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志》求取 ⇩

第一编 地理1

第一章 建置1

第一节 区域位置1

第二节 历史沿革1

第二章 行政区划2

第一节 区划2

第二节 县城26

第三节 乡镇27

第三章 地质 地貌30

第一节 地质30

第二节 地貌35

第四章 气候 物候39

第一节 气候40

第二节 物候46

第五章 水文47

第一节 地面水47

第二节 地下水53

第三节 水质水量54

第六章 土壤 植被57

第一节 土壤57

第二节 植被70

第二节 矿物资源73

第七章 自然资源73

第一节 土地资源73

第三节 水资源75

第四节 野生植物76

第五节 野生动物77

第八章 自然灾害79

第一节 水灾79

第二节 旱灾81

第三节 风灾 雪灾 雹灾82

第四节 地震 地陷82

第五节 虫灾83

第二编 经济84

第九章 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的变革8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84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85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85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87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9

第十章 农业90

第一节 耕地91

第二节 劳动力93

第三节 农机具94

第四节 作物种植99

第五节 种植业区划113

第六节 耕作制度114

第七节 土壤改良115

第八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116

第九节 农作物保护121

第十节 栽培技术125

第十一节 农业经营管理130

第十一章 林业136

第一节 森林资源137

第二节 山林权属142

第三节 林业区划143

第四节 育苗造林146

第五节 森林保护150

第六节 采伐运输154

第七节 购销经营154

第八节 林副产品157

第九节 林场 苗圃160

第十二章 水利162

第一节 水利投入163

第二节 蓄水工程165

第三节 引水工程168

第四节 提水工程173

第五节 防洪排涝工程175

第六节 人畜饮水176

第七节 水利移民安置177

第八节 水土保持177

第九节 水利管理178

第十三章 畜牧 渔业180

第一节 畜牧180

第二节 渔业191

第十四章 土特产195

第二节 灌阳雪梨196

第一节 灌阳长枣196

第三节 灌阳橙197

第四节 灌阳蜜枣197

第五节 红枣糯米酒198

第六节 苎麻198

第七节 红瓜子198

第八节 山苍子199

第九节 桐油199

第十节 陶器199

第十五章 工业199

第一节 工业体制201

第二节 工业门类202

第三节 企业管理216

第四节 企业与产品选介218

第十六章 乡镇企业224

第一节 企业形式224

第二节 产业结构226

第三节 企业选介230

第十七章 交通231

第一节 古道232

第二节 公路233

第三节 桥梁237

第四节 渡口241

第五节 运输241

第六节 监理245

第十八章 邮电246

第一节 邮政246

第二节 电信251

第三节 管理254

第十九章 城建 环保256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6

第二节 建设规划256

第三节 县城建设257

第四节 乡村建设263

第五节 建筑队伍264

第六节 房产管理264

第七节 土地管理265

第八节 环境保护267

第二十章 商业268

第一节 个体商业270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272

第三节 集体商业273

第四节 国营商业285

第五节 集市贸易294

第六节 对外贸易297

第七节 物资供应301

第二十一章 粮油购销302

第一节 机构设置302

第二节 粮食征购供应303

第三节 油脂统购统销313

第四节 粮油议购议销315

第五节 粮油民间贸易317

第六节 饲料供应318

第七节 粮油储运319

第一节 财政收入324

第二十二章 财政324

第二节 财政支出330

第三节 财政收支平衡336

第四节 财政管理337

第二十三章 税务341

第一节 机构341

第二节 农业税收342

第三节 工商税收347

第四节 赋税减免与照顾355

第二十四章 金融360

第一节 机构360

第二节 货币及流通363

第三节 银行存款368

第四节 银行贷款371

第五节 民间借贷和信用合作375

第六节 利率管理376

第七节 结算管理与联行往来377

第八节 基建资金管理378

第九节 债券发行379

第十节 保险业务381

第二十五章 经济综合管理384

第一节 计划管理384

第二节 统计管理389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390

第四节 物价管理399

第五节 计量管理405

第六节 审计管理407

第三编 政治408

第二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灌阳地方组织408

第一节 组织建设408

第二节 工作机构412

第三节 代表大会413

第四节 宣传教育416

第五节 统战工作420

第六节 纪检工作425

第二十七章 中国国民党灌阳地方组织427

第一节 组织概况427

第二节 主要活动428

第二十八章 群众组织430

第一节 工人组织430

第二节 农民组织433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435

第四节 妇女组织440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444

第一节 代表选举445

第二十九章 人民代表大会445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46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448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450

第五节 代表联系制度453

第六节 议(提)案办理454

第三十章 民国及其以前政权机构454

第一节 清代及其以前政权机构4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公署、政府454

第一节 机构设置458

第三十一章 人民政府458

第二节 政绩纪略462

第三十二章 人民政协463

第一节 机构设置46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465

第三节 提案工作466

第四节 协商监督466

第五节 其他活动467

第三十三章 重大政治运动469

第一节 清匪反霸469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69

第四节 土地改革470

第三节 抗美援朝470

第五节 “三反”、“五反”471

第六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471

第七节 社会主义教育473

第八节 “文化大革命”474

第三十四章 拨乱反正476

第一节 指导思想的扶正476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477

第三十五章 民政 扶贫477

第一节 优抚安置477

第二节 救灾治灾480

第三节 社会福利481

第四节 婚姻管理482

第五节 扶贫483

第三十六章 劳动 人事484

第一节 职工管理484

第二节 职工队伍487

第三节 职工教育491

第四节 职工工资491

第五节 职工福利494

第六节 职工离退休(职)495

第一节 监察497

第三十七章 监察 信访497

第七节 机构人员编制497

第二节 信访498

第三十八章 公安 司法499

第一节 公安499

第二节 检察501

第三节 审判503

第四节 司法行政504

第四编 军事506

第三十九章 兵役506

第一节 兵役制度506

第二节 兵员征集507

第四十章 过境军队508

第四十一章 地方武装510

第四十二章 民兵515

第一节 组织建设515

第二节 军事训练515

第三节 政治教育516

第四节 武器装备516

第五节 主要活动517

第六节 民兵工作“三落实”和民兵代表大会518

第四十三章 军事设施519

第一节 关隘519

第四节 人防520

第二节 保垒520

第三节 哨所520

第四十四章 战事521

第一节 清代及其以前战事52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农民起义522

第三节 红军在灌阳作战524

第四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526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灌阳战事526

第五编 文化530

第四十五章 教育530

第一节 县学 书院 社学 义学 私塾530

第二节 幼儿教育532

第三节 小学教育534

第四节 中学教育549

第五节 人才输送557

第六节 专业教育557

第七节 成人教育560

第八节 教师队伍562

第九节 勤工俭学566

第十节 教育经费567

第十一节 行政机构570

第一节 科技活动571

第四十六章 科技571

第二节 科技队伍573

第三节 科技成果574

第四十七章 文化580

第一节 群众文化581

第二节 文艺团体582

第三节 文艺创作584

第四节 民间文艺585

第五节 谜语 笑话590

第六节 民间传说593

第七节 图书 报刊597

第八节 档案599

第九节 电影601

第十节 广播 电视 录像601

第十一节 文物603

第十二节 胜迹613

第四十八章 卫生617

第一节 防疫617

第二节 妇幼保健621

第三节 医药生产及管理623

第四节 医疗623

第一节 学校体育629

第四十九章 体育629

第二节 群众体育630

第三节 体育竞赛632

第四节 业余体校634

第五节 体育设施638

第六编 社会640

第五十章 人口640

第一节 人口数量640

第二节 人口分布643

第三节 人口构成644

第五十一章 计划生育6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653

第二节 政策措施653

第三节 工作成效655

第五十二章 民族658

第一节 族源及分布658

第二节 姓氏659

第五十三章 人民生活660

第一节 农民生活660

第二节 职工生活663

第三节 城镇一般居民生活664

第一节 婚嫁665

第五十四章 习俗665

第二节 丧葬667

第三节 添口668

第四节 祝寿669

第五节 服饰669

第六节 饮食669

第七节 交际670

第八节 居住670

第九节 节日670

第十节 称呼672

第十一节 陋习673

第一节 语言675

第五十五章 语言 歇后语 谚语675

第二节 歇后语691

第三节 谚语692

第五十六章 宗教 寺庙694

第一节 宗教694

第二节 寺庙695

第五十七章 会馆 祠堂 会场696

第一节 会馆696

第二节 祠堂696

第三节 会场696

第一节 失火697

第五十八章 重大事故697

第二节 触电698

第三节 交通事故699

第七编 人物700

第五十九章 烈士700

第一节 烈士传700

第二节 英名录702

第三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707

第六十章 名人710

第一节 名人传710

第二节 名人录716

第三节 自治区(省)部委办厅局及其以上机关授予荣誉称号的先进人物名录735

附录747

一、进士、举人和大学专科以上的毕业生名录747

二、评聘为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名录778

三、行政干部中获得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名录785

四、行政干部中获得高级政工师、政工师的人员名录787

五、诗词 楹联 标语 文告 碑文788

六、奇闻异事802

七、编写部门志为本志提供资料的人员名录803

八、赞助印刷出版本志的单位和个人名录803

编后记810

1995《灌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熊光嵩主编;灌阳县志编委办公室编 1995 北京:新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