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志》求取 ⇩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11

第一编行政建置67

第一章位置境域67

第一节位置67

第二节境域67

第一节置县沿革68

第二章建置沿革68

第二节县城变迁72

第三章行政区划72

第一节明清区划73

第二节民国区划76

第三节现代区划81

第二编自然环境103

第一章地质103

第一节构造带103

第二节地层104

第三节矿藏106

第二章地貌108

第一节基岩山区109

第二节黄土丘陵区110

第三节山前洪积平原区111

第四节黄土台原区111

第五节河谷冲积平原区112

第三章水文112

第一节地表水113

第二节地下水114

第三节地下水位动态115

第四节水质115

第五节泉水117

第四章土壤118

第一节黄土118

第二节垆土119

第三节?土120

第一节区系121

第五章植物121

第四节其它121

第二节种类123

第六章动物126

第一节兽126

第二节禽128

第三节虫、鱼129

第七章气候129

第一节日照130

第二节气温131

第三节降水133

第四节气压、风136

第五节物候与节气138

第三编自然灾害143

第一章干旱143

第二章水灾150

第一节连阴雨150

第二节暴雨154

第三节洪水156

第三章冰雹157

第四章霜冻160

第五章风灾162

第六章地震167

第一节本省震灾波及168

第二节邻省震灾波及170

第七章病虫害172

第一节先民族籍177

第二节移民177

第一章人口规模177

第四编人口与计划生育177

第三节人口178

第二章人口构成185

第一节年龄185

第二节性别190

第三节分布191

第四节社会构成194

第三章人口变动199

第一节出生、死亡200

第二节迁徙201

第四章人口管理202

第一节清厘203

第二节编查203

第三节普查204

第五章婚姻、家庭208

第一节婚姻208

第二节家庭209

第一节人口问题210

第六章计划生育210

第二节机构212

第三节节育措施212

第四节效果215

第五节奖惩216

第五编土地管理221

第一章土地管理机构221

第一节县级机构221

第一节土地数量222

第二节乡村机构222

第二章土地资源222

第二节土地质量223

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224

第一节耕地224

第二节园地226

第三节林地227

第四节草地227

第五节建设用地227

第六节交通用地228

第七节水域229

第八节未利用土地229

第四章土地人均占有234

第一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234

第二节人地矛盾日趋尖锐234

第五章土地管理236

第一节地籍、地政管理236

第二节土地监察238

第三节建设用地管理239

第六编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245

第一章机构245

第二章城廓变迁246

第三章县城建设247

第一节重点突破248

第二节整体推进248

第三节全面提高251

第一节主干道路252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252

第二节街巷道路260

第三节桥梁260

第四节城区排水262

第五节城区供水262

第六节城区绿化264

第七节环境卫生及其设施266

第八节路灯268

第五章基本建设268

第一节党、政、军机关建设269

第二节文化、教育 中小学、幼托 医院建设272

第三节金融机构建设274

第四节商业、市场建设275

第五节招待所、宾馆建设278

第六节果品冷储库建设279

第七节工业建设280

第八节景点建设281

第六章村镇建设283

第一节集镇建设283

第二节乡村建设285

第七章环境保护287

第一节环境污染287

第二节污染治理288

第七编农业294

第一章所有制的变革294

第一节生产关系的变革294

第二节农业生产典型297

第三节农业生产责任制298

第一节机构299

第二章农业管理299

第二节区划301

第三章农业技术303

第一节作物栽培303

第二节品种改良304

第三节农膜覆盖306

第四节化肥使用306

第五节植物保护307

第一节试验机构309

第四章改革试验309

第二节试验背景310

第三节方法与步骤311

第四节主要成果312

第五章耕作制度改革315

第一节耕作制度315

第二节轮作倒茬315

第三节推广高产作物317

第四节推行间作套种317

第七章农业机械318

第六章畜牧业318

第一节机构321

第二节作业机械321

第三节加工机械322

第四节植保机械322

第五节机械供销323

第八编林业果树327

第一章林业327

第一节林政建设327

第二节资源分布327

第三节植树造林329

第四节经营管理332

第五节先进单位简介337

第二章果树338

第一节苹果酥梨339

第二节其它果树350

第一节机构357

第一章水利357

第九编水利水土保持357

第二节建设358

第二章水土保持365

第一节水土流失状况365

第二节水土流失治理365

第三节水土保持治理措施367

第四节水土保持先进技术与机械应用369

第三章重点工程简介371

第一节机构381

第十编交通邮电381

第一章交通运输管理381

第二节路政监理382

第三节交通事故387

第二章交通388

第一节古道389

第二节公路390

第三节桥涵394

第四节公路养护396

第三章运输399

第一节运输工具399

第二节货运401

第三节客运402

第四章邮电管理402

第五章邮政407

第一节驿铺407

第二节邮路408

第三节传递410

第四节发行413

第六章电信415

第一节电话415

第二节电报424

第三节传真424

第十一编工业乡镇企业427

第一章工业427

第一节机构427

第二节手工业428

第三节地方工业430

第二章乡镇企业444

第一节机构444

第二节行业448

第三章电力457

第一节机构457

第二节线路与设备459

第三节电网的发展和完善460

第四节农村用电管理461

第五节安全用电461

第十二编商业465

第一章集市贸易465

第一节集市465

第二节物资交流466

第二章私营商业467

第一节私有商行467

第二节私商改造468

第一节机构469

第三章 国营商业469

第二节商业网点471

第三节资金与储运472

第四节商业购销473

第五节商业改革475

第四章供销商业476

第一节机构476

第二节县属专业公司477

第三节基层供销社479

第四节下属企业480

第五节农村代购代销店482

第六节民主管理482

第七节购销业务484

第五章粮食488

第一节机构489

第二节统购统销489

第三节供应492

第四节议购议销495

第五节储运495

第六节粮食加工501

第十三编财政505

第一章财政505

第一节机构505

第二节财政收支506

第三节财政管理514

第四节田赋管理515

第二章工商税收522

第一节工商税种522

第二节征收管理532

第三章金融541

第一节机构541

第二节货币流通545

第三节信贷549

第四节存款与储蓄555

第五节信用合作560

第六节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562

第七节公债562

第八节保险566

第十四编经济管理571

第一章计划管理571

第一节机构571

第二节计划体系571

第三节编制程序572

第四节计划管理572

第五节执行和调整579

第一节机构580

第二章统计管理580

第二节报表制度581

第三节统计监督582

第四节报表种类583

第五节统计调查584

第三章工商管理593

第一节建置沿革593

第二节业务范围594

第三节市场建设598

第一节机构599

第二节自由价格599

第四章物价管理599

第三节价格调整600

第四节物价检查602

第五章物资管理604

第一节机构604

第二节物资经营605

第六章审计管理606

第一节财政金融审计606

第二节行政事业审计606

第三节企业审计607

第四节基本建设审计607

第五节委托专项审计608

第七章技术监督608

第一节管理体制608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609

第四节技术监督执法610

第五节计量检定610

第三节技术监督610

第十五编党派群团615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礼泉县委员会615

第一节组织建设615

第二节历届党员代表大会621

第三节纪律检查624

第四节宣传工作625

第五节干部管理627

第六节党的统一战线628

第七节党的中心工作630

第二章政协礼泉县委员会633

第一节机构633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634

第三节工作活动636

第三章国民党礼泉县党部三青团638

第四章中国民主同盟会礼泉县支部委员会641

第五章群众团体642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642

第二节少年先锋队644

第三节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645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646

第五节农民组织647

第六节工人组织650

第七节商业组织652

第十六编军事657

第一章机构657

第一节旧中国军事机构657

第二节新中国军事机构657

第一节清代以前的兵役658

第二章兵役658

第二节民国兵役659

第三节新中国兵役660

第三章地方武装662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662

第二节革命武装664

第三节人民武装部667

第四节 区、乡军事机构670

第四章民兵670

第一节组织整顿671

第二节军事训练672

第三节 武器管理673

第四节政治教育674

第五章战备与人民防空674

第一节组织机构674

第二节防空工程675

第三节“三防”教育676

第一节驻军677

第六章驻军与兵事677

第二节兵事记略678

第十七编政权695

第一章权力机关695

第一节民国议会695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696

第二章机构705

第一节旧行政机关705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714

第一节机构723

第十八编公安司法723

第一章公安723

第二节重大公安活动725

第三节治安管理729

第四节户籍管理730

第五节消防和交通安全管理731

第六节监所管理731

第二章 司法732

第一节机构732

第二节司法行政736

第三章检察机关739

第一节旧检察机关739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740

第三节刑事检察740

第四节法纪检察741

第五节经济检察741

第七节控告申诉检察742

第六节监所检察742

第十九编民政档案信访745

第一章民政745

第一节拥军745

第二节优抚747

第三节安置748

第四节社会福利749

第五节社会救济751

第六节救灾752

第七节婚姻登记754

第二章档案755

第一节机构755

第二节馆室及馆藏755

第三节利用756

第三章信访757

第一节机构757

第二节信访工作757

第一节机构761

第二节人事761

第二十编劳动人事行政监察761

第一章人事、劳动761

第三节职工764

第四节工资福利765

第五节劳动就业766

第六节劳动保护767

第七节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767

第二章行政监察768

第一节行政机构771

第二十一编教育科技771

第一章 机构771

第二节业务机构772

第二章官学和私学773

第一节儒学773

第二节书院773

第三节社学、义学、私塾773

第三章学校教育774

第一节学前教育774

第四节学堂774

第二节小学教育776

第三节中学教育780

第四节职业教育784

第四章成人教育786

第一节业余教育786

第二节广播电视教育788

第三节函授与自考788

第一节公办教师789

第五章教职员工队伍789

第二节民办教师790

第三节师资培训791

第六章经费与设施792

第一节经费792

第二节设备793

第七章勤工俭学793

第八章科技795

第一节组织机构795

第二节科技队伍799

第三节科技普及与成果800

第四节地震测报803

第二十二编体育卫生807

第一章体育807

第一节机构807

第二节设施807

第三节裁判队伍808

第四节体育活动808

第五节业余体校816

第六节承办各级运动会817

第七节体育成绩819

第二章卫生822

第一节机构823

第二节医疗单位823

第三节疫病防治826

第四节地方病防治828

第五节卫生保健830

第六节药品、生产管理832

第七节公费医疗833

第一节村落遗址839

第二十三编文物839

第一章遗址839

第二节作坊遗址846

第三节 古城堡遗址847

第四节古渠道、桥梁、道路遗址849

第五节寺庙遗址851

第二章陵墓854

第一节汉·“诏假司马”墓854

第二节唐·昭陵855

第三节建陵864

第四节唐·乙速孤氏墓866

第三章古建筑867

第一节古庙867

第二节古塔868

第四章石刻碑志869

第一节碑870

第二节墓志874

第三节经幢875

第四节砖、石雕刻876

第五章昭陵管理878

第一节昭陵博物馆879

第二节展室880

第三节碑石陈列室881

第四节馆藏文物881

第五节旅游景点882

第六节游客883

第一节佛教887

第二节道教887

第一章宗教887

第二十四编社会风俗887

第三节天主教888

第四节基督教888

第五节伊斯兰教889

第二章民俗889

第一节生产习俗889

第二节生活习俗891

第三节革除陋习897

第四节社会新风898

第三章方言俗语899

第一节境内方言差异900

第二节礼泉话与普通话的音差900

第三节方言特点901

第四节词汇902

第五节谚语904

第六节歇后语905

第七节歌谣907

第四章民间传说911

第二十五编文化广播电视919

第一章文化机构919

第二章文化企事业单位920

第一节剧团920

第二节县文化馆921

第三节电影公司922

第四节新华书店923

第五节乡镇文化站923

第三章戏剧923

第一节剧种924

第二节剧目925

第四章 民间艺术926

第一节民间吹打乐926

第二节民间表演艺术927

第五章文艺创作932

第一节文艺成果932

第二节创作组织937

第一节机构938

第六章广播、电视938

第二节有线广播939

第三节技术设备941

第四节电视录像942

第五节管理943

第六节报刊944

第二十六编艺文选949

第一章诗歌949

第二章评论965

第三章散文968

第四章小说972

第五章 当代本籍作家著述目录986

第二十七编文化大革命991

第一章“文化大革命”的发动991

第一节 “文化战线上的斗争”992

第二节教师集训会992

第三节学生大串连993

第六节所谓“监督夺权”994

第五节“造反组织”的成立994

第四节为受处分教师平反994

第二章“炮打司令部”995

第一节两派分裂995

第二节揪斗“走资派”996

第三节“红卫兵兵管武装部”997

第四节“三支两军”997

第五节县内外“组织”互相串连998

第六节 抢劫军用民用物资998

第七节私自制造武器999

第八节造反派全面武斗1000

第三章成立革命委员会1001

第九节 实现大联合1001

第一节“献忠心”活动1002

第二节“清理阶级队伍”1002

第三节“一打三反”运动1003

第四节“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1003

第五节走“五七”道路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004

第四章“四人帮”抢班夺权1006

第一节“批林整风”运动1006

第三节极左思潮泛滥1007

第二节“批林批孔”运动1007

第四节所谓“备战”1008

第五节“反击右倾翻案风”1008

第六节 “农业学大寨”1009

第五章拨乱反正纪实1009

第一节批判极左思潮,实行全面整顿1010

第二节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1010

第三节平反冤、假、错案1011

第一节古代1015

人物1015

第一章传1015

第二节近代1019

第三节现代1039

第二章录1052

第一节革命烈士英名录1052

第二节人物录1064

第三章表1072

第一节模范先进人物表1072

第二节科技人物表1074

第三节副厅级以上领导人员一览表1078

第四节为公益事业捐款人员表1080

附录1083

一、文献选录1083

二、碑文1106

三、旧志述略1108

四、考辨1113

编后记1117

1999《礼泉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礼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9 西安:三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