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社会》
作者 | 陈树楷,孙延军编;曾美玉责任编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70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031·60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024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一、信息和信息技术1
(一)什么是信息和信息处理1
(二)信息的特性3
(三)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和标志6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信息科学技术13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13
(二)当今世界各国信息化的动向20
(三)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采取的对策37
(四)我们应有的态度42
三、信息化的核心技术——计算机和通信45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46
(二)计算机是信息化的神经中枢——大脑49
(三)通信是信息技术的神经网络56
(四)信息技术的先驱地——硅谷62
四、未来社会,人类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66
(一)实验型的信息化城市66
(二)表面形式分散多样,实质联系紧密68
(三)信息科学技术还将向前发展69
1984《信息与社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树楷,孙延军编;曾美玉责任编辑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信息社会论与新技术革命
- 1988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 信息技术与文明 以高度信息化社会为目标
- 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 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
-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信息社会的社会结构
- 198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信息社会的性质
- 1984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社会信息利用能力
- 1996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
- 经济法制顾问 下
- 1988 北京:北京出版社
-
- 信息社会的传感器
- 1985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
- 计算机·信息·社会
- 1985 北京:知识出版社
-
- 信息技术和社会
- 1985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信息与社会
-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信息社会的秘密
- 1985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