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曲史》求取 ⇩

第一卷散曲形式发展史1

目录1

第一章北曲之渊源与形成5

第一节北曲调名渊源辨析6

1.与唐宋词、诸宫调曲名相同、相关者21

(1)仅与唐曲同者21

2.与宋杂剧等曲名相同相关者23

(2)与唐宋词相同或相关者23

(3)仅与宋词相同者25

(4)仅与诸宫调曲名相同者26

——结论:词、曲双生于唐曲,曲非“词余”。27

(5)与唐曲宋词、诸宫调兼同者27

(1)与宋杂剧相关者28

(2)与舞队相关者29

(3)与宋杂曲相关者30

(4)与金院本相关者31

(2)北地汉族俗曲32

(1)胡曲32

3.北曲本生调牌简析32

(3)军歌33

(4)行酒令33

(5)佛曲33

4.结论:北曲与宋文人词同源异流,在本质上是唐曲子在民间“暗流”的延伸和发展33

第二节北曲体制的渊源和形成34

1.唐曲的形制及其流向35

(1)“只曲体”的流向及其与北曲的渊源关系35

(2)“联章体”的流向及其与北曲的渊源关系36

(3)唐宋大曲:北曲套式的先趋38

2.北曲套数形成的历史轨迹41

(1)元代“套数”概念的指义41

(2)“一曲带尾”及其在套数形成史上的意义44

(3)“赚”体及其与北套的关系:50

甲、“缠达”及其与北套的关系50

乙、“缠令”及其与北套的关系52

丙、“插[赚]体”及其与北套的关系56

(5)“诸宫调”及其与北曲关系辨析:58

(4)带过曲的性质及其在套数形成史上的作用58

甲、 早期诸宫调的体制及性质61

乙、 乙、诸宫调在什么意义上为“后世北曲之祖”66

第二章南曲之渊源与形成69

第一节南曲之渊源与南北曲之分渠71

1.从《张协状元》看南曲之渊源71

(1)仅与唐曲调名相同者73

(2)与唐曲子、北宋词调相同或相关者74

(3)与南宋词牌相同者75

(4)与唱赚曲牌相同者76

(5)与诸宫调曲名相同者76

(6)与北曲曲牌相同者77

(7)本源曲牌77

2.“南北合腔”:南北曲之分渠与南北曲之交流79

第二节南曲形制之演变82

1.南曲小令集曲体的历史演变82

2.南曲组曲成“篇”的方式与南散套87

(1)南曲的“引子”、“过曲”与“尾声”87

(2)南曲戏曲的联曲方式——结论:南曲散套是对北曲的仿制,而不是自身曲体的产物91

第三章南北曲之格律96

第一节宫调96

1.隋唐前“宫”、“调”的主要含义96

3.宋金时“宫调”概念的变异99

3.曲体之“宫调”及其意味101

(1)曲体之“宫调”非“调高”、“调式”101

(2)关于“宫调声情说”105

(3)“宫调”对曲体韵格的限定110

第二节曲牌114

1.“由乐以定词”与歌曲的“调牌化”115

2.“依声填词”与“依声而歌”:曲牌“声”的本位转移与曲牌本质的变化117

(1)“由乐以定词”与“依字声而成歌”117

(2)“依声填词”·“声”的本位转移与曲牌的文化体119

(3)“依字声成歌”脱离原曲“乐声”本态的“依声而歌”120

——结论:曲牌是文体之一式,是特殊的“文本”与“歌本”双重性质的合一。120

第三节韵律123

1.北曲之韵律123

2.南曲之韵律125

1.声律的本质:声调“相搭”之“活法”126

第四节声律126

2.北曲之声律127

(1)平声辨阴阳127

(2)仄声别上去130

3.南曲声律与北曲声律之同异132

(1)南曲声律四法132

(2)关于南北曲声律的“阴”“阳”差异133

第五节务头134

(1)何谓“衬字”137

第六节衬字137

1.北曲之所谓“衬字”137

(2)北曲为何可以“增衬”138

(3)“反衬说”及其产生的原因141

2.南曲之“衬字”143

第四章散曲之篇制145

第一节小令145

1.释名145

(1)小令形制的基本构成146

2.小令之形制146

(2)“句组”与“句组结构”:小令形制的基本要素与构造方式147

(3)“句组”内部的不同构成:散句句组、对句句组、散对复合句组149

3.散曲小令之“俳体”151

4.“联章”、“带过”与“集曲”153

第二节套数162

1.北曲的用调162

(1)北曲用调之类别162

甲、 北曲之初,曲牌皆可组套166

(2)对北曲用调情况的两点认识:166

乙、散套用调,多于剧套168

——结论:北曲以套数的形成为成熟的标志,散套形成早于剧套168

2.北套的形式构成170

(1)首曲在套式中的作用:170

甲、首曲之用调及其特点170

乙、首曲在套式中的作用172

(2)套数之“尾声”:172

甲、“尾声”175

乙、“煞”177

(3)套数的联调结构:180

丙、单煞和迭煞180

甲、 套数中的“曲组”181

乙、 套数的“曲组群”与曲组构套方式183

丙、附录:北曲各套类曲组群和套式综括187

(4)关于“借宫”:甲、北曲中的“通用”曲牌195

乙、所谓“借宫”198

1.从“诗”到“词”:曲以前韵文体语言构造发展的基本轮廓202

(1)韵文体的内在语言构造:“语步”、“语节”及其特征202

(2)从“诗”到“词”:古代韵文体语言构造的重大变革:202

第一节散曲语言构造的内在形式202

第五章散曲的语体形式202

甲、 偶言诗的步节构造204

奇言诗的步节构造205

丙、词的步节构造206

2.曲:古代韵文体的终极形式208

(1)曲体较词更多地汲取了诗体形式208

(2)曲体对词体特有步节构造的保留与突破:208

甲、 多字“步”、多步“节”与多节句212

乙、“模糊步节”句与曲的“口语化”213

——两点认识:曲体是民间形式和文人形式的复合;曲体包含了古代几乎一切文体的若干要素,语言形式的含量达到饱和点,必然成为古代韵文体的终极形式。214

(3)曲体对散文句法的吸收214

第二节曲体的语言表达方式217

1.散曲代言体的建构特征218

(1)词之代言体的基本形式218

(2)散曲对代言体词的继承219

(3)散曲对代言体词的突破:甲、模拟形象的多样化220

乙、 以人物性格为文学表现的本体221

丙、“物”之“自诉”:散曲中别具一格的代言体222

(1)意念与意象:自言体诗歌的两大基本要素224

2.散曲自言体的建构特征224

(2)自言体散曲的“意象组合结构”:225

甲、“意象组合结构”的基本方式225

单一意念的意象组合与复合意念的意象组合:意象组合结构中的两种基本类型226

“意念空间”与“意念流”:意象组合结构中的时空构架228

(3)散曲中的“意念直陈结构”——结语230

第二卷散曲文学潮流史上编散曲文学的总体特征230

第一章散曲文学精神的构架239

第一节避世思想:散曲文学精神的基调240

1.传统儒道二家之“避世”观241

2.散曲中的“避世”观与悲剧意识和否定精神244

第二节玩世哲学:散曲文学精神的主导风范248

1.传统“玩世”哲学的内涵249

2.散曲中的“玩世”精神与世俗气息252

第三节散曲“避世—玩世”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255

1.散曲文学精神的前奏:金代文学中的“避世—玩世”哲学255

2.文人自我位置的失落:元代“避世—玩世”哲学盛行的底蕴257

3.全真教的流行:“避世—玩世”哲学漫延的催化剂263

第二章散曲文学的审美构成270

第一节散曲文学之“风力”271

1.冲突、动荡与非和谐性:散曲“风力”的基本态势271

2.哲理与情感相交织的“理趣”:散曲别具一格的“风力”273

3.滑稽诙谐:散曲“风力”的主导风范279

第二节散曲之“情采”285

1.豪放率真:散曲“情采”的主调285

2.急切透辟:散曲“情采”的审美建构方式289

第三节散曲之“物色”293

1.散曲“物色”的基本类型及“物”“我”联结的艺术方式293

2.动态性:散曲“物色”“写气图貌”的基本特征297

3.化丑为美:散曲“物色”的突出倾向299

第四节散曲之“辞藻”302

1.“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散曲“乐府”的辞藻特征303

2.以俚破雅,极俗成趣:散曲“小令语”的别有风味305

下编散曲文学潮流史305

第一章散曲文学的兴起与元初散曲三流309

第一节散曲文学的酝酿和发源309

1.金代长短句中的俚词俗调:散曲文学的先河310

2.文人与民间曲唱的结合:散曲输入文坛的主要途径315

第二节元初散曲三流317

1.元初散曲中的“志情文学”319

2.元初散曲中的“花间文学”322

3.元初散曲中的“市井文学”324

第二章元前期散曲的豪放之潮与雅化之流328

第一节豪放之潮的涌起及其文学风貌329

1.在“用世”之心与“避世”之念的碰撞中涌动的“豪放”之情329

2.时代的人生哲思汇成的浪潮333

1.向传统文学返归的雅化之流336

第二节雅化之流的深化336

2.散曲文学“雅化”的普遍迹象339

(1) 语言的“炼俗为雅”341

(2)对偶的广泛采用342

第三章元后期散曲伤感文学的波动与形式美的强化344

第一节元后期散曲中的伤感文学之波345

1.北曲的南移和南籍曲家的崛起345

2.伤感文学的波动346

1.宋元间的“雅词说”与元后期曲坛上的“乐府论”351

第二节形式美的强化351

2.元后期散曲追求形式美的三种表现353

第四章明前期散曲文学的波澜跌宕356

第一节元末明初北曲之余响与南曲之初兴356

1.元末明初北曲之余响356

2.明初南散曲之初兴360

第二节明中叶散曲文学的复兴362

1.明中叶散曲文学复兴的原因362

(1)文人境遇的改变362

(2)奢乐之风的炽起365

2.明中叶散曲文学的基本倾向367

(1)志情的单一367

(2)意趣的驳杂368

(3)语言的雅化369

第三节南北曲体之分格与曲坛上的南、北二流369

1.“北之沉雄,南之柔婉”:南北曲体风格的分野370

2.明中叶曲坛上的南北二流372

(1)北派之特色372

(2)南派之特征374

(3)“吴中派”南曲的艳雅、滑丽二流377

第五章晚明南曲的隆兴与散曲文学风貌的逆转379

第一节南曲的隆兴与曲之“婉丽”观380

1.南曲之隆盛380

2.南曲兴盛后的曲文学观381

(1)曲之“婉丽”观381

(2)“双美”说383

(3)“当行本色”说384

第二节晚明散曲的浓艳、流丽二流387

1.晚明散曲中的“浓艳”一流388

2.晚明散曲中的“流丽”一流391

第六章明代小曲397

第一节小曲之性质与风貌397

1.小曲之性质397

(1)小曲的承传性与变异性398

(2)小曲的地方性和共域性400

(3)小曲的通俗性和娱乐性401

2.小曲之风貌402

1.晚明的新人文思潮与“小曲—真诗”观407

第二节小曲之影响407

2.小曲对文人散曲的影响411

第七章从短暂的振作走向复古的清初散曲415

第一节黍离之悲与避世之情:故明文人散曲的基调416

1.黍离之悲416

2.避世之情418

第二节复古主义:康熙时代散曲文学的基本走向421

1.康熙时代的羁靡政策和文学精神的趋向421

2.清初散曲的“曲味之曲”和“词味之曲”425

第八章清中叶后曲坛复古主义的延续与民间小曲的繁盛431

第一节末日景象的文人散曲432

1.“曲体卑下”观:散曲文学没落的征兆432

2.萎缩的“元曲风味”:清中叶后散曲的基本倾向435

第二节清代小曲441

1.清中叶后民间小曲的繁盛441

2.清中叶后的文人小曲444

第九章近代散曲文学的余波与消亡450

1.近代散曲文学中的“传统”一流451

第一节新旧交织的近代散曲451

2.近代散曲中时代的辉光453

第二节“散曲文学”消亡的原因457

1.新时代的理性精神要求打破“心灵的幻想”458

2.时代要求建树自己的“艺术形式”460

第三卷散曲作家创作史473

第一章元代散曲家473

第一节元前期曲家473

1.元好问杜仁杰刘秉忠473

2.杨果商道商挺483

3.白朴胡祗遹王恽490

4.关汉卿王和卿庾天锡499

5.卢挚姚燧513

6.马致远冯子振520

7.郑光祖曾瑞王伯成534

第二节元后期曲家547

1.张养浩刘时中547

2.白贲沈和558

3.乔吉张可久徐再思565

4.贯云石薛昂夫583

5.钟嗣成周文质睢景臣594

6.周德清杨朝英604

7.刘庭信汪元亨610

第二章明代散曲家616

第一节明中叶北派散曲家616

1.王九思康海李开先616

2.常伦王田629

3.冯惟敏635

1.王磐金銮643

第二节明中叶南派散曲家643

2.陈铎651

3.沈仕唐寅658

4.杨慎黄娥665

第三节晚明散曲家671

1.梁辰鱼张凤翼陈所闻671

2.沈璟王骥德683

3.施绍莘690

1.沈自晋徐石麒夏完淳700

第一节清前期散曲家700

第三章清代散曲家700

2.尤侗沈谦陆楙711

3.朱彝尊徐旭旦719

第二节清中叶后散曲家728

1.厉鹗黄图珌728

2.王庆澜孔广林737

3.吴锡麒王景文744

4.赵庆熺许光治751

后记759

1991《中国古代散曲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昌集著 1991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散文艺术(1994 PDF版)
中国古代散文艺术
1994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广陵散  中国古琴曲片段( PDF版)
广陵散 中国古琴曲片段
中央歌舞团
中国古代歌谣散论(1957 PDF版)
中国古代歌谣散论
1957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歌曲(1990 PDF版)
中国古代歌曲
1990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散文选读(1987 PDF版)
中国古代散文选读
1987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古代散文精品(1994 PDF版)
中国古代散文精品
1994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代戏曲(1996 PDF版)
中国古代戏曲
1996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古代史(1988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88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散论(1982 PDF版)
中国近代史散论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散曲精品赏析  下(1992 PDF版)
中国古代散曲精品赏析 下
1992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中国当代散文史(1990 PDF版)
中国当代散文史
1990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散文史(1988 PDF版)
中国现代散文史
1988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国古代散文九讲(1987 PDF版)
中国古代散文九讲
1987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古代散文辞典(1994 PDF版)
中国古代散文辞典
1994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散文史(1993 PDF版)
中国现代散文史
1993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