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河县志》求取 ⇩

卷一地舆1

第一章 总说1

第二章 气候2

第三章 节令物候7

第四章 水文8

第五章 地质11

第六章 矿藏13

第七章 土壤14

第八章 地貌16

第九章 山脉岭峰17

第十章 河川27

第十一章 泡沼36

第十二章 岛屿38

第十三章 形胜45

第十四章 险要49

卷二建置(土地、人口、建置)55

第一章 土地面积55

第二章 人口58

第三章 计划生育66

第四章 建置、行政区划69

第一节 建县至伪满洲国时期69

第二节 东北解放至人民公社化时期72

第三节 虎饶县合并,八五九农场——饶河区时期(1958年12月至1962年3月)75

第四节 场社分开,饶河县建制恢复迄今(1962年3月至1985年)75

第五章 乡(镇)村屯77

第一节 饶河镇77

第二节 西林子乡80

第三节 四排赫哲族民族乡80

第四节 三人班乡81

第五节 永乐乡82

第六节 五林洞乡84

第七节 小佳河镇85

第八节 大佳河乡87

第九节 山里乡89

第十节 西丰乡90

第十一节 芦源乡91

第十二节 大通河乡92

第十三节 饶河农场93

第十四节 八五九农场96

第十五节 节胜利农场100

第十六节 红卫农场104

第十七节 红旗岭农场105

第六章 县内及邻近地域伊彻满语地名考释107

第一章 民族115

第一节 汉族115

卷三社会 人文115

第二节 朝鲜族116

第三节 瓦尔喀人117

第四节 赫哲族119

第五节 其他民族及外籍居留121

第二章 民俗122

第一节 风俗及陋习122

一、古代肃慎人风俗考122

二、清代民众生活影溯124

三、吸食鸦片恶习及其根绝125

四、独身聚居与一妇多夫126

五、赌博127

六、盗贼129

七、帮伙结拜130

第二节 衣、食、住130

一、衣服130

二、饮食132

三、居住134

第三节 器用137

一、交通运输类137

二、农用器具139

三、捕鱼器用141

四、家庭及生活器用141

第四节 姓氏148

一、语音149

第五节 语音、方言、土语及外来语149

二、方言词150

三、土语151

四、瓦尔喀(又伊彻满语)混合语152

五、南方引进语152

六、解放后官方推行语152

七、朝鲜混合语152

第六节 礼俗153

一、婚姻礼俗(古礼与今礼)153

九、俄罗斯混合语153

八、日本混合语153

二、丧葬礼俗155

三、祭仪158

四、生活习俗159

第三章 宗教与会道161

第一节 在理会161

第二节 佛教163

第三节 基督教163

第四节 伊斯兰教164

第五节 在家理教164

第六节 萨满教165

第二节 关岳庙166

第三节 龙王庙166

第四章 祀典166

第一节 文庙166

第四节 药王庙167

第五节 城隍庙167

第六节 胡仙堂167

第七节 五仙堂168

第八节 其他庙宇168

第五章 社会风尚168

三、孝敬媳妇王运香169

一、林基或临床侍父四年169

二、李殿喜夫妇恭侍老母四年169

四、钱淑芳嫁侍病婆姑170

五、王守林尽孝报义父170

六、韩吉舜夫妇送终兰鳏老170

七、王加龙义救母女170

八、温寿山仗义不贪171

第一章 原始人类居住影迹与考证175

卷四历史沿革(上)175

第二章 唐虞三代(夏、商、周)176

第三章 汉、晋177

第四章 魏、隋178

第五章 唐及五代179

第六章 辽、北宋181

第七章 金、南宋182

第八章 元183

第九章 明184

第十章 清186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191

第十二章 伪满洲国时期193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及日本侵占饶河之经过193

第二节 日本侵入饶河后之残酷统治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民族救亡运动196

第三节 “七七”事变后,日伪实行清乡并屯政策201

第四节 日伪严密封锁,抗日联军活动进入最困难时期204

第二节 粮食加工205

第五节 日伪在饶政治结构之演变及社会经济状况208

第六节 苏联对日宣战及日本投降前后饶河县之情状210

第七节 治安维持委员会及苏军驻守时期县内情况214

第十三章 东北光复后及解放战争时期216

第一节 民主大同盟及虎林“三八力支队进驻本县组建饶河县政府216

第二节 西风沟“二·二二”叛乱事件之演成218

第三节 清剿土匪工作之胜利221

第四节 清算斗争与土地改革运动222

卷五历史沿革(下)229

第一章 土改后的政权建设,互助合作与生产大发展229

第二章 迎接全国解放,大批干部进关,生产进一步发展232

第三章 抗美援朝,镇反及三五反运动时期235

第四章 县委、县政府机关部分领导人发生无原则纠纷及其解决,1953年普选,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237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及高潮之掀起239

第一节 肃反与审干工作之进行239

第五章 肃反、审干,合作化高潮,粮食大辩论及反右派斗争239

第三节 反右派斗争中244

第六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及场县合并246

第七章 八五九农场时期,1960年之灾荒与饥馑249

第八章 1961~1963年经济恢复时期及场社分开253

第九章 饶河县建置恢复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55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25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发端与发展257

第二节 干部解放及深挖“三特一叛”261

第三节 县党代表大会的召开与县委职能的恢复262

第十一章 粉碎“四人帮”、“文革”十年动乱宣告结束263

第一节 深入揭批“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各项政策之落实263

第二节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及五届人大会议精神264

第三节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恢复乡建制,城镇企业体制改革264

第一节 历代职官271

卷六政治(上)(职官、政权、军备、外事)271

第一章 职官271

第二节 现代职官(东北光复后时期)277

第三节 人民政权机构与职官279

一、人民政权建立后279

二、八五九农场时期280

三、饶河区时期283

四、恢复饶河县建制后283

第五节 工资制度290

第四节 人民政权建立后干部任免制度290

第六节 干部奖惩制度294

第二章 劳动295

第一节 劳动机构295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96

第三节 技工学校之建立与发展297

第一节 历代体制298

第三章 政权体制298

第二节 现代体制299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实行299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301

第五章 军备303

第二节 伪满洲国时期303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303

第三节 东北光复后迄今305

第六章 公安、警察307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307

第二节 伪满洲国时期309

第三节 东北光复后迄今312

第七章 司法316

第一节 清代司法316

第二节 民国司法316

第三节 伪满洲国司法317

第四节 东北光复后迄今318

一、司法沿革318

二、法律顾问处319

三、公证处319

第八章 检察320

第九章 民政321

第一节 前代民政、赈恤(蠲赈、义仓、慈善)321

第二节 现代民政工作(民政、优抚、赈恤)322

第十章 外事323

第一节 外事沿革323

第二节 中东铁路事件饶河境内之遭遇记实326

第三节 伪满洲国时期327

一、枪支弹药购入327

五、护送苏飞行员回国328

三、派去苏联留学328

四、过境医疗328

二、食盐购入328

第四节 东北光复至今329

一、民国三十四年(1945)至1958年329

二、珍宝岛事件迄今330

第十一章 颁饬与奏报333

第一节 清时期之公文333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之公文334

第三节 建国后之公文345

一 共产党组织的诞生与发展(1929至1945)355

第一节 中共饶河地方组织355

卷七政治(下)(政党、社会团体)355

第一章 政党355

二 东北光复后及土改后共产党组织情况358

三 八五九农场时期党组织机构362

四 场社分开与饶河区时期363

五 恢复饶河县建制迄今364

六 中共饶河县历届党(员)代表大会369

第二节 国民党及其他党派370

第二章 社会团体370

第一节 工会370

第二节 青年组织372

第三节 妇女组织374

第四节 贫协376

第五节 科协组织及各学会376

卷八教科文及其他381

第一章 教育381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381

第二节 伪满洲国时期382

第三节 东北光复迄今387

一、县内教育沿革387

二、在职教师进修390

三、职工业余教育及电大之创办390

四、耕读中学391

五、扫盲工作与农村业余教育391

六、历年高考统计392

第二节 东北光复迄今文化生活之发展393

七、县内教育机构之演变393

第一节 简述393

第二章 文化393

第四节 书店及图书馆394

第三节 电影放映394

第五节 文化馆与文艺团体建设395

第六节 古迹(古居民遗址与出土文物)395

第三章 卫生397

第一节 解放前医药卫生发展概述397

第二节 东北光复迄今398

第三节 卫生行政机构设置399

第四节 多发病与地方病防治401

第六节 医疗制度402

第五节 瘟疫及其扑灭402

第四章 体育403

第一节 群众体育运动404

第二节 学校体育404

第三节 竞赛活动405

第四节 体育运动设施406

第五章 报纸、广播、电视转播406

第一节 报纸406

第二节 广播407

第六章 科学事业与科学研究机构408

第三节 电视转播台及微波站408

第一节 度制411

第七章 计量411

第二节 量制412

第三节 衡器413

第四节 计量机构设置与组织领导414

卷九产业(上)417

第一章 农业417

第一节 农业发展沿革417

一、清及民国时期农业之开发417

二、鸦片种植、匪患、中东铁路事件,农业之畸形发展420

四、日寇对满开拓计划在本县域之实施422

三、伪满洲国时期农业之衰微与发展422

五、满洲拓植会社在本县实施之举措423

六、东北光复及土地改革后本县农业之发展424

七、军垦事业之发端与发展426

第二节 耕作技术429

第三节 农作物及产量431

第四节 农业机械化437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40

第六节 自然灾害441

第七节 农业组织机构443

第二章 林业444

第一节 县内森林发展概况444

第二节 森林经营447

第三节 采运方法456

第四节 树种及林木构成457

第五节 人工植树造林458

第六节 县内营林技术集粹462

第七节 森林火灾记实463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468

第九节 林业管理机构468

第一节 狩猎469

第三章 狩猎与野生动物469

第二节 野生动物饲养471

第四章 畜牧472

第一节 概述472

第二节 各类畜禽品种引进与改良474

第三节 畜禽疫病与防治475

第四节 管理机构476

第五章 养蜂477

第一节 发展简述477

第二节 蜜蜂种类479

第三节 蜂蜜产量及王浆蜜加工480

第四节 蜜源481

第五节 蜂群管理与病虫害482

第六章 水利483

第二节 大规模排水484

第一节 兴修灌溉渠道484

第三节 江防护岸工程与边防造林485

第四节 排涝工程486

第五节 防洪工程487

第六节 水利灌溉489

第七节 水利发电490

第八节 机构沿革491

第七章 渔业491

第一节 简述491

第二节 渔户船只网具及产量记实493

第四节 大吗哈鱼人工孵化与淡水养殖495

第三节 渔产加工495

第五节 江河渔区水域之划分497

卷十产业(下)501

第一章 粮食501

第一节 仓储502

第三节 粮食收购504

第四节 县粮食局及所属机构505

第二章 工业506

一 机械厂507

第一节 工业系统507

三 水泥工业508

二 制砖工业508

四 石灰工业509

五 汽车修配工业509

六 酿酒工业509

七 王浆厂510

八 印刷工业510

九 造船工业511

十 木材加工511

第二节 二轻(手工业)系统511

一 被服加工511

四 钟表及刻字业512

五 白铁工业512

二 皮革加工512

三 小型农具制造512

六 食品工业513

七 胶合板工业513

第三章 交通513

第一节 简述513

第二节 公路建始年月及里程515

一 国家公路515

二 地方公路(县属)515

四 森工企业所属之林区公路516

三 乡村公路516

五 农垦公路517

第三节 公路养护519

第四节 道里记519

第五节 津梁521

第六节 车辆运输523

第七节 客运525

第八节 交通饥构沿革526

第四章 航空526

第五章 航运527

第二节 伪满时期航运528

第一节 东北及本县航运业之肇端528

第三节 东北光复迄今529

第四节 航道及里程530

一 乌苏里江航道530

二 挠力河航道530

第五节 航运机构530

第六章 邮电530

第一节 邮政530

第二节 电话532

第三节 电报533

第四节 组织机构沿革533

第七章 电业534

第八章 城镇建设及环境保护535

第一节 概述535

第二节 房产建设535

第三节 城镇街道建设及绿化536

第四节 自来水建设537

第五节 环境保护538

第九章 乡镇企业539

卷十一财贸金融545

第一章 财政545

第一节 前代财务545

第三节 人民政权建立后县财政之发展550

第二节 东北光复后的县财政状况550

第四节 八五九农场及饶河区时期之财务552

第五节 饶河县建制恢复以来财政工作之发展553

第六节 财政机构之演变556

第二章 税务557

第一节 清代、民国及伪满洲国时期税务557

第二节 东北光复后至今本县农业税征收558

第三节 税务机构、工商各税税率及税额征收561

第三章 金融565

第一节 人民银行566

第二节 农业银行570

第三节 建设银行570

第四节 存储贷放款利率之演变571

第五节 货币572

第六节 人民保险事业573

第四章 商业574

第一节 前代商业简述574

第二节 伪满时期商业575

第三节 解放后私人及国营商业之发展576

一、百货公司577

二、石油公司578

三、五金公司579

四、糖酒公司580

六、食品公司582

五、烟草公司582

七、医药公司583

八、服务公司584

第五章 供销585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之产生与发展585

第二节 机构,经营范围之演变586

第三节 几种主要农副产品收购及销售量588

第六章 外贸593

第七章 物资594

一、燃料公司595

二、木材公司596

第八章 审计596

一、国营与集体(供销与乡镇企业系统)经营597

第九章 工商管理597

第一节 县内工商业户之发展与经济管理597

二、个体经营598

第二节 商标管理598

第三节 市场管理599

第十章 物价管理603

卷十二生物资源609

第一章 应用植物609

第一节 谷类、薯类及油料作物609

第二节 纤维类611

第三节 家蔬类611

第四节 野蔬类613

第五节 饲菜类615

第六节 编织类616

第七节 瓜果类617

第八节 野果类618

第二章 花卉620

第一节 本地原生野卉620

第二节 园花622

第三章 林木623

第三节 室内盆花624

第一节 针叶乔木、灌木626

第二节 阔叶乔木626

第三节 阔叶灌木629

第四节 木藤本植物633

第四章 县内原生植物总汇633

第一节 苔藓植物633

第二节 蕨类植物638

第三节 裸子植物641

第四节 被子植物641

第五章 县内真菌辑要673

第一节 食用菌类674

第二节 药用菌类676

第六章 鸟类676

第七章 兽类686

第八章 鱼类689

第九章 其它动物693

第一节 爬行动物(鳞介属)693

第二节 两栖类693

第三节 软体动物694

第四节 节肢动物695

第五节 昆虫杂集696

第十章 药物资源697

第一节 植物类697

第二节 动物与矿物类698

二、大鼎子山记701

一、皮克山记701

第一章 自然山川地理记701

第一节 峻崇701

卷十三杂记701

三、暴马顶子山记702

四、花砬子山记702

五、快哉峰记703

六、山名考实记703

七、林泉野人《登驼头山记》704

第二节 河川泡沼名称考实记705

三、苏穆噜河卫故址见证记706

二、乌尔根德记706

一、明失儿兀赤卫遗址考实记706

第三节 古地名考实记706

第二章 工建史迹707

一、日伪军事工事考实记707

二、伪满时期飞机场址考实记708

三、日本军档案柜匿迹记708

四、各时期县府居址考实记708

五、大带河双桥记709

六、小南山抗日烈士纪念碑记710

七、莲花泡自然保护区封禁木碑记711

第三章 历史印迹712

一、三义村抗日游击队发起地记712

八、清虚亭记712

九、空烈陵记712

二、十八座坟记713

三、金场山日伪特务训练班哗变记714

四、东安镇伪国兵哗变记715

五、陈荣久烈士墓葬寻探记717

六、西风沟村东木碑记717

第四章 物华天宝记718

一、四大木王记718

二、鱼仓泛记719

六、黄鱼窝子岛记720

八、镜鲤、鲈鱼记720

七、大吗哈鱼记720

五、冰帐渔滩记720

四、芡实湖记720

三、西风沟莲花泡记实720

九、虎豹记721

十、山猪记721

十一、狍鹿记721

十二、麝鼬记721

十三、禽鸟记721

十四、珍奇特产记722

十五、农丰记722

十六、三宝记722

十九、草炭记723

十七、灵芝、天麻记723

十八、淘金记723

第五章 奇异祯孽记724

一、不倒树724

二、“神”雁724

三、茂林先生卜会记724

四、巨蛇记725

五、豺狼狗记725

六、参娃夜迁记725

九、畸形猪崽记726

十一、幻人耘田记726

十、野牛记726

八、天降鱼记726

七、黄鼬夜迁记726

十二、击熊毙人记727

十三、花鼠灾记727

十四、男童女妮失踪记727

十五、嗜杀野生物者记727

十六、夜空悬火球及亮圆盆记728

卷十四人物传731

第一集 历史先民731

一、万达731

二、葛依克勒·杰赫731

四、吴龙奎732

三、丁保元732

五、臧锡贵733

六、王德山734

七、王守山735

八、丛树本736

九、邹兆云736

十、韩坤德737

第二集 政界人物738

一、方世立738

二、赵邦泽739

四、苑福堂740

三、陆迈740

五、刘鸿谟743

六、李广堂743

七、侯文彩744

八、陈东山744

九、高玉山745

十、龚金城746

十一、王宅一747

十二、李相宸748

十三、赵瀛洲749

十四、孙锦良749

十五、侯煜赫751

十六、俞时模752

十七、杨洪义753

十八、亓克英754

十九、张福裕755

第三集 匪贼756

一、“压五岳”756

二、贾绍堂756

三、尤德荣757

四、姜开河758

一、李斗文760

第一辑 抗日烈士760

第四集 抗日时期人物760

二、张文偕761

三、朴振宇761

四、陈荣久762

五、李学福763

六、姜克智765

七、王汝起765

八、于化南766

九、吕世铭766

十、姜尚平767

十二、刘宗成768

十一、李清和768

十三、朱洪甲769

第二辑 抗日志士、英雄、难民769

一、崔石泉769

二、刘雁来770

三、景乐亭771

四、邴升臣771

五、李福珍772

六、王兆庆773

七、李玉宝773

八、倪元德774

九、曹忠岐775

十、张宝贵十人776

第三辑 叛逆777

一、郑鲁岩777

二、周其昌778

三、王可文778

第五集 一方卓秀779

一、王凤琴779

二、秦希程780

三、赵玉起780

四、金海山780

五、王洪君780

八、金镇官781

六、赵立会781

七、刘云让781

九、栾玉峰782

十、郎义祥782

十一、邹先堂783

十二、于进壁783

十三、于坤阳783

十四、吕明义784

十五、席勤785

十六、王文川785

一、姚学珍786

第六集 文医学界786

十七、吴景权786

二、毕煜亭787

三、王晏清788

四、慈日堂788

五、孙福龄789

六、李鸿韬789

七、傅万金789

第七集 寿民790

一、艾乌西金·葛利斯基790

二、玛莎·艾乌西金790

一、徐新彬791

第八集 名人录791

三、曲秀英791

四、孙初仁791

二、葛德胜793

三、宋连壁794

四、刘纯德794

五、尤连仲795

六、潘海源795

七、薛苏里796

八、饶河县当代名人录表797

第一章 文史书刊805

卷十五艺文805

第二章 民歌、音乐810

一、汉族民歌810

二、朝鲜族民歌811

三、赫哲族民歌811

第三章 书画812

第四章 诗文辑录816

第一辑 政论(姚学珍)816

一、王道内圣之学816

二、王道外王之学816

二、深山雨夜817

一、逃荒人817

三、缺足老人的苦诉817

第二辑 往昔之勒记(姚中?)817

三、研究实行王道之法817

四、林中的夜818

五、“朋友”819

六、二婶子消了毒819

七、瘸老顾819

八、荷草莓行820

九、借米820

十、密林中的老人820

第三辑 边塞记胜820

一、塞上月(林哨)821

二、乌苏里江漫游(王吉厚)822

三、我爱小南山(姚中?)825

四、挠力河畔话鱼仓(姚中?)826

五、乌鸡窖(陈德新)828

六、蜜蜂之乡(王吉厚)829

七、乌苏里江边渔趣(李义勇)832

八、赫乡行(刘思玉)833

九、参记(姚中?)834

十、鸟乡忆(姚中?)837

十一、秋林纪胜(姚中?)840

十二、荒原扑火记(姚中?)840

姚中?十一首844

第四辑 边地风情(自由体诗)844

王吉厚四首847

那杰二首848

王连山三首848

第五辑 饶河杂咏(仿古体诗)849

姚学珍十六首849

姚中岷三首851

韩鲁更九首851

汪峻五首852

于洪江十六首853

王恩龙九首855

陈景胜二首856

杨培茂十一首857

张良七首858

张玉银六首859

王树发六首860

方生涛四首861

姚中岫七首861

孙昌裕二首862

姚明贤六首863

董同心二首863

彭业辉二首864

崔忠礼二首864

林基或二首864

彭川海一首864

贲向荣二首865

冯学林一首865

李荣春六首865

钟占富九首866

王吉武一首867

刘振江二首867

辛瑞璋二首867

宗瑞娟一首867

刘目强一首867

赵桂双二首868

郑玉洁二首868

于汝和三首868

邹世斌一首868

徐先义一首869

赵会军一首869

白宪明一首869

白一帆二首869

王滨友二首869

王名德一首870

刘维民一首870

柳桂珍一首870

鞠凤鸣一首870

李春燕一首870

王宝太一首870

丛玉滋一首870

贺传林一首871

曲宏伟一首871

张学科一首871

孙清涌一首871

姜志民二首871

陈国城二首871

杨朝晖一首872

姚中?二十首872

姚大永一首874

王宝君一首875

汪炜二首875

张大用一首875

卷十六要事简记879

一、明时期879

二、清时期879

三、中华民国时期883

四、伪满洲国时期888

五、东北光复后及新中国成立迄今894

后记915

跋 于洪江920

附件(一)饶河县首届、二届县志编纂委员会图照二幅925

(二) 饶河县志增印部份赞助企业名录927

(三) 本志责任编辑附照928

1992《饶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饶河县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编 1992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续修广饶县志  1-2(1968 PDF版)
续修广饶县志 1-2
1968 台湾:成文出版社
广饶县教育志  1840-1985(1986 PDF版)
广饶县教育志 1840-1985
1986
广饶县检察志  1951-1990(1991 PDF版)
广饶县检察志 1951-1990
1991
莱州市水利志(1990 PDF版)
莱州市水利志
1990
广饶县供销社志(1984 PDF版)
广饶县供销社志
1984
广饶县粮食志(1998 PDF版)
广饶县粮食志
1998
漠河县志(1993 PDF版)
漠河县志
1993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夏河县志(1999 PDF版)
夏河县志
1999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饶平县志(1994 PDF版)
饶平县志
1994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广河县志(1995 PDF版)
广河县志
1995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剑河县志(1994 PDF版)
剑河县志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沿河县志(1993 PDF版)
沿河县志
199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唐河县志(1993 PDF版)
唐河县志
1993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上饶县志(1993 PDF版)
上饶县志
1993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三河县志(1988 PDF版)
三河县志
1988 北京: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