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药学计算》求取 ⇩

编者的话1

第一章化学概念与计算2

第一节物质量的基本概念2

一、原子、分子、原子量、分子量2

二、物质量的单位4

三、根据分子式的换算12

(一)结晶水合物与无水物的换算12

(二)由药物的总量计算其中某一组分的量14

(三)由药物中某一组分的量计算该药物的量17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药学计算18

(一)由反应物的量计算出生成物的量18

(二)由生成物的量计算所需反应物的量19

(三)由一反应物的量计算其他反应物所需的量21

(四)不纯物质反应时的计算22

第二节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23

一、溶解度及有关计算24

(一)饱和溶液中,溶质重量、溶剂重量和溶解度之间的运算24

(二)温度下降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液质量的计算25

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26

(一)百分浓度表示方法26

1.重量比重量百分浓度26

2.重量比体积百分浓度27

3.体积比体积百分浓度29

(二)体积摩尔浓度30

(三)当量浓度32

(四)质量摩尔浓度34

(五)摩尔分数34

(六)其他浓度表示法35

1.比例浓度35

2.ppm浓度35

三、不同浓度表示法之间的换算36

(一)不用比重进行的换算36

1.百分浓度%(g/ml)和摩尔浓度(或当量浓度)间的换算36

2.摩尔浓度和当量浓度间的换算36

3.百分浓度%(g/ml)和比例浓度间的换算36

(二)需用比重进行的换算38

1.各种百分浓度之间的换算38

2.重量百分浓度%(g/g)和摩尔浓度、当量浓度之间的换算40

四、溶液的稀释和混合42

(一)浓溶液的稀释42

(二)高浓度和低浓度同种溶液的混合42

(三)多组分溶液的稀释及不同种类溶液的混合45

五、稀溶液的依数性及有关计算47

(一)非电解质溶液沸点、凝固点、渗透压及溶质分子量的计算48

(二)利用冰点下降值调节药液的等渗压49

第三节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49

一、化学平衡49

二、平衡常数50

三、计算实例52

第四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液酸碱度54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电离度54

(一)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54

(二)弱酸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57

(三)弱碱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58

(四)多元酸(碱)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的计算60

(五)两性电解质的电离及等离子点的pH值计算61

(六)影响电离度的某些因素62

1.同离子效应62

2.溶液稀释63

二、盐类的水解平衡和盐溶液的pH值63

(一)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和溶液pH值的计算64

(二)弱碱强酸盐的水解和溶液pH值的计算65

(三)弱酸弱碱盐的水解和溶液pH值的计算66

(四)酸式盐的水解和溶液pH值67

三、缓冲溶液68

(一)缓冲原理及缓冲溶液的pH值68

1.弱酸-弱酸盐缓冲溶液68

2.弱碱-弱碱盐缓冲溶液69

(二)缓冲容量73

(三)药用缓冲溶液的配制74

第五节化学反应速度及反应级数77

一、化学反应速度78

二、质量作用定律79

三、化学反应级数80

四、一级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公式80

五、根据一级动力学公式进行的计算82

第二章药剂技术与计算87

第一节基本操作的有关运算87

一、调剂天平的感量、最小称取量及相对误差的计算87

二、浸出制剂浸出效率的计算88

三、微粉孔隙率的计算91

四、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纯水的有关计算92

(一)原水中含盐量的计算92

(二)原水预处理中所需碱量的计算93

(三)混合柱阴、阳树脂的配比93

(四)三床一塔组合的离子交换柱的设计和树脂用量的计算94

五、波美度与比重的换算97

六、表压的换算98

(一)热压灭菌器的磅表与公斤表98

(二)其他压力表99

第二节制剂原辅料投料的计算101

一、注射剂的投料101

(一)原料不纯时的投料计算101

(二)根据化学反应式投料101

(三)含有结晶水药物的投料101

二、片重及其计算101

(一)按颗粒中主药含量计算片重102

(二)按颗粒重量计算片重103

(三)根据单服颗粒重计算中草药片剂片重103

(四)按原药材(中草药)服用量及药材提取后所得浸膏量计算片重103

(五)中限范围的计算104

三、抗生素的单位和制剂投料104

(一)抗生素单位的表示法104

(二)抗生素的纯度表示法106

(三)抗生素制剂的投料106

四、栓剂中药物与基质间置换价的计算107

五、气雾剂中混合抛射剂各组分的用量109

六、丸剂起模用粉量110

七、水醇法制备中草药注射液的含醇量计算111

八、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的计算111

(一)等张度的计算112

(二)等渗的计算112

九、液体药剂防腐剂用量的计算127

(一)不同pH值条件下防腐剂的用量127

(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微溶性防腐剂的用量128

(三)已知一种防腐剂的有效浓度,求另一种防腐剂的有效浓度129

十、表面活性剂的HLB值130

(一)HLB值的计算130

(二)HLB值的应用132

第三节药剂稳定性的预测和药物pHp值计算137

一、难溶性弱酸(或弱碱)盐类药物137

(一)弱酸盐类药物的pHp值计算137

(二)弱碱性盐类药物的pHp值计算139

二、液体药剂化学稳定性的预测145

(一)反应速度常数与温度的关系145

(二)一级反应的速度常数、浓度和时间的关系145

(三)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46

(四)药物最稳定pH值的计算146

三、放射性药物半衰期及放射性强度的计算149

四、粉末药物临界相对湿度的计算151

第三章制剂分析计算154

第一节制剂分析中的一般计算155

一、数据的处理155

(一)有效数字155

(二)计算规则157

(三)逸出值的舍弃161

二、按标示量计算百分含量的方法163

(一)标示量的含义163

(二)按标示量计算百分含量的方法164

1.通则166

2.各种类型制剂按标示量计算百分含量的示例166

三、重量差异限度的计算169

(一)片剂169

(二)胶囊剂170

(三)散剂171

四、根据中间品含量调整至规定含量的计算171

(一)含量测定结果低于标示浓度时,应补加主药的量171

(二)含量测定结果高于标示浓度时应补加溶媒的体积173

(三)根据快速容量分析中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直接调整药液浓度的计算174

第二节容量分析的计算176

一、容量分析计算的基本原则176

(一)基本计算公式176

(二)各种类型的计算示例177

1.计算配制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所需试药的量177

2.标定标准溶液的计算178

3.滴定度的意义及计算方法179

4.估计样品取样量181

5.估计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187

二、直接滴定法188

(一)计算被测物质的量188

(二)计算被测物的百分含量或百分浓度189

(三)置换滴定法191

三、剩余滴定法192

(一)不做空白对照时的计算192

(二)有空白对照的计算194

四、快速容量分析法195

(一)基本计算公式196

(二)计算示例196

第三节常用仪器分析的计算原理和示例200

一、折光率测定法200

(一)光的折射200

(二)折光率201

(三)计算公式202

1.不同温度时测定折光率的换算202

2.根据折光率计算溶液浓度203

3.各种因数的求测204

(四)计算示例211

二、旋光度测定法212

(一)旋光性与比旋度212

(二)计算公式和示例213

三、比色法214

(一)基本原理214

(二)比色方法与计算示例217

四、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223

(一)基本原理224

1.吸收光谱224

2.克分子吸收系数和比吸收系数225

(二)单一物质的定量计算227

1.标准曲线法227

2.对比法227

(三)混合物的定量计算230

第四章临床用药计算233

第一节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用药的计算233

一、补液(水)量的计算233

(一)正常血容量的估计236

1.正常血容量236

2.正常成人体液总量236

(二)补液量的计算236

1.根据体表面积计算236

2.根据休克指数判定输液量237

3.根据红细胞压积计算237

4.高张性脱水时的补液量237

5.烧伤患者治疗时的补液量238

6.扩容时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用量239

(1)根据血红蛋白计算239

(2)根据红细胞压积计算239

二、电解质补充量的计算240

(一)缺钠时补钠量的计算241

(二)低钾时补钾量的计算241

(三)代谢性酸中毒的补碱量242

1.5%碳酸氢钠用量242

2.11.2%乳酸钠用量242

3.7.28%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的用量242

(四)代谢性碱中毒的补酸量243

三、常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毫当量浓度计算243

(一)电解质的克数与毫当量数之间的换算243

(二)电解质溶液处方换算举例244

第二节药代动力学概念与参数的计算251

一、几个基本概念251

(一)房室模型251

(二)一级动力学252

(三)零级动力学252

(四)生物半衰期(t1/2)253

(五)表观分布容积(Vd)253

(六)消除速度常数(K)253

(七)吸收速度常数(Ka)254

(八)峰浓度(Cmax)与达峰时间(tmax)254

(九)最高稳态血药浓度(C∞)max,最低稳态血药浓度(C∞)min,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254

二、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求算255

(一)药物消除速度常数的求算255

(二)表观分布容积的求算258

(三)生物半衰期的求算260

(四)廓清率的求算260

第三节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262

一、药物的吸收与pH值262

二、生物利用度的求算264

(一)由血药浓度计算生物利用度264

(二)由积累尿药量计算生物利用度268

三、片剂释放度测定的计算269

第四节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制订临床给药方案273

一、快速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的计算273

(一)单次快速静脉注射273

(二)多次快速静脉注射274

二、静脉滴注给药血药浓度的推算277

(一)静脉滴注时血药浓度的推算277

(二)静脉滴注与静脉注射同时应用280

(三)先静注后滴注280

(四)间歇静脉滴注281

(五)底药量的计算282

(六)符合双室模型药物静滴时283

三、血管外给药285

(一)单剂量口服给药285

1.单剂量口服给药血药浓度的计算285

2.单剂量口服给药后,当药物按一级速度吸收时,达峰时(tmax)的计算286

3.单剂量口服给药,按一级速度吸收的最高血药浓度的计算286

(二)多次重复口服给药287

1.血药浓度的计算287

2.平均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288

3.最低和最高稳态血药浓度的计算290

4.按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292

四、肾功能减退时给药方案的调整293

第五章数理统计方法在药学中的应用题例302

第一节基本概念302

一、总体和样本302

二、概率303

三、统计资料的类型303

四、误差303

第二节平均数、标准差及正态分布304

一、平均数304

二、标准差305

三、变异系数306

四、正态分布308

第三节标准误、可信区间309

一、标准误309

二、可信区间310

第四节t检验313

一、基本思想313

二、t检验314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314

(二)配对设计的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成对比较)314

(三)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成组比较)316

第五节方差分析320

一、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320

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322

三、多组均数之间两两比较326

第六节卡方检验328

一、四格表x2检验328

二、行×列表(R×C表)的x2检验331

三、配对计数资料x2检验333

第七节 直线回归335

第八节 半数致死量343

第九节正交试验347

一、正交试验的意义347

二、正交试验设计的特点348

三、正交表350

四、正交试验的数据处理352

(一)直观分析法352

(二)方差分析法355

附录Ⅰ有关的数学运算基础359

第一节比例359

一、比359

二、比例359

(一)定义与性质359

(二)正比例360

(三)反比例360

第二节指数和对数361

一、指数的概念361

二、指数的基本运算法则362

三、对数的概念362

四、对数的基本运算规则363

五、常用对数365

六、自然对数368

七、换底公式368

八、利用对数进行计算368

九、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369

第三节函数371

一、函数的概念371

(一)函数的定义371

(二)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373

(三)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374

(四)反函数375

(五)复合函数376

二、基本初等函数376

(一)一次函数376

(二)幂函数378

(三)二次函数378

(四)指数函数379

(五)对数函数380

第四节Σ符号和数列381

一、数列的概念381

二、Σ符号383

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385

第五节微积分388

一、极限388

二、导数390

三、微分395

四、不定积分396

五、定积分405

附录Ⅱ附表410

附表1常用度量衡单位及换算表410

附表2常用原子量表410

附表3酸和碱的百分浓度和比重412

附表4某些药物的解离常数413

附表5某些药物的生物半衰期418

附表6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与治疗作用的关系425

附表7数理统计用表428

(1)t值表428

(2) x2值表430

(3) F值表432

(4)多重比较中的q表442

(5)常用正交表445

(6)百分率与概率单位换算表465

(7)常用对数表469

(8)反对数表473

例题索引477

1985《实用药学计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钱漪,许树梧主编 1985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