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志》求取 ⇩

综述1

卷一 大事记7

大事记7

卷二 地理37

第一章 地貌37

第一节 地貌类型37

第二节 山岳、水系38

第三节 地貌变化40

第二章 地质41

第一节 地层41

第二节 构造42

第三节 矿藏42

第三章 水文44

第一节 河流44

第二节 岩溶蚀地和地下水46

第四章 土壤47

第一节 黄棕壤47

第二节 棕壤48

第三节 淤土、潮土、水稻土48

第五章 气候49

第一节 气候分区49

第二节 光照50

第三节 气温51

第四节 降水52

第五节 霜风53

第六节 物候53

第六章 植被59

第一节 植被演变59

第二节 植被分区59

第七章 野生动物60

第一节 兽类60

第二节 禽类63

第三节 鱼、虫类64

第八章 自然灾害64

第一节 洪、涝灾65

第二节 旱灾67

第三节 雹灾69

第四节 霜冻灾70

第五节 虫害71

第六节 地震灾害71

卷三 建置73

第一章 位置 县域73

第一节 位置73

第二节 县域73

第二章 建置沿革75

第一节 置县前75

第二节 置县后76

第三节 置城77

第三章 行政区划79

第一节 明、清政区79

第二节 民国政区79

第三节 现行政区81

第四节 集镇87

卷四 人口91

第一章 人口源流91

第一节 人口概况91

第二节 自然变动92

第三节 机械变动93

第四节 社会变动96

第五节 婚姻家庭98

第六节 自然素质100

第七节 人口普查100

第二章 计划生育101

第一节 自然生育101

第二节 节制生育101

第三节 优生优育103

第四节 奖罚政策103

第五节 管理组织104

卷五 农牧106

第一章 土地106

第一节 土地资源106

第二节 土地管理107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108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108

第二节 土地改革10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111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112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13

第六节 国有农场114

第三章 农业生产115

第一节 耕作制度115

第二节 作物品种116

第三节 肥料121

第四节 植物保护123

第五节 农机具125

第四章 畜牧126

第一节 饲草饲料126

第二节 畜禽种类127

第三节 饲养管理129

第四节 疫病防治130

第五章 多种经营131

第一节 种植业131

第二节 养殖业132

第三节 加工业133

第四节 菌藻业134

卷六 林业137

第一章 资源137

第一节 森林分布137

第二节 树种139

第二章 营林生产139

第一节 育苗139

第二节 植树造林140

第三节 飞播141

第三章 基地建设143

第一节 镇安大板栗143

第二节 桑树145

第三节 核桃146

第四节 漆树148

第五节 油桐149

第六节 油松149

第七节 杉木149

第八节 泡桐150

第九节 薪炭林150

第四章 资源管理150

第一节 体制150

第二节 采伐151

第三节 病虫防治152

第四节 护林防火153

第五章 林业场站154

第一节 县林业技术研究推广机构154

第二节 林场154

第六章 珍稀花木156

第一节 稀有树木156

第二节 珍贵花木157

卷七 水利160

第一章 水资源160

第一节 降水160

第二节 地表水160

第三节 地下水161

第二章 水利建设161

第一节 引水工程161

第二节 蓄水工程163

第三节 抽水工程164

第四节 饮水工程166

第三章 小水电建设167

第一节 国有电站168

第二节 集体电站169

第三节 户办电站173

第四节 水轮泵站174

第四章 土地基本建设175

第一节 水土流失175

第二节 农田基建176

第三节 改河、箍洞造田179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181

第五章 水产182

卷八 工交邮电184

第一章 民国及其以前的工业184

第一节 工匠与产业184

第二节 生产规模184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概况185

第一节 企业规模185

第二节 产业结构186

第三节 经济效益186

第三章 经营体制187

第一节 个体工业187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187

第三节 城镇集体工业187

第四节 乡镇工业187

第四章 县办工业190

第一节 电力工业190

第二节 冶金机械工业191

第三节 轻化工业192

第四节 建材工业193

第五节 食品工业193

第六节 其它工业193

第五章 乡办工业194

第一节 电力工业194

第二节 金属矿生产194

第三节 非金属矿生产195

第四节 非农产品原料工业195

第五节 农产品原料工业196

第六章 民间道路196

第一节 人行大道196

第二节 驮运道198

第七章 公路199

第一节 公路测设与施工199

第二节 干线公路200

第三节 地方公路200

第四节 公路养护204

第八章 桥涵渡口206

第一节 人行渡桥206

第二节 公路桥梁与涵洞206

第三节 主要公路桥简介209

第四节 渡口210

第九章 运输211

第一节 货运211

第二节 汽车客运212

第三节 运输企业212

第十章 交通管理21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13

第二节 路政管理214

第三节 运输管理214

第四节 交通监理214

第十一章 邮政215

第一节 塘汛递铺215

第二节 邮政局所215

第三节 邮路216

第四节 邮务217

第十二章 电信218

第一节 电话线路218

第二节 电话业务218

第三节 电报与传真219

卷九 商业222

第一章 集市贸易222

第一节 集市222

第二节 物资交流222

第二章 私营商业224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225

第一节 管理226

第二节 供应227

第三节 收购228

第四章 国有商业229

第一节 企业机构229

第二节 商品流通230

第三节 体制改革231

第五章 粮食232

第一节 购销232

第二节 储运236

第三节 粮油市场238

第六章 对外贸易239

第一节 经营渠道239

第二节 出口品种239

第七章 物资240

第一节 计划供应240

第二节 市场供应241

卷十 经济管理243

第一章 计划243

第一节 计划编制243

第二节 计划实行245

第三节 计划检查245

第二章 财政246

第一节 体制246

第二节 预算、决算247

第三节 收入250

第四节 支出253

第五节 债券255

第三章 税务256

第一节 税种、税率256

第二节 税务管理261

第四章 物价263

第一节 自由价格263

第二节 计划价格264

第三节 物价检查265

第五章 工商266

第一节 工商登记266

第二节 经济合同267

第三节 市场管理267

第六章 金融268

第一节 货币268

第二节 信贷270

第三节 储蓄272

第四节 保险272

第七章 统计273

第一节 调查内容273

第二节 资料整理274

第三节 法制监督274

第八章 审计275

第一节 监督275

第二节 项目275

卷十一 城建环保277

第一章 县城建设277

第一节 市政设施278

第二节 房产建设281

第三节 公用设施284

第四节 堤防设施287

第五节 管理290

第二章 集镇建设290

第一节 建置镇建设290

第二节 小集镇建设291

第三章 生活环境污染与治理292

第一节 大气污染与治理292

第二节 水污染与治理292

第三节 噪声污染与治理293

第四章 生态环境受损与保护293

第一节 森林植被受损与治理293

第二节 野生动物保护294

第三节 农业环境污染与保护294

卷十二 政党29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镇安县委员会298

第一节 县委创建与决策作用298

第二节 历次党代表大会307

第三节 组织发展313

第四节 思想理论教育314

第五节 作风建设315

第六节 纪律检查317

第七节 统战工作319

第八节 落实政策32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镇安县党部324

第一节 组织沿革324

第二节 重大活动324

第三章 群众团体326

第一节 共产党镇安县群团组织326

第二节 国民党镇安县群团组织335

第四章 政协镇安县委员会338

第一节 组织建立338

第二节 重大活动340

卷十三 政权344

第一章 权力机关344

第一节 镇安县参议会344

第二节 镇安县人民代表大会345

第三节 镇安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49

第二章 选举351

第一节 清至民国基层选举351

第二节 国民大会代表选举352

第三节 新中国选举353

第四节 基层选举353

第五节 选举结果354

第三章 行政机关354

第一节 唐至清镇安县衙署354

第二节 民国镇安县国民政府355

第三节 新中国镇安县人民政府360

第四节 基层政权370

第四章 人事劳动372

第一节 清代官职任免37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官职任用372

第三节 新中国时期干部管理373

第四节 工资福利377

第五章 民政381

第一节 社会救济381

第二节 生产救灾382

第三节 优抚安置383

第四节 收容安置384

第五节 婚姻登记384

第六章 信访385

第一节 机构沿革385

第二节 信访接待386

卷十四 司法388

第一章 公安388

第一节 机构沿革388

第二节 治安管理389

第三节 刑侦预审392

第四节 人民警察394

第五节 看守所394

第二章 检察395

第一节 机构沿革395

第二节 检察监督396

第三节 审察批捕397

第四节 公诉、抗诉398

第三章 审判398

第一节 机构沿革398

第二节 审判程序400

第三节 审判工作401

第四节 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404

第四章 司法行政404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4

第二节 法制宣传404

第三节 调解405

第四节 公证406

第五节 律师407

卷十五 军事409

第一章 机构设置409

第一节 机构沿革409

第二节 历代武官411

第二章 兵役制度413

第三章 军需后勤415

第一节 粮饷供给415

第二节 兵器装备416

第四章 地方武装416

第一节 部队驻军416

第二节 地方民团418

第三节 人民武装419

第四节 民兵组织422

第五章 兵防战备425

第一节 军事地理425

第二节 国民党战备组织426

第三节 人民战备427

第六章 战事428

第一节 农民起义428

第二节 人民战争435

第三节 起义投诚441

第四节 叛变投敌443

第五节 兵燹匪患444

第六节 支援前线445

卷十六 教育科技447

第一章 官学私学447

第一节 私塾447

第二节 县学448

第三节 义学448

第四节 书院448

第五节 学堂448

第二章 学前教育449

第三章 小学教育450

第一节 各类小学451

第二节 普及小学教育452

第四章 中学教育456

第一节 普通中学456

第二节 重点中学457

第五章 职业教育462

第一节 师范班、师范学校462

第二节 卫生学校462

第三节 半农半读中学463

第四节 “五·七”大学463

第五节 职业中学、职业班463

第六章 成人教育464

第一节 农民教育464

第二节 职工教育464

第三节 自学考试466

第七章 教育制度466

第一节 学制466

第二节 课程设置467

第三节 考试升学制度468

第八章 教育改革468

第一节 结构改革468

第二节 思想教育469

第三节 教学改革469

第四节 勤工俭学470

第九章 教师471

第一节 师源与任用471

第二节 进修与职称471

第三节 文化达标472

第十章 学校管理475

第一节 行政管理475

第二节 校务管理475

第三节 学籍管理475

第十一章科技推广476

第一节 农业技术推广476

第二节 林业技术推广477

第三节 畜牧业技术推广477

第四节 医药技术推广478

第五节 其它技术推广478

第六节 科普宣传与科技咨询478

第十二章 科技研究478

第一节 科研成果478

第二节 论著目录选479

第十三章 科技管理481

第一节 人才结构481

第二节 职称481

第三节 管理机构481

卷十七 文化484

第一章 文化484

第一节 事业单位484

第二节 宣传485

第三节 民间艺术487

第四节 戏剧(二黄、花鼓)490

第二章 文物、古迹492

第一节 文物492

第二节 古迹494

第三节 陵墓497

第三章 报纸497

第四章 广播、电视498

第一节 机构498

第二节 广播宣传499

第三节 事业建设500

第四节 电视501

第五章 档案501

第一节 机构501

第二节 馆藏502

第三节 利用503

第六章 艺文503

第一节 创作503

第二节 散文507

第三节 诗歌520

卷十八 卫生体育534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534

第一节 医疗机构534

第二节 医务人员536

第二章 卫生防疫536

第一节 疾病防治536

第二节 公共卫生538

第三章 卫生保健540

第一节 预防接种540

第二节 妇幼保健540

第三节 职工保健541

第四节 老区群众保健541

第四章 医疗护理542

第一节 民间医术542

第二节 中医治疗543

第三节 西医治疗543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545

第五节 护理545

第五章 医疗器械545

第六章 体育机构与设施546

第一节 体育机构546

第二节 体育设施546

第七章 学校体育547

第一节 小学体育547

第二节 中学体育547

第八章 群众体育548

第一节 职工体育548

第二节 农民体育548

第九章 竞技体育549

第一节 历届全民运动会549

第二节 历届少儿运动会551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551

第四节 参加地区、省、全国体育比赛552

卷十九 民俗宗教555

第一章 民族555

第一节 氏族555

第二节 姓氏557

第三节 民族557

第二章 宗教559

第三章 风俗习惯561

第一节 衣食住行561

第二节 节日礼俗563

第三节 生育、寿辰564

第四节 婚嫁丧祭564

第五节 回族生活习俗566

第六节 陋习569

第七节 社会新风570

第四章 方言571

第一节 语音特色571

第二节 语法特点572

第三节 语汇举要574

第五章 歌谣俗谚575

第一节 儿歌575

第二节 民谣578

第三节 谚语579

第四节 谜语580

第五节 歇后语581

卷二十 人物583

第一章 人物传略583

第一节 政界人物583

第二节 经济界人物605

第三节 科教文卫界人物609

第二章 人物事略613

第一节 政界人物613

第二节 教育文卫界人物615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618

第四章 受省政府、省委、中央部委、国务院表彰奖励的劳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623

卷二十一 附录629

一、文献辑存629

二、旧志序636

三、“文化大革命”事略638

四、新编《镇安县志》编纂始末641

1995《镇安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镇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固镇县志(1992 PDF版)
固镇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镇海县志  2(1879 PDF版)
镇海县志 2
1879
安铺镇志(1986 PDF版)
安铺镇志
1986
镇海土壤(1983 PDF版)
镇海土壤
1983
灌县胥家乡志(1982 PDF版)
灌县胥家乡志
1982
永安镇志(1987 PDF版)
永安镇志
1987
镇东县志  4( PDF版)
镇东县志 4
镇东县志  2( PDF版)
镇东县志 2
镇东县志  1( PDF版)
镇东县志 1
北镇县志  4(1933 PDF版)
北镇县志 4
1933
北镇县志  1(1933 PDF版)
北镇县志 1
1933
镇番县志  1(1970 PDF版)
镇番县志 1
1970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镇宁县志  3( PDF版)
镇宁县志 3
镇宁县志  2( PDF版)
镇宁县志 2
镇宁县志  1( PDF版)
镇宁县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