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共同体 第3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
作者 | 郭于华等著 编者 |
---|---|
出版 |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15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301952X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813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导论:理论与问题1
一、第三部门及其激励机制的问题1
二、传统激励理论及其解释局限4
三、对新的解释理论的探求7
四、研究的资料、方法与过程14
第二章结构性激励——机构发展的制度背景与社会环境16
一、需求与空间:中国青基会创建的宏观背景16
二、张力与互动:共青团在新形势下的困境与寻求出路的探索23
三、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的体制关系与运作特性29
四、位于体制边缘的事业共同体40
第三章反身性激励——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动力54
一、象征符号与文化意义的再生产55
二、生产崇高——从动员社会的过程中获得动力59
三、形象工程与形象策略71
四、永不安分的生命特征——制度创新的冲动与探索84
第四章组织激励:工作动机分析98
一、广义组织激励的观点:新的激励模式99
二、工作动机的理论103
三、中国青基会成员的工作动机分析113
、激励机制:与组织一起生长156
第五章组织激励:激励机制与组织认同156
二、寻求机构的活力:激励机制的改革174
三、我们与我们感:组织认同183
四、心理合同:组织承诺的形成195
第六章第三部门发展过程中精英类型的转化:徐永光个案202
一、“后总体性社会”中精英的多元化及其转换204
二、生命历程与精英资本的积累213
三、从政治舞台到社会舞台:精英的转换222
第七章青基会精英体系的激励机制238
一、中国青基会:市场化过渡中特殊的单位239
二、中国青基会的内部精英254
三、中国青基会的外围精英278
四、省青基会精英284
第八章结论:社会认同与事业共同体293
一、体制内外资源的并用295
二、单位技术与“去单位技术”的共生297
三、“以人为本”与事本主义的融合301
四、基于社会认同的事业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303
参考文献307
后记313
1999《事业共同体 第3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于华等著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传销人激励故事
- 1997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 农业经营机制与农业发展探索
- 1999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同济模式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 1998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 同步电机励磁及其控制
- 1988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
- 自律与他律 第3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
- 1999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 激励秘诀
- 1988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
- 企业利益共同体初探
- 1990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
- 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 199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中国企业经营机制探索
- 198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 1987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企业激励工程
-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欧洲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
- 1994 南京:译林出版社
-
- 投资体制改革探索
- 1990 重庆:重庆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