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县志》求取 ⇩

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6

一、双流县大事记6

二、华阳县大事记33

三、专题记述46

第一篇 政区63

第一章 建置63

第一节 历史沿革63

第二节 县名65

第三节 治所66

第二章 位置、境域66

第一节 位置66

第二节 境域66

第三章 区划67

第一节 区划演变67

第二节 镇73

第三节 乡76

第二篇 自然地理86

第一章 地质86

第一节 地层86

双流县地质图89

第二节 地质构造89

一、褶皱构造89

二、断裂构造90

双流县地质构造图第三节 矿产资源91

第二章 地貌92

第一节 概况92

第二节 地貌分区93

一、冲——洪积平原区93

二、侵蚀堆积缓丘台地区93

三、构造剥蚀丘陵区94

四、构造剥蚀脊状低山区94

双流县地貌图95

第三节 山脉95

一、龙泉山95

二、牧马山96

第三章 气候97

第一节 四季特征97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97

一、气温97

二、日照98

三、降水98

双流县降雨分布图四、气压99

五、风、霜、雪99

第四章 水系99

第一节 河流99

一、金马河99

二、府河100

三、杨柳河100

四、江安河100

五、清水河101

六、白河101

七、鹿溪河101

第二节 水资源102

一、地表径流102

二、地下水资源102

第五章 动植物资源102

第一节 野生动物103

一、兽类103

二、鸟类103

三、昆虫类103

四、鱼类104

第二节 野生植物104

一、药用植物104

二、杂草104

第六章 自然灾害105

第一节 干旱105

第二节 洪水106

第三节 冰雹110

双流县冰雹路径图第四节 低温、绵雨112

一、低温112

二、绵雨113

第五节 地震114

第三篇 人口117

第一章 人口规模117

第一节 人口数量117

一、清代及民国时期人口117

二、解放后人口119

第二节 人口密度122

第三节 城乡分布124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5

第一节 性别125

第二节 年龄127

第三节 职业130

一、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130

二、行业、职业131

第四节 民族构成133

第五节 文化程度133

第三章 婚姻、家庭135

第一节 婚姻135

第二节 家庭138

第四章 人口普查14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户口清查140

第二节 解放后三次人口普查141

第五章 计划生育142

第一节 机构142

第二节 工作143

一、开始提倡计划生育阶段143

二、控制多胎生育,提倡“晚、稀、少”阶段143

三、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阶段143

第三节 成效144

第四篇 经济综述145

第一章 经济发展14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经济概貌145

第二节 解放后的发展状况146

一、发展速度与水平146

二、经济效益151

第二章 经济结构15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53

第二节 产业结构154

一、社会生产结构154

二、工农业生产结构154

三、第三产业结构155

第三节 国民生产总值结构156

第三章 乡镇企业15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56

第二节 企业结构157

一、组织形式与职工人数157

二、行业分布158

三、地区分布158

四、产值结构158

第三节 经营特点159

一、负债经营159

二、投资少、效益高160

三、责、权、利结合161

第四章 国民收入161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增长与结构161

一、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161

二、国民收入的行业结构162

三、国民收入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162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63

一、概况163

二、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163

第五章 人民生活164

第一节 收入水平165

一、城镇居民收入165

二、农民收入166

第二节 消费166

一、消费水平166

二、消费结构167

第六章 经济管理168

第一节 计划管理168

一、生产计划管理168

二、商品流通计划管理169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169

第二节 劳力管理170

第三节 物价管理171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172

一、市场管理172

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173

三、商标管理173

四、经济合同管理175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175

一、计量管理175

二、计量改革176

三、标准化工作176

第六节 统计监督176

第五篇 农业178

第一章 所有制、经营体制178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78

一、各阶层土地占有178

二、租佃关系178

三、雇工179

四、高利贷179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179

一、土地改革180

二、互助组180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181

一、农业生产合作社181

二、人民公社181

三、农业生产责任制183

四、自留地184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185

第五节 经营管理186

一、管理机构186

二、四大管理186

三、收益分配187

第二章 农业生产187

第一节 生产条件187

一、耕地187

二、土壤187

三、水利188

四、肥料188

第二节 耕作制度189

第三节 作物结构190

一、粮食作物190

二、经济作物193

三、其它作物196

第四节 农业机具198

第五节 农业技术199

一、推广良种199

二、繁殖制种201

三、植物保护202

四、栽培技术205

第六节 农业机构207

一、农业事业机构207

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207

第三章 林业生产208

第一节 林业资源208

一、林地208

二、林种209

三、林木蓄积量209

第二节 营林生产209

一、采种209

二、育苗210

三、植树210

第三节 林业技术211

一、引种211

二、育苗211

三、病虫防治211

第四节 林业机构212

第四章 畜牧生产213

第一节 养殖种类213

一、家畜213

二、家禽214

三、其它养殖215

第二节 饲料217

一、精饲料217

二、青饲料217

三、粗饲料217

四、配合饲料218

第三节 疫病218

一、畜禽疫病218

二、疫病防治220

第四节 畜种杂交改良221

一、毛猪经济杂交221

二、耕牛经济杂交222

三、成都麻羊的杂交改良222

第五章 渔业生产223

第一节 资源223

一、水面223

二、鱼类223

三、饵料224

第二节 养殖224

一、鱼苗生产224

二、成鱼养殖225

三、鱼病防治225

第三节 江河渔业226

第四节 渔政管理226

第六篇 水利228

第一章 灌溉设施228

第一节 引水工程229

一、平坝区渠堰229

二、东风渠232

三、牧马山干、支渠235

第二节 蓄水工程236

一、塘、堰、冬水田236

二、水库237

第三节 提水工程240

一、传统提灌240

二、机械提灌241

三、电力提灌241

第四节 机电井及喷灌244

一、机电井244

二、喷灌244

双流县渠系现状图第二章 防洪治河245

第一节 修筑堤防245

金马河新、旧貌带状图一、金马河堤防245

二、府河堤防247

三、江安河防洪工程248

第二节 改造河道248

一、改造杨柳河248

杨柳河新旧渠道平面图二、改造白河249

第三章 农田建设250

第一节 水土保持250

第二节 改田改土251

第四章 管理252

第一节 都江堰渠系管理252

一、坝区河渠养护、管理252

二、东风渠、牧山干、支渠(新灌区)管理253

第二节 塘库堰管理254

第三节 提灌站管理255

第七篇 工业256

第一章 工业发展256

第一节 发展概况256

第二节 经济效益257

一、投资效益258

二、劳动生产率258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260

第一节 国营工业260

第二节 城镇集体工业261

一、二轻工业261

二、街道工业262

三、部门工业262

第三节 乡镇集体工业263

第四节 个体工业264

第三章 工业门类267

第一节 食品工业267

第二节 冶金工业269

第三节 机械工业270

第四节 建材工业273

第五节 化学工业274

第六节 纺织缝纫275

一、纺织275

二、缝纫276

第七节 羽绒皮革276

一、羽绒276

二、皮革277

第八节 造纸印刷277

一、造纸277

二、印刷278

第九节 木材编织278

第十节 电力电仪279

一、电力279

二、电仪279

第十一节 其它轻工业280

第四章 厂房设备与职工队伍280

第一节 厂房设备280

一、厂房280

二、设备281

第二节 职工队伍282

一、职工人数282

二、职工构成283

三、职工文化状况283

四、职工年龄结构283

第五章 经营管理28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84

第二节 企业管理284

一、改革工业管理机构284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284

三、推行和完善工业经济责任制285

四、加速横向联合285

五、改革企业领导体制285

六、干部培训285

第六章 驻县工业企业286

第一节 中央属工业286

第二节 市属工业287

第三节 外州、县工业288

第八篇 商业289

第一章 所有制290

第一节 私营商业290

第二节 集体商业291

一、供销合作社291

二、合作商店(组)292

三、代购代销店293

四、乡镇商业293

五、部门办商业294

第三节 国营商业294

第二章 市场296

第一节 集市296

一、赶场296

二、物资交易会300

三、集市贸易300

第二节 市场管理302

一、管理机构302

二、查处违法案件303

第三章 商品购销304

第一节 粮、油304

一、粮食305

二、油脂307

三、议购议销309

四、粮、油票证310

五、粮、油转化311

第二节 土特产品311

第三节 生活资料315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318

一、农具319

二、耕牛320

三、化肥320

四、农药、药械321

五、种籽321

六、农用木材321

第五节 工业生产资料324

第四章 对外贸易324

第一节 土产类325

第二节 畜产类325

第三节 外汇325

第五章 饮食服务326

第一节 行业326

第二节 名小吃327

第六章 商品储运与财务管理327

第一节 商品储运327

一、粮油仓储327

二、其它商品仓储328

第二节 财务管理328

一、国营商业328

二、集体商业330

第九篇 交通332

第一章 公路332

第一节 公路建设332

双流县交通图333

一、国道333

二、省道333

三、县道334

四、乡道336

五、专用道338

六、机耕道339

第二节 桥涵340

第三节 公路养护348

第四节 公路植树350

第五节 筑路经费与劳动力351

第二章 运输353

第一节 公路运输353

一、汽车运输353

二、拖拉机运输358

三、简易柴油机动车运输358

四、橡轮人力车运输359

五、人力板车架车运输360

六、畜力车和人畜力板架车运输361

七、代步工具362

第二节 水上运输363

一、水运工具363

二、航道航运363

三、渡运366

第三节 铁路运输366

第四节 民用航空367

第五节 管道运输368

第六节 民间传统运输368

第七节 公路交通运输企业369

一、县属企业369

二、乡(镇)运输社(组)371

三、省(市)汽车运输站(业务组)371

第三章 管理373

第一节 交通管理373

第二节 路政管理374

第三节 水运管理375

第十篇 邮电378

第一章 机构378

第一节 站铺378

第二节 民信局379

第三节 邮局379

第四节 电话管理所382

第五节 邮电局382

第二章 邮政385

第一节 业务385

一、函件385

二、包件386

三、汇兑386

四、报刊发行387

五、机要通信388

第二节 邮路388

第三节 投递392

一、城市投递392

二、乡村投递392

第四节 邮政资费394

第五节 邮政设备395

第三章 电信396

第一节 电话396

一、农村电话396

二、长途电话399

三、市内电话399

四、会议电话400

第二节 电报401

第三节 电信资费402

一、长途电话资费402

二、市内电话资费402

三、农村电话资费402

四、会议电话资费403

五、电报资费403

第四章 企业管理404

第一节 经营管理404

第二节 财务管理405

第三节 业务管理406

一、邮政业务管理406

二、电信业务管理407

第十一篇 能源409

第一章 电力409

第一节 电力设施409

一、发电409

二、输变电411

第二节 电力供求415

一、省市工业用电415

二、县办工业用电415

三、电力提灌用电416

四、乡镇企业用电416

五、农副加工用电416

六、生活及照明用电416

第三节 电力管理418

第二章 煤炭、石油、天然气418

第一节 煤炭418

第二节 石油420

一、煤油420

二、汽油420

三、柴油420

第三节 天然气421

第四节 节煤、节油421

一、节煤421

二、节油422

第三章 沼气、柴草422

第一节 沼气422

第二节 柴草424

第十二篇 城建环保425

第一章 县城建设425

第一节 城池425

第二节 街道426

第三节 街房427

第四节 公用事业建设428

一、照明428

二、供水429

三、排水429

四、城市绿化429

五、公园、广场430

六、环境卫生430

第二章 集镇建设431

第一节 华阳镇431

第二节 其他集镇432

一、彭镇432

二、中和镇433

三、文星镇433

四、籍田镇434

五、太平场镇435

六、黄龙溪435

第三章 农村建设436

第一节 农房436

第二节 饮用水436

第三节 照明437

第四节 交通437

第四章 基建、房地产管理437

第一节 房产管理437

一、公房管理437

二、私房改造438

第二节 建房管理438

一、宅基地管理438

二、设计管理439

三、建筑队伍439

第五章 环境保护440

第一节 工业污染源现状440

第二节 污染治理441

第三节 环保机构442

第十三篇 财政、税务443

第一章 财政443

第一节 体制443

第二节 预算管理445

第三节 收支446

一、收入446

二、支出452

第四节 财政监督456

第五节 审计监督457

第二章 税务458

第一节 税收制度458

一、民国时期税捐458

二、解放后的税制458

第二节 税种459

一、农业税459

二、工商各税461

三、所得税467

附: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468

第三节 税收工作469

一、征收管理469

二、培植税源472

第十四篇 金融474

第一章 货币474

第一节 金属币474

一、制钱474

二、铜元474

三、银元、银两474

四、镍币475

五、人民币金属币475

第二节 纸币475

一、法币475

二、关金券476

三、金圆券476

四、银圆券476

五、人民币476

第二章 金融机构477

第一节 银行477

一、双流县银行477

二、华阳县银行478

三、四川省银行双流办事处478

四、中国人民银行双流县支行478

五、中国工商银行双流县支行478

六、中国农业银行双流县支行478

七、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双流县支行479

第二节 保险公司479

第三节 合作金库479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479

一、无限责任信用合作社479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480

第五节 民间金融481

一、民国时期民间金融481

二、解放后的民间金融481

第三章 存款与储蓄482

第一节 对公存款482

第二节 储蓄存款483

一、国民储蓄483

二、人民储蓄483

第三节 利率488

第四章 贷款490

第一节 民国时期金融业贷款490

第二节 解放后金融业贷款490

一、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491

二、农业贷款493

三、乡镇企业贷款495

四、固定资产贷款496

五、其它贷款497

第三节 银行统管流动资金500

第五章 代理及其他业务501

第一节 金库501

第二节 债券502

一、国民公债502

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502

三、国家经济建设分债503

四、地方经济建设公债503

五、国库券503

第三节 期票504

第四节 其他代理业务505

一、农业拨款与监督505

二、社队财会辅导505

三、信息咨询505

第六章 会计与结算506

第一节 民国时期银行会计506

第二节 人民银行会计506

一、核算任务506

二、科目设置506

三、帐户管理507

四、三级联行核算507

第三节 结算507

一、银行结算507

二、农副产品采购结算508

第七章 现金出纳508

第一节 统一货币508

第二节 现金出纳509

第三节 金银管理及钞券反假510

一、金银管理510

二、反假、反破坏人民币511

第八章 货币流通与管理511

第一节 货币流通511

一、流通概况511

二、流通调查513

三、现金计划513

第二节 现金管理514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514

第四节 奖金监督支付515

第九章 建行业务515

第一节 基建存款516

一、一般性存款516

二、财政性存款516

第二节 基建拨款517

一、基建支出预算管理517

二、基建资金管理517

第十章 保险519

第一节 保险种类519

一、企业财产保险519

二、家庭财产保险520

三、机动车辆保险520

四、人身保险520

五、农业保险521

第二节 理赔521

第三节 防灾防损522

第十五篇 政党、群团52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24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中共地下组织524

一、组织机构524

二、主要革命活动525

第二节 解放后的中共组织527

一、党员代表大会527

二、县委会528

三、基层党组织532

第三节 县委机关工作532

一、县委会、常委会的主要工作532

二、党务工作534

第四节 纪律检查539

一、机构539

二、纪检工作54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540

第一节 组织540

第二节 活动542

第三章 民主党派543

第一节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543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543

第四章 其他政党544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544

第二节 民主社会党544

第五章 群众团体544

第一节 解放后的群众组织544

一、工会544

二、农会545

三、共产主义青年团546

四、妇女联合会547

五、工商联54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法团548

第十六篇 议会、人大550

第一章 议会550

第一节 议事会、参事会550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550

第三节 参议会551

第二章 人大552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52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554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561

一、审定重大事项562

二、监督检查工作562

三、依法任免干部563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63

第三章 选举56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选举564

一、县临时参议会的选举564

二、县参议会的选举565

三、乡、镇民代表会的选举565

第二节 普选和人民代表的产生566

第十七篇 政府568

第一章 县政府机构56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机构568

一、双流县政府机构568

二、华阳县政府机构568

第二节 解放后的机构569

一、双流县人民政府机构569

二、华阳县人民政府机构570

第二章 历届执政与施政方式571

第一节 历届执政571

第二节 施政方式578

第三章 基层机构581

第一节 区办事机构及乡(镇)行政机构581

一、双流县581

二、华阳县582

三、籍田区582

第二节 村自治组织582

第十八篇 政协584

第一章 组织机构584

第一节 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584

一、双流县学委会584

二、华阳县学委会585

第二节 政协双流县委员会585

第三节 机构设置587

一、常务委员会587

二、委、组、室588

第二章 委员的产生和构成589

第一节 委员的产生589

一、学委会委员589

二、政协委员589

第二节 委员的构成590

第三章 政协工作591

第一节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591

一、大事协商监督591

二、提案及提案办理592

三、调查研究593

四、委员视察594

第二节 学习工作594

第三节 协助落实政策595

第四节 联系委员和各界人士596

第五节 促进祖国统一工作596

第六节 文史资料工作597

一、机构与征集597

二、编辑和内部发行598

三、社会效益598

第十九篇 民政、人事600

第一章 民政600

第一节 优抚安置600

一、褒扬抚恤600

二、优待补助603

三、拥军支前606

四、接收安置607

第二节 赈灾救济610

一、赈灾610

二、救济614

第三节 社会福利618

一、慈善事业618

二、五保户供养620

三、福利生产621

四、收容遣送622

第四节 婚丧管理623

一、婚姻登记623

二、殡葬改革625

第二章 人事626

第一节 人员配置626

一、县政府人员配置626

二、区乡行政机构人员配置630

三、基层自治组织人员配置632

第二节 人事管理633

一、任免633

二、调配634

三、奖惩635

四、人才交流636

第二十篇 公安、司法637

第一章 公安637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637

一、平息反革命武装暴乱637

二、集训乡保人员638

三、管训自新人员638

四、镇压反革命639

五、取缔反动会道门639

第二节 整顿社会秩序640

一、社会治安640

二、禁烟肃毒641

三、禁赌641

四、取缔娼妓642

五、组建治保组织642

第三节 治安行政管理642

一、户政管理642

二、消防管理643

三、特种行业管理644

四、枪支弹药管理644

五、民用爆炸危险物品管理645

第四节 侦查、预审645

一、侦查645

二、预审645

第五节 狱政646

第六节 武装警察646

第二章 检察6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647

第二节 刑事检察648

第三节 经济检察648

第四节 法纪检察649

第五节 控告、申诉649

第六节 监所检察650

第三章 审判650

第一节 审判机构650

第二节 审判制度651

一、公开审判制度651

二、辩护制度651

三、陪审制度652

第三节 审判工作652

一、刑事审判652

二、民事审判653

三、经济审判653

四、申诉复查654

第四章 司法行政654

第一节 法制宣传教育654

第二节 民间调解655

第三节 法律监督656

一、法律顾问656

二、公证656

第二十一篇 军事658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65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658

一、团练658

二、兵役科、军事科658

三、国民兵团659

第二节 武装部、兵役局659

第二章 兵役制度659

第一节 募兵制659

第二节 征兵制659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661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661

第三章 地方武装662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662

一、保卫团662

二、保安队662

三、保卫队662

四、义勇壮丁队662

五、常备队、预备队662

六、民众自卫总队663

第二节 解放后的地方武装663

一、县警卫营、县中队663

二、民兵663

第四章 军事设施665

第一节 城墙665

第二节 碉堡666

第三节 哨所、营房、招待所666

第四节 飞机场667

第五章 防空667

第一节 防空机构667

第二节 防空业务667

第三节 防空工程669

第六章 军事纪要669

第一节 东路华阳同志军反清斗争669

第二节 南路双流同志军反清斗争670

第三节 驻县川军出师抗日671

第四节 空战、空袭672

第五节 彭镇歼灭战673

第六节 双流县剿匪平叛673

第七节 华阳县剿匪平叛674

第二十二篇 教育676

第一章 书院、义学、私塾676

第一节 书院676

第二节 义学676

第三节 私塾677

第二章 普通教育678

第一节 学前教育678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幼儿园678

二、其它部门办幼儿园679

第二节 小学教育679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小学679

二、其它部门办小学681

三、小学附设学前班682

第三节 中学教育682

一、教育部门(集体)办中学682

二、其它部门办中学684

三、抗日战争时期迁入双、华两县的中学684

四、中学附设复读班684

第四节 人才输送684

第三章 专业教育685

第一节 职业中学685

一、县办职业中学685

二、其它部门办技术学校686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686

一、华阳县立高级职业学校686

二、师范学校687

三、教师进修学校687

四、卫生学校688

第四章 成人教育6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688

第二节 民众教育689

第三节 农民教育689

一、扫除文盲689

二、文化、技术学习690

第四节 职工教育691

一、文化补课691

二、系统进修691

第五节 非县属成人教育单位692

第五章 学校工作692

第一节 领导管理692

一、机构692

二、体制692

第二节 教学工作693

一、学制693

二、课程设置694

三、教法和教研695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696

一、内容696

二、途径697

第四节 体育、卫生698

一、体育698

二、卫生698

第六章 教师699

第一节 数量、素质699

第二节 任用、管理700

一、任用700

二、管理701

第三节 培训、进修701

一、文化学习702

二、业务培训702

第四节 地位、待遇、工作量702

一、地位702

二、待遇703

三、工作量704

第七章 经费、设备705

第一节 经费705

一、来源705

二、支出706

第二节 设备707

一、校舍707

二、实验实习设备707

第三节 勤工俭学708

第二十三篇 科学技术709

第一章 机构、团体、队伍709

第一节 机构709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709

二、科学技术情报站709

三、农业科研机构710

第二节 团体710

一、科学技术协会710

二、学会711

三、协会711

第三节 科技队伍711

一、专业人才711

二、技术职称712

第二章 科学技术普及712

第一节 科普宣传712

一、科技刊物713

二、科技专栏713

三、资料专集713

四、科教电影713

五、科技展览713

六、科普讲座、讲演、报告会714

七、科技广播714

八、咨询服务714

第二节 技术培训714

第三章 科学技术应用研究715

第一节 推广应用715

一、氮、磷、钾肥、菌肥、微量元素715

二、农药715

三、栽培技术716

四、引进良种716

五、改良土壤成果应用717

六、区划成果应用717

七、良种辣椒“二荆条1号”、“280—66号”718

八、农业机械718

九、继箱养蜂718

十、稻田养鱼718

十一、沼气719

第二节 科技成果719

一、选育胜利矮719

二、引进湿地松、火炬松719

三、生猪经济杂交719

四、土壤普查720

五、农业综合区划720

六、J·H——A型含铬废水净化设备721

七、化腐生肌丹临床运用疗效观察721

八、稻绿蝽蟓的发生和防治研究721

第三节 获奖项目721

第二十四篇 文化723

第一章 文化设施723

第一节 群众文化设施723

一、民众教育馆723

二、文化馆723

三、文化站(室)724

第二节 剧场影院724

一、剧场724

二、影院724

第三节 民间娱乐场所726

一、露天戏台726

二、茶馆和文化茶园726

三、工人俱乐部727

第四节 青少年文化活动设施727

一、双流县少年之家727

二、华阳镇少年之家727

第五节 公园727

一、双江公园727

二、柳江公园728

三、灵溪公园728

四、中正公园728

五、河边公园728

六、棠湖公园728

第二章 群众文艺729

第一节 文学729

第二节 艺术729

一、戏剧729

二、曲艺730

三、音乐731

四、舞蹈733

五、书法绘画735

六、摄影735

七、工艺美术736

第三节 文艺团体737

一、职业剧团737

二、业余剧团739

第三章 图书740

第一节 出版740

第二节 发行741

一、民国时期的私营书店741

二、新华书店742

第三节 阅览743

一、公立图书馆743

二、私立图书馆745

三、租书店745

第四章 报刊广播电影电视746

第一节 报刊746

第二节 广播746

一、广播台站746

二、线路设备747

三、播出节目747

第三节 电视录像748

第四节 电影748

一、机构设置748

二、发行放映749

三、技术设备749

第二十五篇 体育751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7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751

第二节 体育协会751

第三节 公共体育设施752

第四节 学校、厂矿体育设施753

第二章 体育活动753

第一节 民间体育753

一、民间体育活动753

二、武术体育活动755

第二节 学校体育756

一、体育教学757

二、课外体育活动757

第三节 职工体育758

第四节 农村体育758

第五节 人材培训759

第三章 体育竞赛759

第二十六篇 卫生、医药768

第一章 卫生防疫768

第一节 卫生768

一、环境卫生768

二、饮水卫生769

三、粪便处理769

四、食品卫生770

五、学生保健770

六、灾后防治770

第二节 防疫771

一、防疫机构771

二、预防接种771

三、传染病772

四、地方病774

五、血吸虫病774

第二章 妇幼保健775

第一节 妇女保健775

一、接生775

二、劳动保护775

三、妇女病查治776

四、节育指导776

第二节 儿童保健776

一、健康检查776

二、疾病防治777

三、婴幼儿保健指导777

第三节 保健机构778

一、县妇幼保健站778

二、县、区医院妇产科778

三、各乡卫生院妇产科779

四、村妇幼保健室779

第三章 医疗779

第一节 医疗机构779

一、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779

二、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780

三、双流县中医院780

四、工矿学校医疗单位781

五、区卫生院781

六、乡卫生院782

七、村医疗站782

第二节 人员培训782

一、中医培训782

二、西医培训784

第三节 治疗、护理784

一、中医784

二、西医785

三、护理788

第四章 医药788

第一节 中药788

一、资源788

二、加工炮制789

三、购销789

第二节 西药790

一、生产790

二、经营790

第五章 管理791

第一节 医政791

一、管理体制791

二、考核发证791

三、医疗事故处理792

四、中医政策792

第二节 药政793

一、麻醉、有毒、限制性药品管理793

二、药品市场管理793

第二十七篇 文物795

第一章 管理、保护795

第一节 管理795

第二节 保护796

一、市级保护单位796

二、县级保护单位797

第三节 收藏797

一、省藏797

二、市藏798

三、县藏798

第二章 墓葬799

第一节 崖墓799

第二节 陵墓800

第三节 革命烈士陵园801

第三章 遗址802

第一节 瞿上城遗址802

第二节 晋广都城遗址802

第三节 籍县城故址803

第四节 东旸县城遗址803

第五节 广都盐井遗址803

第六节 蜀汉遗址803

第七节 张献忠大西国遗址804

第四章 石刻804

第一节 造像804

第二节 碑碣805

第五章 古建筑806

第一节 寺庙806

第二节 桥梁808

第三节 塔809

第四节 堂、馆809

第二十八篇 社会风俗810

第一章 宗教810

第一节 佛教810

第二节 道教811

第三节 天主教811

第四节 基督教(新教)812

第二章 行帮812

第一节 行会812

第二节 哥老会815

第三节 青帮815

第三章 社会生活816

第一节 日常生活816

一、饮食816

二、服饰817

三、用具817

四、居住817

五、禁忌818

六、娱乐818

第二节 节日819

一、传统节日819

二、民国法定节日820

三、解放后的法定节日822

第三节 迷信陋习823

一、迷信823

二、陋习825

第四节 礼仪827

一、出生827

二、婚娶828

三、丧葬830

第五节 社会新风831

一、退彩礼、婚事新办831

二、五好家庭832

三、“三优一学”832

四、创建文明单位、卫生单位833

五、学雷锋树新风833

六、学张海迪、王禹834

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834

八、“拥军、助贫、解难”834

九、勤劳致富835

第四章 歌谣、谚语、方言、歇后语835

第一节 歌谣835

一、山歌835

二、民歌837

三、童谣840

第二节 谚语845

一、生产类845

二、事理类848

三、修养类852

四、时政类852

五、自然类853

六、生活类854

七、社交类855

八、其它856

第三节 方言857

一、语音858

二、常用方言860

第四节 歇后语863

人物866

一、传866

秦载赓866

颜楷867

张万选868

刘咸炘869

徐炯869

向迪璋871

黄敬临872

谢刚哲873

尹昌龄874

乔大壮875

刘咸荥877

丁地平878

徐茂森878

徐海东878

刘则先880

张骥881

蒲松年882

林思进882

周道刚883

傅狂波884

彭光烈885

文澄886

郭勋祺887

李澄波889

程春渠889

徐埏890

黄致祥891

田家英892

黄治水893

孙良臣894

青翰南895

吕康896

周列三896

夏正寅897

苏世沛898

刘东父899

彭季谐900

高鸿光901

傅葆琛902

张群903

二、传略905

王成桂905

彭德明906

彭芬907

周文富907

杨志农908

周惠元908

江椿909

向迪琮910

赵雨眠910

万博哉911

王久华911

李天洁911

徐智谋912

汪德嘉913

三、英名录913

附录一、1986~1990主要经济统计指标及重大建设917

附录二、文存、杂记929

一、文献929

二、碑记935

三、杂记937

四、旧志序跋940

五、诗文楹联944

六、奇闻逸事953

附录三、双流、华阳两县旧志简介955

一、双流县旧志简介955

二、华阳县旧志简介958

附录四、本志编修始末960

附录五、双流县地方志丛书名录964

双流县志编委会、审委会验收小组及工作人员名单966

1992《双流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双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