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下》
作者 | 腾崇德主编;高智才,李秀杰副主编 编者 |
---|---|
出版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89 |
出版时间 | 199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020505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426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二篇植物系统、分类部分1
引言1
一、植物界的分门1
二、植物分类阶层3
三、种的命名3
四、植物的分类方法6
第一章藻类植物(Algae)8
第一节蓝藻门(Cyanophyta)8
一、蓝藻门的一般特征8
二、蓝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1
三、蓝藻在植物界中的地位14
第二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14
第三节绿藻门(Chlorophyta)15
一、绿藻门的一般特征15
二、绿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7
三、绿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31
第四节轮藻门(Charophyta)32
一、轮藻门的一般特征32
二、轮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32
三、轮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35
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35
第六节 甲藻门(Pyrroyta)37
第七节红藻门(Rhodophyta)37
一、红藻门的一般特征37
二、红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39
三、红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42
第八节褐藻门(Phaeophyta)45
一、褐藻门的一般特征45
二、褐藻的分类及代表植物47
三、褐藻门在植物界中的地位52
第九节藻类植物小结53
一、藻类植物的特征53
二、藻类植物的演化54
三、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56
复习思考题58
第二章菌类植物(Fungi)60
第一节细菌门(Bacteriophyta)60
一、细菌门的一般特征60
二、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63
第二节 粘菌门(Myxomycophyta)64
第三节真菌门(Eumycophyta)64
一、真菌的一般特征64
二、真菌门的分类67
三、真菌门的小结89
复习思考题91
第三章地衣植物门(lichens)92
一、地衣的一般特征92
二、地衣的分类94
三、地衣的生态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意义95
复习思考题96
第四章苔藓植物门(Bryophyta)97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97
第二节苔藓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99
一、苔纲(Hepaticae)99
二、藓纲(Musci)105
第三节苔藓植物小结110
一、苔藓是植物从水生生活到陆生生活的过渡类型的代表110
二、苔藓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在植物界中的地位111
三、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值112
复习思考题113
第五章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14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114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17
一、石松亚门(Lycophytina)118
二、楔叶亚门(Spheenophytina)120
三、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124
第三节蕨类植物小结138
一、蕨类植物是既古老而又复杂的植物群138
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139
三、蕨类植物的经济价值143
复习思考题144
第六章孢子植物小结146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146
二、孢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146
三、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148
复习思考题149
第七章裸子植物门(Gymnos pe rmae)150
第一节概论150
一、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50
二、裸子植物的分类151
第二节 苏铁纲(Cycadopsida)152
第三节 银杏纲(Ginkgopsida)155
第四节松柏纲(Coniferopsida)156
(一)松科(Pinaceae)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62
(二)杉科(Taxodiaceae)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67
(三)柏科(Cupressaceae)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69
第五节 红豆杉纲(Taxopsida)173
第六节 买麻藤纲(Gnetopsida)176
第七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进化179
第八节 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184
复习思考题186
第八章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187
第一节概论187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187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189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191
第二节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木兰纲Magnoliopsida)192
一、木兰目(Magnoliales)192
1.木兰科(Magnoliaceae)192
二、樟目(Laurales)195
2.樟科(Lauraceae)195
三、八角茴香目(Illiciales)198
3.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198
四、睡莲目(Nymphaeales)199
4.莲科(Nelumbonaceae)199
五、毛莨目(Ranales)200
5.毛茛科(Ranunculaceae)200
六、罂粟目(Papaverales)204
6.罂粟科(Papaveraceae)204
七、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205
7.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205
8.连香树科(Cercidiphyllaceae)207
八、杜仲目(Eucommiales)207
9.杜仲科(Eucommiaceae)207
九、荨麻目(Urticales)208
10.榆科(Ulmaceae)208
11.桑科(Moraceae)210
12.大麻科(Cannabaceae)213
十、胡桃目(Juglandales)215
13.胡桃科(Juglandaceae)215
十一、山毛榉目(Fagales)217
14.山毛榉科(Fagaceae)217
15.桦木科(Betulaceae)221
十二、石竹目(Caryophyllales)224
16.石竹科(Caryophyllaceae)224
17.藜科(Chenopodiaceae)226
十三、蓼目(Polygonales)228
18.蓼科(Polygonaceae)228
十四、山茶目(Theales)231
19.山茶科(Theaceae)231
20.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233
十五、锦葵目(Malvales)235
21.椴树科(Tiliaceae)235
22.锦葵科(Malvaceae)236
十六、堇菜目(Violales)238
23.葫芦科(Cucurbitaceae)238
十七、杨柳目(Salicales)240
24.杨柳科(Salicaceae)240
十八、白花菜目(Capparales)243
25.十字花科(Cruciferae)243
十九、蔷薇目(Rosales)245
26.蔷薇科(Rosaceae)245
27.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254
二十、豆目(Fabales)256
28.含羞草科(Mimosaceae)256
29.苏木科(云实科)(Caesalpiniaceae)258
30.蝶形花科(Fabaceae,Papilionaceoe)258
二十一、桃金娘目(Myrtales)262
31.桃金娘科(Myrtaceae)262
二十二、山茱萸目(Cornales)262
32.山茱萸科(Cornaceae)262
二十三、卫矛目(Celastrales)264
33.卫矛科(Celasraceae)264
二十四、大戟目(Euphorbiales)266
34.大戟科(Euphorbiaceae)266
二十五、鼠李目(Rhamnales)268
35.鼠李科(Rhamnaceae)268
36.葡萄科(Vitaceae)270
二十六、无患子目(Sapindales)271
37.无患子科(Sapindaceae)271
38.槭树科(Aceraceae)272
39.漆树科(Anacardiaceae)274
40.芸香科(Rutaceae)276
二十七、伞形目(Apiales,Umbellales)279
41.五加科(Araliaceae)279
42.伞形科(Umbelliferae)282
二十八、杜鹃花目(Ericales)284
43.杜鹃花科(Ericaceae)284
二十九、柿树目(Ebenales)287
44.柿树科(Ebenaceae)287
三十、报春花目(Primulales)289
45.报春花科(Primulaceae)289
三十一、龙胆目(Gentianales)292
46.夹竹桃科(Apocynaceae)292
47.萝藦科(Asclepiadaceae)294
三十二、茄目(Solanales)298
48.茄科(Solanaceae)298
49.旋花科(Convolvulaceae)301
三十三、唇形目(Lamiales)303
50.马鞭草科(Verbenaceae)303
51.唇形科(Lamiaceae)306
三十四、玄参目(Scrophulariales)312
52.木犀科(Oleaceae)312
53.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314
三十五、桔梗目(Campanulales)317
54.桔梗科(Campanulaceae)317
三十六、茜草目(Rubiales)320
55.茜草科(Rubiaceae)320
三十七、川续断目(Dipsacales)323
56.忍冬科(Caprifoliaceae)323
三十八、菊目(Asterales)325
57.菊科(Asteraceae)325
第三节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百合纲Liliop sida)332
三十九、泽泻目(Alismatales)332
58.泽泻科(Alismataceae)332
四十、槟榔目(Arecales)333
59.槟榔科(Arecaceae)333
四十一、天南星目(Arales)337
60.天南星科(Araceae)337
四十二、莎草目(Cyperales)338
61.莎草科(Cyperaceae)338
62.禾本科(Poaceae,Cramineae)342
四十三、姜目(Zingiberales)348
63.芭蕉科(Musaceae)348
64.姜科(Zingiberaceae)349
四十四、百合目(Liliales)351
65.百合科(Liliaceae)351
66.石蒜科(Amaryllidaceae)357
67.薯蓣科(Dioscoreaceae)358
四十五、兰目(Orchidales)359
68.兰科(Orchidaceae)359
第四节被子植物的起源、系统演化及主要分类系统365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365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367
三、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369
复习思考题373
第三篇植物生态377
第一章植物生态条件377
第一节 生态因子377
第二节 生态因子对植物生态的作用378
复习思考题380
第二章植物群落381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概念381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特征382
第三节 植物群落的生态387
第四节 植物群落的动态390
第五节 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391
复习思考题393
第三章植被类型394
第一节 世界植被类型394
第二节中国植被分区概况403
一、湿润的森林植被区域403
二、半干旱的草原植被区域408
三、干旱的荒漠植被区域410
复习思考题410
第四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11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念411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412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414
第四节 植物与生态平衡420
复习思考题425
第五章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426
一、保护植物资源的意义426
二、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427
三、大力保护植物资源428
复习思考题430
实验431
实验一藻类植物(蓝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431
实验二 藻类植物(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433
实验三 真菌门(一)(藻状菌纲、子囊菌纲)436
实验四 真菌门(二)(担子菌纲、半知菌纲)438
实验五 苔藓植物门441
实验六 蕨类植物门443
实验七 裸子植物门446
实验八 木兰科、樟科、毛茛科、桑科、山毛榉科449
实验九 石竹科、藜科、锦葵科、十字花科、葫芦科452
实验十 蔷薇科、蝶形花科、桃金娘科、大戟科454
实验十一 芸香科、伞形科、荚竹桃科、茄科、马鞭草科457
实验十二 唇形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木犀科、菊科459
实验十三 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462
实验十四 植物群落的调查465
附录1孢子植物的野外观察469
附录2植物检索表的编制478
附录3种子植物野外实习及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80
1991《植物学 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腾崇德主编;高智才,李秀杰副主编 199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植物学 下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学 下册
- 1982
-
- 植物育种学 下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植物生物化学 下
- 1988
-
- 植物学 下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遗传学 下
- 1982 农业部科技局,北京农业大学
-
- 植物学 下
- 195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森林植物学 下
- 199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 下
- 1984 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 下
-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植物学 下
-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 下
- 198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学 下
- 198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学讲义 下
- 1973 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
-
- 植物病理学 下
- 1979 教育部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