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碳淬火实用技术》求取 ⇩

前言页1

1. 渗碳操作1

1.1 渗碳表面硬化法1

1.1.1 作为表面硬化法的渗碳处理1

1.1.2 渗碳的历史2

1.1.3 渗碳的种类和特点2

1.2 气氛发生炉6

1.2.1 气氛发生炉6

1.2.2 原料气6

1.2.3 气氛发生炉的结构7

1.2.4 运载气体的制法10

1.2.5 发生炉的气体反应11

1.2.6 发生炉气体的性质13

1.2.7 发生炉可控气氛的自动调节23

1.3 周期作业气体渗碳29

1.3.1 周期作业气体渗碳炉的种类29

1.3.2 渗碳炉内的反应30

1.3.3 碳的扩散32

1.3.4 周期作业渗碳炉的操作方法37

1.3.5 碳浓度分布和渗碳扩散时间49

1.3.6 扩散气氛对碳浓度分布的影响54

1.3.7 最佳渗碳时间和扩散时间57

1.3.8 表面碳量的变动62

1.3.9 其他主要原因64

1.3.10 扩散处理后碳浓度的变化68

1.3.11 防止变动的措施70

1.3.12 周期作业炉的自动气氛控制70

1.3.13 确定最佳渗碳条件的方法74

1.4 连续作业气体渗碳炉77

1.4.1 概要77

1.4.2 连续作业气体渗碳炉的结构77

1.4.3 连续作业气体渗碳炉的规格80

1.4.4 操作实例83

1.4.5 质量方面的注意事项85

1.5 滴注式渗碳91

1.5.1 背景91

1.5.2 滴注式渗碳炉91

1.5.3 滴注式炉的结构92

1.5.4 使用的气体93

1.5.5 渗碳反应和碳势94

1.5.6 气氛控制96

1.5.7 操作实例98

1.5.8 操作上的注意事项102

1.6 真空渗碳103

1.6.1 真空渗碳的沿革103

1.6.2 真空渗碳炉的结构104

1.6.3 真空渗碳的原理106

1.6.4 真空渗碳的特点111

1.6.5 真空渗碳作业116

1.6.6 真空渗碳处理件的机械性能119

1.7.1 背景122

1.7 高碳渗碳122

1.7.2 高碳渗碳概述124

1.7.3 碳化物的生成125

1.7.4 高碳渗碳操作128

1.7.5 碳势的控制129

2. 渗碳钢的热处理134

2.1 渗碳用钢134

2.1.1 渗碳钢的标准134

2.1.2 原钢材的基本性能144

2.2 渗碳层的热处理特性157

2.2.1 渗碳层的相变行为158

2.2.2 渗碳层的硬度163

2.2.3 渗碳层的组织167

2.2.4 回火硬度168

2.2.5 直接淬火和再加热淬火171

2.2.6 一次淬火和二次淬火173

2.3 渗碳钢的残余奥氏体176

2.3.1 γR有益说177

2.3.2 γR有害说178

2.3.3 使用条件说179

2.3.4 渗碳渗氮后γR的性质180

2.3.5 关于γR小结183

2.4 渗碳钢的快速热处理184

2.4.1 快速热处理的概念184

2.4.2 快速热处理的特点188

2.4.3 快速热处理的方法189

2.4.4 快速热处理件的机械性能190

2.5 渗碳钢的晶界氧化192

2.5.1 晶界氧化192

2.5.2 表面附近的合金元素193

2.5.3 晶界氧化层的硬度194

2.5.4 晶界氧化的生成机理195

2.5.5 冷却速度和硬度196

2.5.6 机械性能197

2.5.7 残余应力199

2.5.8 防止晶界氧化缺点的措施及其检验199

2.6 高浓度钢的热处理202

2.6.1 热处理方法202

2.6.2 热处理质量203

2.6.3 机械性能207

2.7 渗碳钢的回火209

2.7.1 回火的机理209

2.7.2 第一阶段的研究210

2.7.3 回火在工业上的意义211

2.7.4 低温回火的特性213

2.7.5 结论219

3. 渗碳钢的热处理设计220

3.1 热处理设计220

3.1.1 热处理设计的抉择220

3.1.2 渗碳钢的选择220

3.1.3 基体硬度221

3.1.4 渗碳层的硬度222

3.1.5 渗碳层硬度的推算224

3.2 齿轮的热处理设计227

3.2.1 齿轮热处理设计的抉择227

3.2.2 齿轮损伤的分类227

3.2.3 要求的特性228

3.2.4 点蚀和剥落229

3.2.5 齿面接触点上的应力分布231

3.2.6 剥落的发生机理及其防止措施233

3.2.7 点蚀的发生机理238

3.2.8 点蚀的各种因素和防止措施241

3.2.9 齿根的弯曲强度246

3.2.10 小结248

4. 渗碳钢的检查250

4.1 检查的目的250

4.2.1 含碳量251

4.2 影响渗碳钢强度的因素251

4.2.2 硬度253

4.2.3 组织253

4.3 残余奥氏体的测定方法254

4.3.1 定量方法254

4.3.2 X射线衍射定量法254

4.5 渗碳材料的强度评价257

4.5.1 硬度257

4.4 由晶界氧化引起的不完全淬火层257

4.5.2 残余奥氏体量258

4.5.3 回火温度258

4.5.4 X射线半高宽度258

4.6 维修和安全259

4.6.1 发生炉259

4.6.2 渗碳炉259

4.6.3 油槽259

金相组织及照片261

1985《渗碳淬火实用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内藤武志著;陈祝同,刘惠臣译 198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淬火介质(1982 PDF版)
淬火介质
1982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淬火介质的特性和用法技术  第1辑(1993 PDF版)
淬火介质的特性和用法技术 第1辑
1993
淬火介质的特性和用法技术  第2辑(1996 PDF版)
淬火介质的特性和用法技术 第2辑
1996
钢的淬火(1984 PDF版)
钢的淬火
198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淬火介质(1990 PDF版)
淬火介质
199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淬火集(1977 PDF版)
淬火集
1977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渗氮和氮碳共渗(1989 PDF版)
渗氮和氮碳共渗
198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火焰表面淬火(1987 PDF版)
火焰表面淬火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淬火新技术(1987 PDF版)
淬火新技术
198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钢的渗碳(1985 PDF版)
钢的渗碳
198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实用灭火战术和技术(1994 PDF版)
实用灭火战术和技术
199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渗碳钢的强度(1960 PDF版)
渗碳钢的强度
196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淬火介质(1981 PDF版)
淬火介质
198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淬火介质(1964 PDF版)
淬火介质
1964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钢的淬透性应用技术(1994 PDF版)
钢的淬透性应用技术
199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