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县志》求取 ⇩

序言1

凡例1

概述1

卷一 大事记33

卷二 建置志33

第一章 地理位置33

第二章 建置沿革34

第三章 行政区划39

第一节 清代行政区划39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4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行政区划46

第四章 县城乡镇52

第一节 城池52

第二节 县城街道52

第三节 各区(镇)概况58

第一节 构造侵蚀地貌79

第一章 地貌79

卷三 地理志79

第二节 剥蚀低山、丘陵台地地貌80

第三节 构造侵蚀与溶蚀相间地貌80

第四节 岩溶地貌81

第二章 地质82

第一节 地层82

第二节 构造83

第三节 地壳发展史85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86

第三章 山脉、水系87

第一节 山脉87

第二节 水系93

第四章 土壤97

第五章 气候、物候99

第一节 气候99

第二节 时差102

第三节 物候102

第一节 植物资源105

第六章 自然资源105

第二节 动物资源107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7

第四节 水力资源110

第五节 地热资源111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5

第一节 冷涝灾115

第二节 雹洪风灾116

第四节 虫灾119

第三节 旱灾119

第五节 冰冻灾120

第六节 地震地滑120

卷四 农业志129

第一章 农业129

第一节 耕地面积129

第二节 农作物产品产量130

第三节 农业区划和作物布局140

第四节 生产经营方式142

第五节 农技农艺143

第六节 农业管理机构150

第二章 林业152

第一节 用材林153

第二节 经济林154

第三节 林区分布158

第四节 植树造林162

第五节 林业管理162

第二节 畜牧业资源166

第三节 畜牧业发展166

第三章 畜牧业166

第一节 牲畜种类166

第四节 良种繁殖167

第五节 疫病防治167

第四章 副业173

第一节 种植业173

第二节 养殖业173

第四节 加工业174

第五节 采集业174

第三节 编织业174

第六节 修理服务业175

第五章 渔业176

第六章 水利177

第一节 水利工程177

第二节 河道治理183

第三节 水利管理184

第七章 农业学大寨188

第八章 农业结构调整190

卷五 工交志193

第一章 工业193

第一节 电力工业194

第二节 煤炭工业200

第三节 冶金工业204

第四节 化学工业206

第五节 机械工业207

第六节 建材工业208

第七节 建筑工业209

第八节 食盐工业210

第九节 印刷工业211

第十节 食品工业212

第十一节 烟草加工业214

第十二节 纺织业214

第十三节 缝纫业215

第十五节 猪鬃加工业216

第十六节 其他工业216

第十四节 制革业216

第二章 交通220

第一节 古道220

第二节 公路220

第三节 桥梁渡口223

第四节 运输230

第五节 交通管理231

第三章 邮电236

第一节 邮电业务236

第二节 邮电设备238

第三节 邮电管理239

第一章 财税243

第一节 财政收入243

卷六 财贸志243

第二节 财政支出246

第三节 财税管理250

第二章 金融253

第一节 货币使用253

第二节 银行信贷254

第三节 信用合作255

第五节 保险业务256

第四节 公债发行256

第三章 商业257

第一节 私营商业257

第二节 集体商业258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259

第四节 国营商业260

第五节 商品购销261

第六节 烟草专卖264

第一节 粮仓分布265

第四章 粮食265

第三节 统购统销267

第二节 粮食储积267

第四节 粮食调运269

第五节 粮食管理269

第五章 外贸270

第一节 外贸机构270

第二节 外贸事业270

第三节 出口物资270

第二节 物资供应273

第六章 物资273

第一节 物资种类273

第三节 物资管理274

第七章 工商管理275

第一节 集市贸易275

第二节 市场管理277

第八章 物价278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镇雄县委员会287

第一节 国民党镇雄县党部287

卷七 政治志287

第一章 政党287

第二章 政权293

第一节 政府293

第二节 县参议会297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297

第四节 县政治协商会议302

第五节 政法30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群众团体307

第三章 群众团体30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群团组织308

第四章 重大政治活动311

第一节 历史重大政治事件311

第二节 1950年以来的重大政治运动318

卷八 军事志330

第一章 兵役330

第一节 兵役制330

第二节 兵员331

第一节 地方武装333

第二章 武装333

第二节 驻军336

第三节 民兵336

第三章 重大军事纪略338

第一节 历史重大兵事33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重大兵事349

卷九 文化志356

第一章 文化艺术356

第一节 文化机构356

第二节 文学艺术356

第三节 图书发行、阅览369

第四节 电影放映370

第五节 文物古迹371

第二章 新闻381

第一节 新闻报道381

第二节 报刊381

第三节 广播382

第四节 电视383

第一节 明清时期教育386

第三章 教育386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38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教育事业389

第四章 体育4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1

第二节 清代至民国年间体育状况40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体育事业401

第二节 科技宣传404

第五章 科技404

第一节 科技机构404

第三节 科普活动405

第四节 科技成果406

第六章 医药卫生411

第一节 卫生机构411

第二节 医疗设备413

第三节 防疫治病413

第四节 妇幼保健417

第五节 人体发育调查418

第六节 饮水卫生调查419

第七节 医药管理419

第八节 麻疯管理420

第七章 环境保护421

第一节 农业环保421

第二节 工业环保421

第四节 氟污染调查422

第三节 县城环保422

卷十 社会志428

第一章 户籍人口428

第一节 清代以前户籍人口42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户籍人口42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户籍人口428

第二章 计划生育437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437

第二节 计划生育情况437

第一节 汉族439

第三章 民族439

第二节 彝族440

第三节 苗族443

第四节 白族444

第五节 壮族445

第六节 回族446

第七节 未识别民族446

第四章 姓氏449

第一节 姓氏源流449

第二节 姓氏分布450

第三节 称谓、家规、会馆452

第五章 习俗454

第一节 衣、食、住、行454

第二节 节俗455

第六章 社会新风461

第一节 尊老爱幼461

第二节 舍己为人461

第四节 喜事新办462

第三节 拾金不昧462

第五节 “文明礼貌月”活动463

第七章 社会福利464

第一节 优待抚恤464

第二节 社会救济466

第三节 灾害救济467

第四节 孤贫抚养467

第八章 劳动工资469

第一节 劳动编制469

第二节 工资水平475

第三节 劳动就业477

第四节 农村劳力分工479

第九章 人民生活480

第一节 农民生活的变化480

第二节 职工工资增长情况481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481

第一节 基督教482

第十章 宗教482

第二节 佛教483

第三节 道教484

第十一章 帮会485

第十二章 方言、谣谚、民间传说486

第一节 方言486

第二节 谚语491

第三节 歌谣494

第四节 民间传说499

卷十一 人物志510

第一章 人物传510

第二章 人物录523

第一节 明清时期知府、知州、指挥、参将523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县佐以上官员52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县团级以上干部533

第三章 人物表539

第一节 清代理长、把总以上人员名单539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科局长、区长名单55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科局级、区级干部名单558

第四章 红军干部、战士610

第五章 地下党员611

第六章 工程师、助理工程师612

第七章 烈士英名录614

第一节 抗日阵亡将士614

第二节 抗美援朝牺牲烈士616

第三节 剿匪、因公牺牲烈士619

第四节 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烈士624

卷十二 附录629

第一章 南广考629

第二章 南昌考636

第三章 协州考638

第四章 土司源流643

第五章 重要文献辑存648

第六章 地方文献要目665

第七章 修志文稿选录669

本志编纂始末684

1987《镇雄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云南省镇雄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87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