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态学 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文化》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引论:面向未来世界的发展中学科1

一、“人类困境”与生态文化1

二、走出困境的前提:抛弃“人类是自然之主”的虚妄意识2

三、从沉寂中走来、在论战中崛起的学科5

四、具有双向性的学科11

五、一个正在相对缩小的世界12

六、生态观念:一个哲理的、文化的命题15

第二章 “圈”说、系统思想、人类生态系统18

一、维尔纳德斯基的“圈”说18

二、系统、系统思想24

三、生态系统论的提出与形成35

四、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环境36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与主要类型43

第三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43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45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0

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4

五、生态信息应用实例57

第四章 生态平衡论60

一、控制、反馈、调节61

二、生态系统:耗散结构62

三、平衡与非平衡65

四、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生态原理及其启示67

五、人类对调节生态平衡是可以有所作为的72

第五章 决策与人类生态77

一、决策:对未来的科学选择77

二、决策主体78

三、决策的类别与评估79

四、作用于决策的酶:多样性价值体系的生态原理83

五、弹动思维:决策中的调节机制85

六、水电工程决策的全流域生态效应实例87

第六章 人口与人类生态90

一、人口:一个具有辐射性影响的问题92

二、人口过多:一把双刃剑94

三、人均资源消耗量是不断上升的96

四、控制人口:系统工程97

五、人口转化:高平衡→低平衡100

六、我国人口问题及其战略对策102

七、人口高龄化趋势104

第七章 资源与人类生态108

一、资源: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108

二、资源的分类110

三、水危机:匮乏的淡水资源111

四、基地缩小:被蚕食的土地资源117

五、加速毁灭:承受着各种危机转嫁的森林资源123

六、矿物资源稀缺的全球政治125

七、战争、浪费性消费:吞噬世界资源的癌肿128

八、回收利用原料:减轻生态压力的重要途径132

九、资源无价的时代何时了?135

十、“太空飞船经济观”:一个带有幻想色彩的生态学设想137

第八章 能源与人类生态140

一、能源:生命运动与生产发展的动力140

二、能源的变迁:人类文明的进步142

三、能源危机的由来与发展143

四、节能:为实现能源过渡争取时间146

五、核能:希望与阴影149

六、令人憧憬的太阳能155

七、潜力巨大的水能、氢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地热能158

八、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能源结构的生态164

九、我国能源的状况和趋势166

第九章 食物与人类生态170

一、食物:生态系统功能赖以实现的根本171

二、饥荒与世界食物经济动荡的主要原因172

三、人口、土地、肥料三者之间的关系177

四、绿色革命能单独成为解决食物问题的办法吗?179

五、蛋白质问题:人类饮食质量的定性标准181

六、我国的食物状况182

七、世界食物供应展望185

八、食物问题与生态制约189

第十章 环境污染与人类生态192

一、严酷的现实:一个被毒化了的世界192

二、环境污染的实质与历史的掠影194

三、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与污染类型197

四、污染源与污染物的类别199

五、人体对污染物的反应和防御机能199

六、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类型202

七、当代几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204

八、观念变革:现代的三个发展阶段210

九、不可重复的错误212

第十一章 城市与人类生态214

一、城市:“一个很难下定义的现实”214

二、城市与生态边缘效应216

三、城市化进程及其历史教训219

四、城市生态系统: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222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225

六、社会、心理环境:城市生态研究中被忽略的方面230

七、城乡融和:生物圈与技术圈走向协调的重要环节234

第十二章 教育与人类生态237

一、生态文化的重要方面:将未来意识引入教育238

二、用生态整体观取代西方传统的机械论239

三、相互塑造:教与学的生态关系241

四、学生失望情绪与“饥饿”感觉的另一重缘由243

五、开拓知识边缘:缓解结构性失业的对策245

六、开拓知识边缘:学非所爱者的自我调节248

七、边缘效应对我国高等教育观念变革的启示251

第十三章 技术与人类生态256

一、“技术至上主义”的魅力在衰减256

二、技术进步使人产生的一种错觉258

三、技术:一个众说纷纭的模糊概念260

四、技术:又一把双刃剑263

五、技术发展过程是中立的吗?267

六、技术圈与生物圈关系的新状态270

七、生态学运动何以源自西方?272

八、辛辣的嘲弄:“人类征服了大自然”276

九、同大自然一样,技术也将与人类共存279

十、建立一种评价、鉴定技术成果的新规范281

一、发展:富有争议的概念、举世瞩目的命题285

第十四章 发展与人类生态285

二、生态观:不发达与环境的关系288

1.自然生态环境:北纬30°至南纬30°地区的沉重“十字架”288

2.历史上的政治、经济环境:四百年的血泪与痛楚296

3.国际经济环境: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297

4.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环境:腐败、无能和信任危机308

5.国内外环境的动荡:政变频繁,铸犁为剑311

6.科技环境中的“灰姑娘”:科技贫困和人才、智力外流315

7.文化环境:变态的文化心理317

8.具有能动性的环境:人本身不发达319

三、“马太效应”:富与贫、发达与不发达的两极分化323

四、发展的模式和理论327

五、“国家安全”:一个必须更新、发展的概念335

六、融有生态文化的发展:“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340

后记348

参考文献351

1988《人类生态学 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敏豪编著 1988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未来世界中的生物学(1983 PDF版)
未来世界中的生物学
1983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生物学与人类未来( PDF版)
生物学与人类未来
生物学与人类未来( PDF版)
生物学与人类未来
面向未来-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 PDF版)
面向未来-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
冶金工业部长春黄金研究所
面向未来(1986 PDF版)
面向未来
1986 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未来世界(1980 PDF版)
未来世界
1980 北京:北京出版社
未来世界中的生物学(1983 PDF版)
未来世界中的生物学
1983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面对未来:预测廿一世纪的生活(1982 PDF版)
面对未来:预测廿一世纪的生活
1982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生物学与人类的未来(1977 PDF版)
生物学与人类的未来
1977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世界的未来(1985 PDF版)
世界的未来
1985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面向未来(1984 PDF版)
面向未来
1984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
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1989 PDF版)
面向未来,改革语文教学
198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1997 PDF版)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9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生态学及人类未来(1989 PDF版)
生态学及人类未来
1989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人类的未来(1989 PDF版)
人类的未来
1989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