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
作者 | 杜晓勤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东方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17 |
出版时间 | 199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600908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9079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渊源之一:士庶力量之消长及诗人心态之变化9
一 士族意识为主的齐梁时期9
二 北朝大族的庶族化与诗中的济世意识11
三 士庶力量对比开始转化的隋唐之际13
四 龙朔年间庶族寒士的崛起及其人格缺陷16
五 武后朝初期中下层寒士的人格自觉和艺术反拨19
六 武周、中宗朝寒士阶层的全面兴起与其人格发展24
七 开元天宝间庶族寒士人格的完善与个性的自由发挥28
第二章 渊源之二:地域文化之整合及盛唐之音的形成32
一 南北朝后期三大地域文化的并存与交互影响32
二 隋代三大地域文化的交汇与诗风之变37
三 因隋之旧的唐初文化格局与诗坛风尚41
四 武后之擢拔微族与各地域寒士之并进45
五 开元天宝中各地域文化之整合与盛唐文化精神51
第三章 南朝诗歌艺术精神与士族文化60
一 南朝士族政治辨60
二 “寒人柄用”与南朝寒人的文化质素65
三 南朝诗人多士族69
四 齐梁诗歌的文化内蕴75
五 入北诗人对南朝文化的反思及其诗风之变91
第四章 合而未融的隋代诗坛与南北文化的交汇99
一 隋初文化格局及隋高祖的文化政策99
二 鼎足而三的诗人群体及其艺术精神106
三 隋炀帝在南北文化交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30
第五章 唐初宫廷诗风与士风之关系148
一 唐太宗对南朝文化艺术之态度149
二 关陇诗人学南之风154
三 魏徵等人诗歌革新失败原因160
一 山东士子经世致用的文化传习166
第六章 王绩诗歌与河汾文化精神166
二 王绩的“隐”与“仕”174
三 王绩与魏晋风度179
四 王绩诗歌艺术精神185
第七章 龙朔初载诗风新变与新进文士的人格缺陷195
一 龙朔初载“文场变体”辨析195
二 龙朔诗人群体的形成及其人格特征199
三 龙朔新变诗风的艺术精神204
四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人文内涵208
第八章 初唐四杰与儒道思想213
一 初唐四杰与北方儒学之关系213
二 初唐四杰与阴阳象数派易学、道家思想之关系218
三 儒家诗教对四杰诗文创作之影响221
四 “盛衰之变”主题与“天道盈虚消息”说225
一 家学传统对陈子昂人格精神之影响231
第九章 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231
二 陈子昂与武周政权之关系236
三 陈子昂近体诗的艺术精神241
四 陈子昂感遇诗中的家庭文化因子244
第十章 武后、中宗朝宫廷诗风对盛唐诗歌的先导意义249
一 武后宫廷诗人文化的心态之变249
二 武后、中宗宫廷诗中的盛世情怀254
三 武后、中宗朝士子的人格反思与盛唐理想人格259
第十一章 开元前期诗风之因革266
一 宫廷诗风发展的迟缓性267
二 “吏治与文学之争”对开元前期诗歌发展之影响280
三 张说等贬谪诗人的艺术新变291
四 盛唐诗人文化心态的形成300
后记310
主要参考书目312
1997《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杜晓勤著 1997 北京:东方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摄影的文化阐释
- 1999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
- 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
- 1987
-
- 盛唐山水田园诗歌赏析
- 1986年11月第1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
- 文化新世纪 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
- 1996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 胡风论 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
- 199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 199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初唐诗歌赏析
- 1990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 阐释的空间
- 1990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
- 盛唐山水田园诗歌赏析
- 1986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
- 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
- 1997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艺术现象的符号 文化学阐释
- 1987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古籍的阐释
- 1993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 盛唐边塞诗评
- 1987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
- 1995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