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县志》求取 ⇩

序一1

凡例1

概述1

序二4

大事记7

第一编 地理45

第一章 地理位置45

第一节 境域位置45

第二节 境域变化45

第二章 建置沿革47

附 三河县名考48

第三章 行政区划50

第四章 城镇乡村57

第一节 县城57

第二节 镇58

第四节 村70

第三节 乡72

第五章 地质地貌98

第一节 地质98

第二节 地貌100

第一节 四季102

第六章 气候102

第二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103

第三节 温度104

第四节 降水113

第五节 风向风速114

第七章 水文115

第一节 地表水115

第二节 地下水118

第一节 类属分布121

第八章 土壤121

第二节 土壤肥力122

第九章 野生动植物125

第一节 植被125

第二节 植物125

第三节 动物126

第十章 自然灾害128

第一节 旱涝128

第二节 大风131

第三节 冰雹132

第四节 低温和连阴雨134

第五节 暑热135

第六节 虫害136

第七节 震灾137

137

康熙十八年地震记137

1976年地震记138

第二编 经济143

第十一章 农业143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和调整145

第二节 农业区划151

第三节 农作物152

第四节 农技农艺155

第五节 农作机具163

第六节 农业机构沿革169

第十二章 林业170

第一节 林木品种170

第二节 植树造林174

第三节 果树和果园176

第四节 林业科技178

第五节 林业经营管理179

第十三章 畜牧水产183

第一节 畜禽种类183

第二节 饲养管理187

第三节 疫病防治189

第四节 水产193

第五节 管理机构沿革197

第十四章 水利198

第一节 洪涝治理198

第二节 农田灌溉201

210

引潮灌渠开挖和扩挖记210

赵河沟蓄水池兴建记211

创业渠和龙江池修建始末212

第三节 提水工具212

第四节 工程管理215

第五节 县外水利施工218

第十五章 工业221

第一节 经营体制222

第二节 生产门类224

第三节 企业管理237

第四节 工业管理机构240

第十六章 乡镇企业241

第一节 生产经营门类241

第二节 企业管理245

第三节 重点企业介绍249

第四节 管理机构沿革252

第十七章 交通运输255

第一节 古道255

第二节 公路256

第三节 公路桥梁260

第四节 公路运输264

第五节 公路管理267

第六节 水运270

第七节 铁路271

第十八章 邮电275

第一节 机构设置275

第二节 管理体制276

第三节 邮政276

第四节 电信278

第五节 邮电质量管理280

第六节 邮电业务经营281

第十九章 电业283

第一节 网电建设283

第二节 电力供应285

第三节 电力管理286

第四节 小型水力发电288

第二十章 城乡建设289

第一节 城镇建设289

第二节 公产房建筑和管理297

第三节 农村规划和房屋建设299

第四节 建筑施工队伍299

第五节 土地征用300

第六节 环境保护300

第二十一章 商业302

第一节 经营体制和机构304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315

第三节 生产资料购销323

第四节 生活资料购销326

第五节 饮食服务332

附 三河炒饼的创制333

第六节 企业经营管理336

第二十二章 外贸338

第一节 农副产品出口338

第二节 民族手工艺品出口339

第三节 管理机构340

第二十三章 物资342

第一节 统配物资经营342

第三节 议购议销343

第二节 物资调剂交流343

第四节 管理机构345

第二十四章 粮油管理346

第一节 购销346

第二节 加工351

第三节 储运351

第四节 管理机构354

第二十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3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5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35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359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60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360

第二十六章 计量物价管理363

第一节 计量363

第二节 物价364

第二十七章 财政审计373

第一节 财政体制373

第二节 财政收支374

第三节 财务管理与监察379

第四节 乡财政381

第五节 财政机构382

第六节 审计382

第二十八章 税务384

第一节 农业税384

第二节 工商税386

第三节 税收减免392

第四节 机构393

第二十九章 金融394

第一节 货币394

第二节 借贷398

第三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404

第四节 城乡储蓄405

第五节 农村信用合作407

第六节 债券410

第七节 保险410

第八节 金融机构411

第三十章 中国共产党415

第一节 组织机构415

第三编 政治415

第二节 党员427

第三节 代表大会432

第四节 纪律检查433

第五节 统一战线434

第三十一章 国民党三青团436

第一节 国民党436

第二节 三青团436

第一节 旧政权群众团体437

附 日伪组织437

第三十二章 群众团体437

第二节 人民群众团体438

第三十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445

第一节 人民代表选举445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46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447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449

第三十四章 政府451

第一节 县级政府451

第二节 区乡村设置465

第三十五章 政治协商会议467

附 县议事会和参事会468

第三十六章 公安司法469

第一节 治安469

471

反革命分子胡万荣抓捕记471

本县部分反动道会门情况472

第二节 检察475

第三节 审判477

第四节 司法行政480

第一节 人事482

第三十七章 人事劳动482

第二节 劳动491

第三节 机构沿革497

第三十八章 民政498

第一节 社会救济498

第二节 社会福利502

附 段甲岭镇敬老院兴办记502

第三节 拥军优属503

附 三河县光荣院记504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506

第五节 婚姻登记508

第六节 丧葬管理509

第七节 民政机构509

第四编 军事511

第三十九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511

第一节 旧政权驻军和地方武装511

第二节 人民武装机构517

第四十章 兵役521

第一节 旧时兵役制521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522

第一节 抗日战争523

第四十一章 兵事和战斗523

第二节 解放战争526

附 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武装暴行530

第四十二章 民兵535

第一节 民兵组织535

第二节 民兵活动536

附 民兵参战战例538

第三节 民兵训练539

第一节 文化馆、站543

第五编 文化543

第四十三章 群众文化艺术543

第二节 图书馆545

第三节 戏剧546

第四节 电影549

第五节 图书发行550

第六节 广播、通讯551

第七节 档案收存552

第八节 文艺文学553

附 诗词选录九首555

第九节 文物胜迹562

第四十四章 教育572

第一节 教育方针572

第二节 书院私塾574

第三节 幼儿教育575

第四节 小学教育576

第五节 中等教育580

第六节 业余教育587

第七节 教学研究588

第八节 考试制度589

第九节 教育经费591

第十节 教师队伍592

第十一节 勤工俭学593

第十二节 教育行政595

第四十五章 卫生597

第一节 医疗机构597

第二节 医疗队伍600

附 病例602

第三节 医药和药政603

第四节 卫生防疫604

第五节 妇幼保健607

第六节 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608

第七节 爱国卫生609

第八节 管理机构610

第四十六章 体育611

第一节 学校体育611

第二节 群众体育611

第三节 老年体育612

第四节 历届运动会612

第五节 体育机构612

第一节 科研科普618

第四十七章 科技618

第二节 气象水文622

第三节 防震623

第四节 新能源624

第六编 社会625

第四十八章 人口民族625

第一节 人口625

第二节 民族634

第三节 计划生育635

第一节 农民生活641

第四十九章 人民生活641

643

张仙庄卢二皇上643

李井泉一家人的遭遇643

张俊兴的苦难644

被土匪毁灭的宣营村645

被洪水吞噬的田辛庄646

新农村高各庄654

第二节 职工生活656

第一节 宗教658

第五十章 宗教侨务658

第二节 侨务659

第五十一章 风俗习惯660

第一节 婚嫁660

第二节 丧葬661

第三节 节令663

第四节 礼俗664

第五节 恶习、迷信、陋俗665

第六节 优良风尚667

第七节 饮食服饰668

第十节 娱乐670

第八节 居住670

第九节 摆设照明670

第十一节 方言、民谚、歇后语671

第七编 人物677

第五十二章 人物表677

第一节 文武职677

第二节 学者名人685

第三节 烈士英名录691

传记一717

第五十三章 人物传717

传记二721

传记三727

附录731

重大事故选例731

中央、省、地直驻三河县各单位734

历代修志记略、737

编后记739

三河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工作人员名单743

表格索引745

1988《三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金城主编;河北省三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88 北京:学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