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原始社会1

第一节 原始人群1

一、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摇篮之一2

二、原始群前后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3

三、原始群人类的传说6

第二节 氏族公社7

一、母系氏族公社及其繁荣7

二、父系氏族公社11

三、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过渡14

四、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15

第二章 夏、商时期17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出现——夏17

一、禅让制的破坏和国家的形成17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18

第二节 奴隶制社会的发展到灭亡——商20

三、阶级斗争与夏亡20

一、商族及其政治发展21

二、奴隶制经济的兴盛23

三、纣辛的暴政与商亡26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28

第一节 封建领主制的西周社会28

一、周政权建立和巩固29

二、封建领主制经济33

三、西周的衰亡35

第二节 领主制经济解体——春秋37

一、大国争霸37

二、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萌芽43

三、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46

第三节 向封建地主制过渡——战国47

一、各国的变法运动47

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52

三、封建割据战争与秦统一中国55

第一节 封建地主集权专制统一国家的建立60

第四章 秦朝60

一、三公九卿与郡县制度61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63

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国家66

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67

一、秦朝的暴政68

二、陈胜、吴广大起义70

三、反秦浪潮的高涨与秦亡71

四、楚汉战争72

五、农民大起义的历史作用74

第五章 西汉75

第一节 西汉前期的统治75

一、汉承秦制与郡国并行75

二、“无为而治”及其措施78

三、与诸侯王的斗争81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83

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84

二、财政、经济政策87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89

第三节 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90

一、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变化90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91

三、手工业的新水平93

四、商业、交通和城市的繁荣95

第四节 西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96

一、汉与匈奴的关系97

二、西域的开发与西域都护府建立100

三、汉与西南、东南各族的关系101

四、汉与东北各族的关系103

五、西汉时期的中外关系104

第五节 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起义107

一、西汉中期阶级矛盾的发展107

二、西汉末期的社会危机108

三、王莽改制及其失败110

四、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114

第一节 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的再立117

一、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强化117

第六章 东汉117

二、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119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主庄园经济的形成122

一、农业的发展122

二、手工业的发展124

三、商业的发展125

四、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形成126

一、东汉与匈奴关系128

第三节 东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28

二、东汉与西羌的关系130

三、东汉与乌桓、鲜卑的关系131

四、东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31

第四节 黄巾军大起义133

一、东汉后期官宦与朋党斗争133

二、阶级矛盾的激化136

三、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137

四、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39

二、五经、三传141

一、商代的文字141

第七章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141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141

三、诸子百家143

四、文学144

五、科学技术144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145

一、经学、哲学、宗教146

二、文学、艺术147

三、史学148

四、科学技术148

第八章 三国、西晋时期150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51

一、军阀混战和曹操统一北方151

二、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54

第二节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和经济157

一、魏国的政治和经济157

二、蜀汉的政治和经济160

三、吴国的政治和经济163

第三节 西晋的短期统一166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166

二、西晋的政治和经济167

三、统治集团的腐朽与八王之乱171

四、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与西晋的灭亡172

第九章 东晋、十六国时期176

第一节 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76

一、东晋的建立和北伐176

二、东晋的政治和经济179

三、淝水之战前的北方182

四、秦、晋淝水之战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185

第二节 淝水之战后的南北形势186

一、淝水之战后的北方186

二、东晋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孙恩、卢循起义187

第十章 南北朝时期191

第一节 南朝的政治和经济191

一、南朝政权的更替191

二、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寒门的兴起195

三、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地主田庄的发展196

第二节 北朝的政治和经济200

一、北魏前期的统治与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200

二、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改革202

三、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6

四、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与北魏的分裂208

五、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的对峙211

六、北方各族的大融合214

一、哲学与宗教216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16

二、文学艺术220

三、史学、地理学223

四、科学技术的新成就224

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26

第十二章 隋朝229

第一节 隋朝的政治和经济229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229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31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237

第二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240

一、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40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241

第十三章 唐朝245

第一节 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245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245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46

三、从武则天称帝到“开元之治”249

四、唐前期的主要制度252

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57

第二节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261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61

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267

第三节 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272

一、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272

二、社会经济的变化279

一、唐末阶级矛盾的激化283

第四节 唐末农民大起义283

二、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286

三、唐朝的灭亡288

第十四章 五代十国时期290

一、五代更替和十国兴亡290

二、军阀统治下人民的疾苦294

三、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296

四、后周的改革和统一战争297

一、哲学300

第十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300

二、宗教302

三、文学305

四、史学和地理学308

五、艺术310

六、科学技术313

第十六章 北宋、辽、西夏时期316

第一节 北宋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316

一、北宋的统一316

二、中央集权的加强317

三、王小波、李顺起义320

第二节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322

一、辽的制度与经济发展322

二、北宋与辽的和战324

三、西夏的制度与宋、夏关系325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326

一、变法的历史背景326

二、变法的过程及内容328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331

第四节 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边疆民族331

二、边疆民族333

第五节 金国的建立和辽、北宋的灭亡335

一、女真族的兴起与辽的灭亡335

二、方腊、宋江起义及金灭北宋336

第十七章 南宋、金时期339

第一节 南宋与金的关系339

一、南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339

二、岳飞等人抗金341

三、宋、金三次和议342

第二节 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金的政治经济343

一、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343

二、金的政治经济345

第三节 南宋阶级矛盾的激化与人民起义348

一、阶级矛盾的激化348

二、钟相、杨幺起义及各地人民起义350

一、蒙古族的兴起及成吉思汗建国352

第四节 蒙古国的建立与金的灭亡352

二、蒙古三次西征与南进354

第十八章 元朝357

第一节 元朝的统一与南宋灭亡357

一、忽必烈建立元朝及平定内乱357

二、南宋的灭亡360

第二节 政治、经济、军事制度362

一、政治制度362

二、赋税制度365

三、军事制度367

第三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中外关系368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368

二、中外关系373

第四节 元末农民大起义375

一、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375

二、大起义的爆发376

三、红巾军的北伐及大起义的失败378

一、哲学381

第十九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381

二、文学艺术383

三、史学385

四、科学技术388

第二十章 明朝393

第一节 明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93

一、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行政机构改革393

二、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措施398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长足发展和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封建赋役制度的改革404

一、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措施405

二、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07

三、明初的赋役制度与封建剥削408

四、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410

五、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414

六、封建赋役制度的改革416

第三节 明朝的民族关系419

一、明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加强420

二、土木之变及俺答汗与明和好422

三、女真兴起建国和后金的扩展426

第四节 明朝对外交往的活跃432

一、郑和下西洋432

二、华侨及其对南洋开发的贡献435

三、中日人民的友好往来与抗倭斗争436

四、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和中西文化交流439

第五节 明朝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和反封建斗争的新发展441

一、明初农民的反封建斗争441

二、明中期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封建斗争442

三、明末社会矛盾的激化446

四、以“均田”为口号的明末农民大起义450

第二十一章 清朝(鸦片战争前)458

第一节 清军入关问鼎与统一全国458

一、吴三桂乞师清军与清廷定鼎燕京458

二、旷日持久的反清斗争460

第二节 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467

一、中央机构467

二、地方机构470

三、军事布防471

四、思想控制472

第三节 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74

一、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474

二、加强统一的国内战争476

三、抗御外来侵略的战争484

四、辽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487

第四节 清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488

一、清代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措施488

二、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494

三、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及封建势力的束缚497

第五节 清朝中期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各族人民起义500

一、社会矛盾的加剧500

二、各族人民大起义503

第六节 清朝的对外关系及“闭关”政策508

一、清朝与亚洲各国的关系508

二、清朝与沙皇俄国的关系509

三、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及“闭关”政策511

一、王守仁的“心学”与李贽的反理学思想518

第二十二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的文化518

第一节 哲学518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520

第二节 考据学与史料图籍的编纂和整理522

一、考据学522

二、史料图籍的编纂和整理523

第三节 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524

一、科学技术524

二、文学艺术526

1994《中国古代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尹承琳主编 1994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史  上(1934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上
1934 商务印书馆
中国古代史(上)(1989 PDF版)
中国古代史(上)
1989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下( PDF版)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下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上( PDF版)
中国古代史简编 古代史 上
中国古代史  中(1976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中
1976
中国古代史  上(1973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上
1973
中国古代史(1960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60 沈阳:辽宁大学
中国古代史  下(1985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下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88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86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86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学史(1980 PDF版)
中国古代史学史
1980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94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94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简史(1985 PDF版)
中国古代简史
1985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  中(1980 PDF版)
中国古代史 中
1980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1984 PDF版)
中国古代史
1984 北京: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