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求取 ⇩

一、明朝后期的腐朽统治 (611

目 录第一章 原始社会第一节猿人和古人1

第十一章清代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一节清前期专制统治的强化 (651

一、原始群1

一、汉朝与中亚各国的关系 (213

西部各族 西南各族 东南各族 东北各族第七节两汉时期的中外关系 (213

文化遗址的分布 社会经济的发展 族外婚与对偶婚图腾崇拜第三节父系氏族 (13

猿人阶段考古概况 劳动创造了人 北京猿人的社会生活二、血缘家庭4

古人阶段考古概况 氏族制的萌芽第二节母系氏族5

三、汉朝与南亚各国的关系 (215

一、母系氏族的形成5

秦灭六国 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北攻匈奴 南并百越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117

新人阶段考古概况 山顶洞人的生产与生活 母系氏族的形成与原始宗教观念二、母系氏族的繁荣8

一、父系氏族的形成13

文化遗址的分布 社会经济的发展 父权制的确立与一夫一妻制二、周边各族的文化17

三、原始社会的解体18

私有制的发展 黄帝部落联盟的形成本章结束语22

第二章奴隶制社会第一节夏、商——奴隶制的确立与发展(约公元前21世纪~前1 1世纪)24

一、夏代——奴隶制国家的建立25

夏朝的建立 社会经济的进步二、商代——奴隶制的发展28

本章结束语 (131

一、汉初恢复经济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34

一、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强化38

商汤建国 商的强盛 阶级关系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文化和艺术第二节西周——奴隶制的由盛转衰(公元前11世纪~前7 71年)38

周族的兴起武王伐纣周公东征及其对东方统治的加强周王朝的统治机构及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 敬天保民思想的形成二、奴隶制经济的兴盛46

井田制 工商食官三、西周后期社会矛盾的尖锐49

一、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52

土地交换与井田制的动摇 国人暴动 宣王“籍千亩”第三节春秋——奴隶制的瓦解(公元前7 70年~前4 76年)52

对匈奴的战争 西通西域三、汉武帝的经济、财政措施 (159

平王东迁 齐桓公称霸 晋楚长期争霸 弭兵之会吴越争霸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60

四、加强思想统治 (163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的瓦解 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赋税制度的变化工商业的发展,私人工商业的出现三、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奴隶平民起义65

“独尊儒术”和“罢黜百家” 董仲舒思想五、武帝后期的社会危机 (166

昭帝时的经济措施 宣帝时的政治经济措施第三节西汉后期封建政治的衰败和新末农民战争 (170

一、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和王莽改制的失败 (170

旧贵族的腐朽统治民溃与国人暴动“私家”和“公室”的斗争四、思想文化70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 铁官徒和农民的反抗斗争 王莽改制的骗局及其失败二、赤眉、绿林农民大起义 (176

天文历法 天命思想的动摇 老子及其哲学思想孔子及其政治思想本章结束语76

第三章 封建制的确立和秦统一第一节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78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78

战国初期的形势 魏国的李悝变法 楚国的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各种新制度的出现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85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三、兼并战争的加剧93

战争规模的扩大 魏的强盛和徐州相王 秦齐对峙与合纵连横 秦的强大与远交近政四、战国时期的文化99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12

百家争鸣 墨家 道家 儒家 法家 史学文学 科技 其它第二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秦朝的建立112

皇帝称号?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18

防止六国势力再起 统一制度和文字 焚书坑儒第三节秦末农民战争121

一、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122

起义爆发的原因 起义的经过和结果二、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126

刘邦项羽起义 巨鹿之战 秦的灭亡 楚汉战争三、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意义129

第四章两汉封建制度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一节西汉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34

汉初社会问题 恢复生产的措施 赋役制度的建立 恢复法制 郡国并行制 削藩和平定“七国之乱” 对匈奴的“和亲”和对两越的“安抚” 黄老政治二、社会经济的发展144

原因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第二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150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150

改革政治体制 加强法治和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军力二、对匈奴和西域的关系156

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武帝采取的措施六、昭、宣时期的政治和经济168

一、东汉前期巩固统治的措施184

起义军的兴起和发展 昆阳之战和王莽的灭亡 赤眉军继续进行革命斗争 东汉政权的建立第四节 东汉前期巩固统治的措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84

东汉初年的社会问题 恢复生产的措施 加强封建专制 思想统治的加强 对匈奴和西域的关系二、社会经济的发展193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三、豪族地主的田庄经济196

一、封建统治的腐朽198

田庄的出现 田庄经济的特点第五节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大起义198

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门阀的出现 清议和党锢二、黄巾起义202

一、匈奴族208

起义原因 起义的经过 起义的作用第六节两汉时期各族的发展和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208

二、西域各族209

三、其他各族211

二、汉朝与东亚各国的关系214

第八节两汉时期的文化216

一、哲学和宗教216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 佛教的传人 原始道教二、史学、文学和艺术220

《史记》和《汉书》 文学 绘画和雕塑三、科学技术224

造纸术的发明 天文历法 ?学 医学本章结束语227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统治各族人民的大融合第一节魏晋时期门阀地主特权阶层的形成231

一、三国鼎立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231

三国鼎立 自然经济支配地位的加强 曹魏的屯田制度 曹魏的政治 诸葛亮治蜀及其南征北伐东吴时期南方的初步开发二、西晋的短期统一门阀地主特权阶层的形成243

西晋的短期统一 占田制度和门阀地主经济特权的确立三、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247

严重的土地问题 隋的残暴统治 用兵高丽及其造成的灾难 起义爆发及其迅猛发展 覆灭隋王朝 农民战争的失败和唐王朝统一全国 隋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本章结束语250

一、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封建割据和混战255

西晋的腐朽统治 西、北边疆各族的内迁 西晋末年的各族人民起义 刘渊起兵和西晋的灭亡第二节十六国东晋时期的南北形势255

前赵和后赵 前燕和前秦 淝水之战后北方的再分裂二、东晋的统治与南北战争262

东晋的建立及其北伐 淝水之战 孙思卢循起义第三节南朝的门阀统治 南方经济的发展270

一、南朝的统治及其由强到弱……………(27?)宋的统治和南北战争 南齐统治下的却籍和反却籍斗争 梁武帝的腐朽统治和侯景之乱 衰弱的陈王朝二、南方经济的发展275

北方人口的南移 南方经济的发展三、门阀地主及其统治的衰落281

门阀地主 门阀统治的衰落和庶姓寒人势力的抬头第四节北方的民族融合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286

一、北魏建国与统一北方286

拓跋部的兴起与北魏统一北方 拓跋部的封建化二、魏孝文帝的均田和汉化政策291

魏孝文帝实施改革的原因 均田制度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汉化政策 北方经济的恢复三、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300

北魏后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四、北朝由分裂到强大304

北魏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 北周统一北方 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307

一、哲学与宗教307

玄学 反玄学的进步思想家 道教和佛教 范缜的《神灭论》二、史学、文学和艺术315

史学 文学 艺术三、科学技术的成就320

大科学家祖冲之 郦道元的《水经注》和裴秀的制图六体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医学 机械制造与灌钢法的发明本章结束语323

第六章 隋的统一第一节隋的统一及其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326

杨坚代周 隋的统一 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巩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 营建东都与开凿大运河隋初经济的发展 隋与突厥和吐谷浑的关系第二节隋末农民战争337

第七章唐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高涨第一节唐前期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经济的变化353

一、唐初恢复经济和巩固统一的各种措施353

唐初的社会问题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国家政权机构的加强 学校和科举制 重修《氏族志》府兵制唐律 唐初对边境地区用兵与文成公主 和亲吐蕃唐太宗用兵高丽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二、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364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三、从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阶级关系和社会经济的某些变化369

均田制的破坏和土地兼并的日益产重地主阶级的内部斗争 逃户同题的严重和租佃关系的局部变化 开元年间的若干改革和“开元之治” 府兵制的破坏四、七世纪中叶到八世纪中叶唐朝对边疆各族的战争和对外战争375

一、唐后期的黑暗统治378

唐朝对西突厥的战争和对西域的经营 唐高宗用兵朝鲜半岛 唐与南诏的战争 唐代疆域第二节唐后期的社会经济和黑暗统治378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与朋党相争 唐与吐蕃的战争和张议湖起义二、唐后期的社会经济384

土地高度集中和两税法的推行 手工业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商业的繁盛和柜坊、飞钱的出现 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节唐代边疆各族社会的发展 汉族与边疆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391

吐蕃 南诏 突厥 回纥 契丹与靺鞨第四节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00

唐代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加强 中国和朝鲜的轻济文化交流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和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与中亚、西亚、北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第五节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发展的新阶段——唐末农民战争409

阶级矛盾的激化 唐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 唐末农民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第六节唐代文化420

一、宗教与哲学420

佛教 道教 ?尼教、伊斯兰教、景教及袄教的传入付奕等的反佛斗争韩愈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二、史学、文学和艺术429

史学 唐诗 古文运动、传奇小说、变文 艺术三、科学技术438

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药王”孙思邈及《唐本草》雕版印刷本章结束语440

第八章五代、辽、宋、金时期封建制度的发展第一节五代十国的分立和北宋的统一444

一、五代十国与辽的割据局面444

五代十国的割据 辽的建立二、中原生产的凋敝与经济重心的南移447

割据形势下人民的反抗 南方经济的发展三、周世宗的改革和北宋的统450

统一趋势的加强 周世宗的改革和统一北宋的建立和统一第二节北宋的政治和经济454

一、北宋的政治45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科举和养兵制度 户口和赋税制度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61

封建生产关系的某些变化 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业、城市的繁荣三、北宋的社会改革和农民起义467

北宋的社会矛盾王安石变法北宋的农民起义第三节辽、西夏和边疆各族的发展475

一、辽的统治与辽宋关系475

辽在北方的统治 辽的社会经济 辽与北宋的对峙二、西夏的建立与发展480

西夏建立 西夏与北宋的对峙三、北宋时边疆各族的社会发展482

回鹘大理 壮族 吐蕃第四节宋金和战与南方经济的发展486

一、宋金和战486

金朝的建立 辽和北宋的灭亡 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二、南方经济的发展495

钟相、杨么起义 南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阶级矛盾的激化三、金统治下的北方经济和人民起义501

女真贵族统治下的北方经济 北方各族人民的起义第五节五代、辽、宋、金时期的文化505

一、哲学505

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叶适、陈亮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二、文学和史学508

词的兴起和繁荣 史学的重大成就三、科学技术512

活字版印刷 火药的广泛应用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水运仪象台的创制 沈括和《梦溪笔谈》本章结束语515

第九章元的统一第一节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519

蒙古的兴起 西夏和金的灭亡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元朝的统一第二节元朝的政治和社会经济529

一、元朝的政治统治529

统治机构 利用各种宗教进行统治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元朝的社会经济532

农业 手工业 商业第三节元末农民战争538

元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刘福通、彭莹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参加起义和元朝的推翻元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本章结束语547

第十章明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第一节明朝前期的政治549

一、专制主义政治的高度强化549

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 大明律和大诰 学校和科举 靖难之变与明政权的继续巩固二、赋役制度556

官田与民田 鱼鳞图册与粮长制 黄册与徭役第二节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560

一、农业的恢复与发展560

超经济强制的趋向缓和 土地关系的调整 农业生产的提高与垦田人口的增加二、手工业的发展563

纺织业 制瓷业 开矿和冶炼 造船业 其他手工业三、商业的繁荣566

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白银的广泛使用第三节阶级矛盾的激化与一条鞭法的实行567

一、阶级矛盾的逐渐激化567

土地兼并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二、一条鞭法的实行573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政治的腐败 兵变、盐徒的反抗和刘汝国领导的农民起义 张居正的改革与一条鞭法的实行第四节明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580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581

社会分工的扩大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增长二、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586

农业雇工的出现 班匠制度的变革三、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588

一、蒙古族593

江南丝、棉纺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反封建斗争的兴起第五节明代国内各民族的发展593

二、藏族595

三、维吾尔族596

四、西南地区各民族598

五、台湾高山族599

六、满族的兴起和后金的建立600

第六节明朝的对外关系604

一、郑和下西洋和华侨对南洋地区的贡献604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地区的开发二、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抗倭斗争606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抗倭斗争三、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恶活动608

葡萄牙侵占澳门 西班牙、荷兰对华侨的残杀和侵占台湾 传教士的东来第七节 明末农民战争611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工商业者与明朝封建统治者的矛盾 明末政治的腐败二、明末农民战争617

起义的前奏 农民战争的爆发和荥阳大会 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张献忠农民军在长江流域的胜利 农民军的抗清斗争三、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633

明末农民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 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第八节明代文化637

一、哲学637

王守仁 李贽二、文学和史学640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永乐大典三、科学技术643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北京城本章结束语646

一、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651

中央政权机构 地方行政组织二、军事、法律和思想控制的加强655

军队和法律 “文字狱”和考据学 科举捐纳和博学鸿儒科第二节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660

一、清前期各族人民巩固祖国统一的斗争661

平定“三藩之乱”解决台湾问题 准部叛乱的平定土尔扈特蒙古重返祖国的斗争 西藏地区的行政改革 西南地区“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 大、小和卓木及张格尔叛乱的平定二、清代疆域的奠定和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668

祖国疆域的奠定 边疆的开发和各族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第三节清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封建制度的衰落672

一、清前期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673

“圈地”令的废除 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 兴修水利 废止“逃人法” 整顿赋役,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海禁和迁海令的废除二、清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678

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的进步三、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681

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加强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市民”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展开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中的严重障碍686

第四节清代前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各族人民的起义687

一、社会矛盾的激化688

土地兼并的剧烈 地租、高利贷盘剥的加重 统治阶级的腐朽 陋规和“养廉银”二、各族人民的反抗起义691

佃农的抗租抗税斗争 少数民族起义 川楚五省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起义第五节中国各族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斗争697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697

台湾的收复 台湾经济的发展二、中国人民反对沙俄殖民侵略的斗争700

沙俄对东北边境的掠夺 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三、中国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斗争703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挫败英国殖民者的外交阴谋第六节清代前期的文化707

一、哲学707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唐甄 颜李学派和戴震二、文学712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戏剧三、考据学和史学715

考据学 史学四、科技和艺术717

科技 绘画建筑本章结束语719

1988《中国古代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檀等主编 1988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史  中(1980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中
1980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上)(1989 PDF版)
中国古代史(上)
1989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下( PDF版)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下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上( PDF版)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上
中国古代史  下(1976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下
1976
中国古代史  中(1976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中
1976
中国古代史(1960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60 沈阳:辽宁大学
中国古代史  下(1985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下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下(1989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下
1989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88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86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86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下(1991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下
199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学史(1980 PDF版)
中国古代史学史
198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94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94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简史(1985 PDF版)
中国古代简史
1985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