵、募兵532

第五章 兵役532

第四节 义务兵533

第六章 军事斗争534

第一节 兵事记述534

第二节 匪患535

卷二十六科技537

第一章 科技管理537

第一节 机构537

第二节 科技人员管理538

第二章 科技调查研究541

第三章 科技普及541

第一节 科普宣传541

第二节 科学技术引进推广542

第三节 地震测报543

第四章 科技成果简介543

卷二十七教育547

第一章 普通教育5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7

第三节 幼儿教育548

第二节 书院、义学、私塾548

第四节 小学549

第五节 中学554

第二章 职业与业余教育557

第一节 职业教育557

第二节 扫盲558

第三节 业余教育559

第三章 勤工俭学、集资办学559

第一节 勤工俭学559

第一节 来源及结构560

第二节 集资办学560

第四章 师资560

第二节 任用561

第三节 培训561

第四节 待遇561

卷二十八文化563

第一章 群众文化563

第一节 文化馆、站563

第二节 图书阅览、发行564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565

第四节 民间音乐567

第五节 民间工艺571

第六节 歌舞572

第七节 民间文学572

第二章 文艺创作573

第一节 书法、绘画573

第二节 戏曲、音乐、曲艺573

第三节 文学575

第四节 作品目录576

第一节 剧种578

第三章 戏剧578

第二节 戏剧班社、团体及演出579

第四章 艺文、传说580

第一节 散文580

第二节 诗歌581

第三节 红色歌谣582

第四节 传说584

第五章 文物古迹586

第一节 历史文物、古迹586

第二节 革命文物、遗址587

第一节 收集、整理588

第六章 档案588

第二节 馆藏589

第三节 利用590

第七章 新闻591

第一节 报刊591

第二节 通讯592

第八章 广播电视592

第一节 机构管理592

第三节 宣传593

第二节 建设593

卷二十九卫生、体育595

第一章 医疗药品595

第一节 机构595

第二节 医疗598

第三节 药品599

第四节 防疫保健600

第五节 公费医疗管理604

第六节 卫生604

第一节 机构和设施607

第二章 体育607

第二节 学校体育608

第三节 群众体育609

第四节 竞赛成绩610

卷三十民俗、宗教611

第一章 生产习俗611

第一节 农事611

第二节 技艺613

第一节 服饰614

第二章 生活习俗614

第二节 饮食615

第三节 住居616

第四节 行运617

第三章 交往习俗617

第一节 往来应酬617

第二节 家族关系618

第三节 攀亲结友619

第四章 节令习俗620

第一节 传统节日620

第二节 行业节日622

第一节 嫁娶623

第五章 婚丧喜庆习俗623

第二节 寿诞625

第三节 其它喜庆626

第四节 丧葬626

第五节 礼乐629

第六章 少数民族生活习俗630

第一节 苗民习俗630

第二节 回民习俗630

第一节 禁忌631

第七章 劣俗631

第二节 陋俗632

第三节 迷信634

第八章 宗教636

第一节 道教636

第二节 佛教637

第三节 基督教637

第四节 天主教638

第五节 伊斯兰教638

第一章 语音639

卷三十一方言639

第一节 声母640

第二节 韵母640

第三节 声调641

第二章 语法642

第一节 构词642

第二节 句式645

第三章 词汇646

第四章 谚语、歇后语659

第一节 谚语659

第二节 歇后语661

第三节 其它662

卷三十二人物663

第一章 传略663

第一节 古代人物663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664

第二章 录675

第一节 革命烈士675

第二节 在外名人694

第三章 表696

一、创修《定远厅志》序701

附录701

三、倡修羊鼻梁路记702

二、为保固城垣以免劳民事案702

四、凿修温水峡石路记703

五、镇巴县政府呈覆703

六、为肆意吊撞请查办以儆效尤案703

七、《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与《土地法令》704

八、镇巴县委会对镇巴县接管工作计划初步意见707

九、镇巴县人民政府关于废除乡镇保甲制度建立人民区公署的命令709

十、巴山剿匪侧记710

十二、镇巴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记713

十一、中共南郑地委关于镇巴县镇反运动情况给中共中央、西北局、陕西省委的电报713

十三、中共镇巴县委、镇巴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若干具体政策的规定714

十四、镇巴县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农业委员会《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意见》的通知716

十五、定远镇巴名称考719

十六、鱼洞河水利水电工程记721

十七、为洋水正名722

十八、神秘“净土”巴山林723

十九、修志纪略724

为《镇巴县志》出版捐资的单位和个人简介728

二十、参与本志初稿编写及提供资料人员名单737

1996《镇巴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镇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清镇县志(1991 PDF版)
清镇县志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镇海县志  6(1879 PDF版)
镇海县志 6
1879
镇海土壤(1983 PDF版)
镇海土壤
1983
灌县胥家乡志(1982 PDF版)
灌县胥家乡志
1982
红军在镇巴  镇巴县党史资料  第1集(1987 PDF版)
红军在镇巴 镇巴县党史资料 第1集
1987
红军在镇巴  镇巴县党史资料  第2集(1988 PDF版)
红军在镇巴 镇巴县党史资料 第2集
1988
镇东县志  2( PDF版)
镇东县志 2
镇东县志  1( PDF版)
镇东县志 1
镇宁县志  4( PDF版)
镇宁县志 4
巴城镇志(1991 PDF版)
巴城镇志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固镇县志(1992 PDF版)
固镇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当代国外军事名著精选  下(1995 PDF版)
当代国外军事名著精选 下
1995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巴中县志(1994 PDF版)
巴中县志
1994 成都:巴蜀书社
天镇县志(1997 PDF版)
天镇县志
1997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岫岩县志(1989 PDF版)
岫岩县志
1989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