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县志》求取 ⇩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9

第八章 信访30

第一篇 建置政区57

第一章 建置57

第一节 位置境域57

第二节 建置沿革57

第二章 行政区划59

第一节 清代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5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0

第三章 县城乡(镇)69

第一节 县城69

附:旧县城图71

第二节 乡镇73

第二篇 自然环境83

第一章 地质83

第一节 地层83

第二节 岩浆岩86

第三节 地质构造88

第二章 地貌90

第一节 山地90

第二节 丘陵90

第三节 平原谷地91

第四节 主要山脉(峰)92

第三章 气候93

第一节 太阳辐射日照93

第二节 气温94

第三节 降雨95

第四节 湿度蒸发98

第五节 风霜99

第四章 水文100

第一节 地表水100

第二节 地下水104

第三节 水质106

第五章 土壤108

第一节 土壤类型与分布108

第二节 土壤特性112

第六章 自然资源115

第一节 矿产资源115

第二节 生物资源118

第七章 自然灾害122

第一节 涝灾122

第二节 旱灾125

第三节 冻害127

第四节 雹灾128

第五节 风灾130

第六节 病虫害131

第三篇 人口135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135

第一节 总人口135

第二节 人口分布138

第二章 人口变动142

第一节 自然变动142

第二节 机械变动144

第三章 人口构成146

第一节 性别年龄构成146

附:寿星简况149

第二节 民族构成151

第四节 行业职业构成154

第三节 文化构成154

第四章 计划生育157

第一节 机构157

第二节 晚婚晚育157

第三节 节制生育158

第四篇 政党165

第一章 中共北流县地方组织165

第一节 地下党的建立与活动165

第二节 解放后组织建设168

第三节 代表大会175

第四节 党委议事规则178

第五节 常委重大决策179

第六节 宣传教育181

第七节 统一战线185

第八节 纪律检查186

第九节 整党整风188

第十节 党史资料征集190

第十一节 历次政治运动纪略190

第十二节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19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北流县地方组织199

第一节 党组织199

第二节 党员201

第三节 党代会202

第四节 主要活动202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203

第三章 中国致公党北流县地方组织205

第一节 组织建设205

第二节 主要活动205

第一节 解放前工会209

第二节 解放后工会209

第一章 工人组织209

第五篇 群众团体209

第二章 农民组织212

第一节 解放前农会212

第二节 解放后农会213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214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214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219

第四章 妇女组织220

第一节 解放前的妇女组织220

第二节 解放后的妇女联合会220

第五章 其他团体224

第一节 学术团体224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225

第三节 工商业联合会226

第四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26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227

第六节 其他协会228

第六篇 政权政协23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231

第一节 代表选举231

第二节 历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33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235

第四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242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43

第六节 人民代表小组247

第七节 议案处理248

第八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248

第二章 清代县署250

第一节 县署机构250

第二节 重大政务录253

第三章 民国政府255

第一节 县府机构255

第二节 重大政务录256

第一节 县府机构258

第四章 人民政府258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268

第四节 重大政务录269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议事规则和工作方法269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272

第五章 议会272

第一节 自治会272

第三节 参议会27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275

第六章 人民政协275

第一节 机构275

第三节 政协工作277

第二节 社会治安282

第七篇 公安司法282

第一章 公安282

第一节 机构282

第三节 治安管理287

第四节 看守劳改劳教289

第一节 机构291

第二章 检察291

第二节 刑事检察292

第五节 监所检察293

第三节 经济检察293

第四节 法纪检察293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294

第一节 机构295

第三章 审判295

第二节 审判制度296

第三节 刑事审判297

第五节 经济审判298

第四节 民事审判298

第六节 告诉申诉和复查299

第二节 人民调解301

第四章 司法行政301

第一节 机构301

第四节 律师事务、乡镇法律服务、公证302

第三节 法制宣传302

第一节 拥军优属307

第八篇 民政信访307

第一章 优抚安置307

第二节 抚恤和补助309

第三节 褒扬312

第四节 复退离退安置313

第二节 水旱风雹灾救济315

第二章 救灾救济315

第一节 战乱救济315

第三节 春夏荒和冬令救济316

第四节 退职职工生活救济318

第二节 扶优319

第三章 扶贫扶优319

第一节 扶贫319

第二节 福利事业320

第四章 社会福利320

第一节 慈善事业320

第三节 收容遣散322

第一节 婚姻登记323

第五章 婚丧管理323

第二节 殡葬改革324

第一节 土地征用325

第六章 土地征用及管理325

第二节 土地管理326

第一节 搬迁安置328

第七章 库区移民安置328

第二节 关心生活扶持生产329

第一节 机构设置330

第二节 工作制度330

第四节 信访处理331

第三节 队伍培训331

第一节 干部录用337

第一章 干部管理337

第九篇 人事劳动337

第二节 干部培训339

第二节 招工与用工340

第一节 就业安置340

第二章 劳动管理340

第三节 职工培训342

第四节 劳动保护343

第一节 工资345

第三章 工资福利345

第二节 福利347

第一节 干部离休退休349

第四章 离休退休退职349

第二节 工人退休退职350

第一节 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53

第一章 侨务港澳台工作353

第十篇 侨务外事353

第二节 侨务港澳台工作355

第三节 侨胞与港、澳、台同胞的贡献358

第四节 华侨、华人和港澳台胞台知名人士361

第二节 援外365

第一节 考察365

第二章 外事365

第一节 团练369

第一章 武装369

第十一篇 军事369

第二节 民团370

第三节 人民武装371

第四节 驻军372

第一节 领导机构374

第二章 民兵374

第二节 民兵组织375

第三节 组织整顿376

第四节 政治教育378

第五节 军事训练379

第六节 武器装备380

第九节 参加重要工程建设381

第八节 支前381

第七节 参战381

第二节 征兵383

第一节 募兵383

第三章 兵役383

第三节 志愿兵384

第四节 义务兵385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386

第一节 寨堡碉楼388

第四章 设施388

第二节 人民防空工程389

第一节 明清时期战事390

第五章 主要战事390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392

第三节 建国初期战事394

第一节 土地制度400

第一章 土地制度和经济体制400

第十二篇 农业400

第二节 体制改革401

第二节 劳力404

第一节 耕地404

第二章 生产条件404

第三节 农机具406

第一节 农业区划410

第三章 农技农艺410

第二节 耕作制度412

第三节 土壤改良413

第四节 肥料施用414

第五节 良种和推广415

第六节 作物栽培419

第七节 植物保护423

第一节 粮食作物426

第四章 农业生产426

第二节 经济作物428

第三节 园艺作物429

第二节 分布443

第一节 品种443

第五章 荔枝443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445

第三节 栽培技术445

第五节 荔枝场园、乡村选介446

第二节 劳动管理447

第一节 管理体制447

第六章 经营管理447

第五节 收益分配448

第四节 物资管理448

第三节 财务管理448

第二节 科研项目450

第一节 农业科学研究所450

第七章 农业科研450

第三节 科研效益451

第二节 林木种类456

第一节 面积蓄积量456

第十三篇 林业456

第一章 森林资源456

第三节 林业用地分区458

第二节 植树造林461

第一节 采种育苗461

第二章 造林育林461

第三节 育林463

第二节 制止滥伐467

第一节 防火467

第三章 森林保护467

第四节 封山育林468

第三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468

第三节 林业“三定”470

第二节 林木入社470

第四章 山林权属470

第一节 土改中林权变化470

第一节 木材471

第五章 林产品471

第二节 林副产品474

第一节 国营林场476

第六章 林场476

第三节 个体林场478

第二节 集体林场478

第二节 集体投资、投工482

第一节 国家投资482

第十四篇 水利482

第一章 资金投入482

第一节 蓄水工程483

第二章 工程设施483

第二节 引水工程487

第三节 提水工程489

第二节 治理措施494

第一节 水土流失494

第三章 水土保持494

第二节 工程管理496

第一节 行政管理496

第四章 管理496

第三节 灌溉管理497

第四节 经营管理502

附:碑文504

第一章 畜牧业507

第十五篇 畜牧渔业507

第一节 品种508

第二节 繁殖与改良510

第三节 饲料511

第四节 畜禽饲养513

第五节 疫病防治517

第一节 资源522

第二章 渔业522

第二节 鱼苗孵化523

第四节 池塘养鱼524

第三节 鱼苗培育524

第七节 江河捕捞525

第六节 稻田、家庭养鱼525

第五节 山塘水库养鱼525

第一节 国营工业533

第一章 工业体制533

第十六篇 工业533

第二节 二轻工业534

第三节 部门工业536

第五节 个体工业537

第四节 中外合资工业537

第一节 陶瓷539

第二章 主要门类539

第二节 水泥541

第三节 化工544

第四节 电力546

第五节 铸造551

第六节 机械552

第七节 食品加工553

第八节 其他555

第二节 改革后的经营管理561

第一节 改革前的经营管理561

第三章 经营管理561

第一节 企业选介563

第四章 企业及名优产品选介563

第二节 名优产品选介573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581

第一章 各类企业581

第十七篇 乡镇企业581

第二节 村(街)办企业582

第三节 个体企业和联户办企业583

第二章 产业结构585

第一节 工业企业586

第四节 建筑业588

第三节 商业饮食业588

第二节 农业企业588

第七节 其他企业589

第六节 旅社业服务业589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业589

第二节 经营管理590

第一节 行政管理590

第三章 企业管理590

第三节 主要乡镇企业选介591

第一节 机构595

第一章 交通595

第十八篇 交通邮电595

第二节 陆路建设596

第三节 水路建设603

第四节 陆运604

第五节 水运609

第六节 车船联运与搬运装卸611

第七节 交通管理613

第一节 机构616

第二章 邮电616

第二节 邮政617

第三节 电信620

第四节 管理624

第一章 商业631

第十九篇 商业外经贸631

第一节 体制632

第二节 收购641

第三节 销售643

第二节 收购6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652

第二章 粮油652

第三节 供应656

第五节 议价购销660

第四节 集市贸易660

第六节 保管防治661

第七节 调运662

第八节 加工663

第一节 体制665

第三章 对外经济贸易665

第二节 对外贸易667

第三节 对外经济往来671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677

第一节 机构677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677

第一章 计划677

第一节 统计工作管理684

第二章 统计684

第二节 专业统计685

第三节 统计调查与资料整理687

第二节 计划管理68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88

第三章 物资管理688

第三节 物资经营689

第一节 农副产品购销价692

第四章 物价692

第二节 工业品销售价格699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702

第四节 服务收费标准703

第五节 物价监督704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706

第一节 计量管理706

第五章 计量706

第三节 衡器制造707

第二节 市场管理708

第一节 机构设置708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708

第三节 工商登记管理71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14

第五节 商标管理715

第六节 广告管理718

第二节 审计工作719

第一节 机构设置719

第七章 审计719

第三节 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721

第一节 体制725

第一章 财政725

第二十一篇 财政金融725

第二节 财政收入726

第三节 财政支出740

第四节 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747

第一节 体制750

第二章 税务750

第二节 工商税收752

第三节 农业税收757

第四节 税务调控758

第一节 体系760

第三章 金融760

第二节 货币和货币流通762

第三节 存款766

第四节 贷款770

第五节 结算管理774

第六节 代理发行债券775

第七节 保险776

第一节 县城建设规划780

第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780

第二十二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780

第二节 乡镇建设规划781

第三节 农村建设规划783

第一节 街道建设784

第二章 县城建设784

第二节 公共建筑787

第三节 住宅建筑789

第四节 基础设施790

第六节 园林绿化791

第五节 环境卫生791

第一节 集镇管理793

第三章 乡村建设793

第二节 自然村建设796

第一节 房产管理801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801

第二节 地产管理802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803

第一节 环境污染804

第五章 环境保护804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806

第四节 环境保护规划810

第三节 环境管理810

第一节 县城建筑队伍816

第一章 建筑队伍816

第二十三篇 建筑业816

第二节 乡镇建筑队伍818

第三节 人才培训819

第一节 机构820

第二章 建筑设计820

第二节 设计程序、管理821

第二节 用料与技术822

第一节 施工设备822

第三章 建筑施工822

第三节 代表性工程项目简介823

第二节 取费标准824

第一节 工程审批、施工、验收程序824

第四章 建筑管理824

第四节 质量管理825

第三节 定额管理825

第一节 私塾义学书院829

第一章 私塾书院县学829

第二十四篇 教育829

第三节 科举830

第二节 县学830

附:清代(康熙)北流学宫图832

第一节 幼儿教育833

第二章 普通教育833

第二节 小学教育834

第三节 中学教育838

第四节 人才输送842

第一节 师范教育843

第三章 专业教育843

第二节 其他专业技术教育844

第一节 农民业余文化教育846

第四章 成人教育846

第二节 职工业余文化教育847

第三节 函授与自学考试848

第二节 教学计划教学研究849

第一节 学制849

第五章 教育改革849

第三节 教学方法850

第四节 招生制度851

第一节 队伍852

第六章 师资队伍852

第二节 培训853

第三节 待遇854

第一节 教育经费856

第七章 教育经费勤工俭学856

第二节 勤工俭学858

第一节 科研机构864

第一章 机构队伍864

第二十五篇 科技864

第三节 学术团体865

第二节 科技队伍865

第一节 科普活动867

第二章 科技普及867

第二节 科技咨询与科技扶贫868

第一节 自然科学获奖成果870

第三章 科研成果870

第二节 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875

第三节 社会科学研究获奖成果879

第一节 经费管理880

第四章 管理880

第三节 科技人才管理881

第二节 科技成果管理881

第四节 科技体制改革882

第一节 机构设施886

第一章 群众文化886

第二十六篇 文化886

第二节 民间文艺889

第三节 节日文化活动890

第四节 文艺会演892

第五节 文艺辅导893

第六节 展览894

第一节 专业剧团896

第二章 文艺演出团体896

第二节 业余剧团897

第一节 文艺队伍898

第三章 文艺创作与文艺刊物898

第二节 创作活动900

第三节 文艺刊物903

第一节 图书阅览905

第四章 图书档案905

第二节 图书发行907

第三节 档案管理908

第二节 电影放映910

第一节 机构910

第五章 电影910

第三节 影院911

第一节 报纸914

第六章 新闻914

第二节 广播915

第三节 电视916

第四节 通讯报道917

第一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9

第七章 文物919

第二节 馆藏文物922

第四节 文物保护923

第三节 铜鼓923

第一节 医疗单位928

第一章 医疗事业928

第二十七篇 卫生928

第二节 医疗技术931

第三节 医疗设施933

第四节 医疗队伍934

第一节 公共卫生935

第二章 卫生防疫935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937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939

第三节 麻风病防治939

第五节 计划免疫940

第六节 卫生防疫机构941

第二节 新法接生与儿童保健942

第一节 机构942

第三章 保健942

第三节 妇女保健与妇女病防治943

第四节 学生保健944

第一节 药品945

第四章 药品药政945

第二节 药政946

第一节 医疗制度948

第五章 医疗制度卫生经费948

第二节 卫生经费950

第一节 体育课与体育活动954

第一章 学校体育954

第二十八篇 体育954

第二节 人才培训与输送955

第一节 职工体育957

第二章 群众体育957

第二节 农民体育958

第二节 学校体育场地960

第一节 县体育场960

第三章 体育场地960

第三节 灯光球场及其他体育场地961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962

第四章 体育比赛962

第二节 参加地区以上运动会963

第一节 宝圭洞景点972

第一章 勾漏胜景972

第二十九篇 旅游972

第三节 白沙洞景点973

第二节 玉阙洞景点973

第四节 桃源洞景点974

第二节 铜石岭风光975

第一节 江滨景观975

第二章 其他景点975

第四节 大容山壮观976

第三节 天门景色976

第二节 管理机构及设施977

第一节 名人游踪977

第三章 游览977

第三节 旅游经济979

第二节 姓氏983

第一节 民族983

第三十篇 民族民俗983

第一章 民族姓氏983

第一节 方言986

第二章 方言谚、俚、歇后语986

第二节 谚、俚、歇后语994

第一节 衣食住行1000

第三章 风俗习惯1000

第二节 称谓1001

第三节 婚丧喜庆1002

第四节 节日习俗1005

第一节 迷信禁忌1007

第四章 社会问题1007

第三节 匪盗1008

第二节 吸毒赌博嫖娼1008

第五节 乞丐1009

第四节 械斗1009

第二节 助人为乐1010

第一节 尊老爱幼1010

第五章 社会新风1010

第三节 舍己救人1011

第五节 扶贫济困1012

第四节 拾金不昧1012

附:乡规民约1013

第六节 喜事新办1013

第三节 佛教1015

第二节 基督教(耶稣教)1015

第六章 宗教1015

第一节 天主教1015

第一节 农民生活1016

第七章 人民生活1016

第二节 职工生活1019

第一节 传略1023

第一章 革命烈士1023

第三十一篇 人物1023

第二节 英名录1030

第二章 历代名人1049

第一节 传略1049

第二节 历代进士名录1068

第三节 历代举人名录1070

第三章 名医名艺人能工巧匠1072

第一节 名医名艺人1072

第二节 能工巧匠1074

第四章 当代名人1076

第一节 简介1076

第二节 党政军干部及高级科技人员名录1078

第三节 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1114

附录1123

一、重要文告1123

二、文献选录1130

三、民间传说1133

四、民歌选录1138

五、诗词选录1143

六、碑记选录1150

七、游记选录1154

八、奇闻异事1156

九、事故灾异选录1158

(一)事故1158

(二)灾异1160

十、旧志序选1161

编后记1164

1993《北流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流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